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漫漫传承,我国的先祖前辈创作了数不尽的民间工艺品,其中蕴含着我国不菲的文化价值以及丰厚的教育资源。如果通过合理的融入与编排,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将具有深远的教育和传承的意义。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分析,提出将两者有机融合的策略,让幼儿提前接触民间艺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关键词:民间工艺 幼儿园课程 实践研究
  一、实践开展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我国具有56朵民族之花,每个民族都具有鲜明各异的民间艺术。为了进一步弘扬地方优秀民俗文化,让幼儿寻找年味、感受年味,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幼儿心田。2019年1月9日,大田县均溪温镇幼儿园开展课题观摩活动:民俗艺术活动《我制作的板凳龙》,本次活动以观看本地板凳龙的活动视频——了解板凳龙的传说——了解民俗工艺板凳龙的制作——了解舞板凳龙的意义——动手制作板凳龙——开展“迎龙”活动的环节进行的。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极高。2019年2月27日下午,大田县均溪温镇幼儿园又结合课题开展“民俗集结号,宝贝闹元宵”的亲子活动。活动以逛庙会的形式开展,场面热闹非凡。[1]
  很多人认为,民间艺术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与幼儿生活的距离很大,担心无法进行有效融合,事实并非如此。2008年,中国福建大田“板凳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它的产生背景看,大田“板凳龙”是一种独特的舞龙运动,相传于汉代“舞龙求雨”的宗教运动。传说很久以前,百姓遭遇大旱,人民处于疾苦,东海一水龙奋不顾身跃出水面为百姓降雨,但由于水龙触犯天条被玉帝下旨截成一段一段,洒下人间。人们为了报答恩情,将成段的龙身置于板凳拼接起来(人称“板凳龙”),并日夜地奔走相告,希望龙能活下来。因此,福建大田“板凳龙”的习俗也因此产生。在神话传说的渲染下,原本听起来淳朴单调的民间艺术立马具备了趣味性,这与幼儿天生好奇、童真的心性完美相合,使之能够成为一份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优秀教材。在从艺术道具制作来看,“板凳龙”的制作精美巧妙,集书法、雕刻、绘画等艺术,并采用扎、制、编、糊等工艺流程于一体,并结合体育、杂技、舞蹈等元素,具有无穷的魅力特征,耐人寻味。再联想起幼儿的特点,毫无疑问在他们提升动手能力的课堂上,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样能担当好的课程内容,更加值得肯定的是,此项民间艺术的开展结合了现代舞蹈和体育等元素,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再从艺术的实际开展来看,大田“板凳龙”在每年的元宵节开展,寓意“吉祥如意”,每个家族都要派出自己的代表,在祖祠前交接好长龙。最后,随着每家每户的交接,形成了一条600米左右的长龙舞动在人们的视野中,盘旋在县城的主街道,时而奋勇前行,时而蜿蜒盘旋。街道上的群众热情高涌,城内万人空巷,深受孩童与大人们的喜爱。这对于身处家乡的孩童,从小自然是一份快乐的源泉,加以为教学之上,孩子们开展的热情自然水涨船高。选擇民间艺术积淀中选择最浓厚的部分,通过有效的结合,可以让幼儿在制作和开展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在不知不觉中热爱传统艺术,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二、理论研究下的丰富性与合理性
  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一直是广泛关注问题,教育界和国家教育部对此也曾多次强调和要求,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发现,逐渐有了许多成果。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历史长河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与文化悠久的见证。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新奇的文化与艺术有很高的接受性。因此,民间艺术隐藏着巨大的教育空间,对于幼儿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倘若将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科学合理地进行结合,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能让幼儿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具备对民间艺术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敏感性。一个教育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两者结合,形成一门艺术的语言,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感官得到显著提高。幼儿正处于启蒙时期,作为幼儿的启蒙课程,更加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传统的课堂环境本身对于幼儿的进步就有所限制,研究表明,环境也是幼儿隐形课程的一部分,对幼儿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作为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就如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天性便是好奇与动手实践,民间艺术活动更为幼儿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手机会,使幼儿们自然而然地获得创造性思维,同时了解了传统文化,调动多重感官,积极主动地在动手中成长进步。通过人脑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分工不一,左脑主要负责逻辑、记忆、判断等,而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与人的创造力紧密相关。幼儿在参与民间艺术的活动时,左右脑必然要紧密联系、相互合作,但相对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更多地会运用右脑的机能,这将大大提神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得他们的创造力大幅提升。民间艺术与幼儿的课程结合并不是开设新的一门课程,更不是纯粹地搬取传统文化的形式,而是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用一种新的眼光将两者结合起来,不是单纯枯燥的理论课程,也不是完全地开展民间活动,而是将艺术与课程内容同时进行,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民族性。[2]
  结语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教育也处于进步维艰的境地,它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艰难的状态,对于一线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来说,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将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让幼儿们了解丰富的民间艺术,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更能让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民族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卓越体现。
  参考文献
  [1]陈衡,冯志坚.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幼儿教育改革与研究.
  [2]赵小梅.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网,2006.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