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蛋鸭养殖业是安徽省庐江县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年饲养量在百万羽左右。本文主要分析蛋鸭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技术,并从免疫接种、鸭场消毒等方面探讨蛋鸭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促进庐江县蛋鸭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蛋鸭;科学饲养;疾病;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4;S85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2-110-2
  自1997年以来,安徽省庐江县蛋鸭饲养逐步摆脱传统的家庭散放养殖束缚,渐渐演变成大户养殖,现在已形成有整村连片养殖,产生了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一些大型龙头加工服务企业。在此背景下,蛋鸭科学饲养技术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备受养殖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1 蛋鸭科学饲养技术
  1.1 蛋鸭育雏期饲养技术
  科学饲养处于育雏期的蛋鸭(多指1个月龄以内的雏鸭)应注意三方面,即育雏准备、育雏方式及育雏饲喂方法。
  1.1.1 育雏准备。首先选择好育雏舍,育雏舍需要具备优良的保温条件与通风条件。其次要进行全面消毒,对舍内地面、墙壁等部位清洁浆洗干净后,用5%~10%的石灰水喷洒消毒,并对整个育雏舍和相关使用设施用福乐马林熏蒸消毒24 h备用。最后要做好调温工作,进鸭前1 d一定要调节育雏舍温度至33 ℃,并查看育雏舍保温情况,若有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加温效果。
  1.1.2 育雏方式。首先,根据育雏舍的面积安排适量的雏鸭,标准一般为25~30只/m2(1~7日龄),20~25只/m2(7~14日龄),15~20只/m2(15~28日龄)。其次,庐江县养殖者采用的饲养方式都是人工加温育雏方式,温度控制标准为第一天32 ℃,2~7 d为28~31 ℃,8~14 d为25~28 ℃,15 d后维持到20~25 ℃。这只是个数字指标,在育雏过程中,要查看雏鸭活动状态,根据雏鸭活动情况调整育雏舍内温度。例如,鸭远离热源、喝水次数及量较多,说明温度有点高,要适当降温;鸭靠近热源、多数拥挤打堆,说明温度有点低,要适当加温;鸭分布较均匀,饮水和吃食正常,说明温度适宜。
  1.1.3 育雏饲喂方法。在雏鸭出壳24 g左右先开水后开食。要注意第1次喂食后24 h内不要进行第2次喂食,以便于蛋鸭充分吸收食物,提高肠道吸收功能。雏鸭由于肠道功能正在慢慢完善,尽量少食多餐,具体做法如下:10日龄以内的锥鸭,每昼夜喂6次,白天喂4次,夜晚喂2次;11~20日齡的小鸭可减少为每昼夜四五次,可以白天喂3次、夜晚喂2次,或白天喂4次、夜晚喂1次。
  1.2 蛋鸭育成期饲养技术
  蛋鸭育成期即蛋鸭5~16周龄间,与其他时期相比,该阶段饲料的营养水平宜低不宜高,饲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使育成鸭得到充分锻炼,使蛋鸭长好骨架。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一般为14%即可。在日常管理方面,蛋鸭一般胆小易受惊吓,养殖者需要增加与蛋鸭的日常接触,与蛋鸭保持熟悉,同时能全面了解与掌握蛋鸭状况,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及时处理。该阶段也是蛋鸭做好免疫注射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鸭瘟、禽流感、黄病毒和禽霍乱的免疫注射工作。一般在35~70日龄期间首免,在100~120日龄中重复进行一次,当然每种疫苗注射要有7~15 d的间隔,这样鸭体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产蛋期安全。
  1.3 蛋鸭产蛋期饲养技术
  150~500日龄间为蛋鸭的产蛋期,该阶段应针对产蛋的不同时期进行有差异的饲养,包括初期、中期及后期。在调配饲料营养方面,不同阶段蛋鸭的饲料营养种类、浓度均不同,必须灵活调配饲料营养,保证蛋鸭产蛋阶段营养充足,同时对光照时间、温度等也需要进行控制管理[1]。正常开产在150~200日龄,此时每只鸭饲料增加10 g鱼粉,每天喂养3次;产蛋率为70%时,再加入15 g鱼粉,每天喂养4次;产蛋率为90%时,再加入10~20 g鱼粉,白天喂养3次,夜间10 h喂养1次,此后在产蛋期维持这一喂养状态,舍温保持在5~10 ℃。需注意的是,开产前每天应让蛋鸭保持8~10 h的光照,在夜间应使用弱光照明,通常15 W的电灯可覆盖30 m2的鸭舍。另外,需要定时驱赶蛋鸭,每天使其活动2~4次,每次5~10 min,保障其骨骼与肌肉良好发育,此后应形成这一规律。
  2 蛋鸭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2.1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尽量避免从外场或者外地购入蛋鸭,在实践中许多鸭舍均出现过购入蛋鸭携带病毒而传染其他蛋鸭的情况。因此,除非必要,否则应避免购入蛋鸭,最大限度地坚持自繁自养原则。若必须购入蛋鸭时,则必须经专业人员检测,确认无任何病毒、病菌方才可将其投入鸭舍中进行整体饲养。另外,对购入的蛋鸭应进行频繁观察,确保其无误后再正常饲养。一旦发现病鸭、死鸭,应及时处理如焚烧等,严禁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
  2.2 发现疾病及时扑灭
  2.2.1 疾病确诊。发现疫情,应及时确诊。蛋鸭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初期症状是精神不振、缩颈、喜卧、食量下降以及产蛋量下降。对于有上述症状的蛋鸭,应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将病鸭、死鸭送往兽医门诊部进行确认,并及早开展防治工作,降低鸭舍损失。
  2.2.2 消除病原。发现病鸭,应快速消除病原,防止病原传播。一是病鸭隔离治疗,进行科学治疗。二是淘汰无法治愈的病鸭,对淘汰鸭、死鸭及鸭粪便等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严禁相关人员活动和工具等设备移动,避免病毒传播。四是增加消毒次数和强度。
  2.3 做好鸭场消毒工作
  消毒不仅是发病时需采取的措施,平时也要计划做好消毒工作,消除或降低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良好的疾病防治效果。消毒工作应重点作用于蛋鸭体表、粪便及饲养用具等。
  2.4 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蛋鸭免疫主要疫病有鸭瘟、禽流感、黄病毒和禽霍乱。为避免免疫注射对蛋鸭产蛋造成的伤害,一般不在产蛋期做免疫工作,而把免疫注射工作放在蛋鸭的育雏期和育成期。雏鸭期间免疫主要是预防雏鸭病毒性肝炎。养殖者要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计划,按程序免疫。总之,每一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均有特定的时间与免疫期,养殖者应结合蛋鸭实际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工作[2]。
  3 结语
  在蛋鸭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应用科学饲养技术和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在蛋鸭不同生长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措施,注意做好各个时期蛋鸭的免疫接种工作等,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海燕.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7-07-25(B05).
  [2]郑雄,杨波.蛋鸭的饲养管理与防疫[J].中国畜牧业,2017(5):82-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