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是人生启蒙的时期,也是学生时代的开端;而初中就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一个成功的初中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提升,更多的是培养之后许多年的习惯与兴趣。初中语文的学习,给我们的头脑拓宽了更多的可能。语文的学习原本就应当是灵活有趣的,但是古板重复的课堂使得这些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如何让刚刚步入学习轨道的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充满可能的学科,应当是值得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和思考的。初中的学习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主,万万不能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如何利用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体里的好学乐学因子,让其能主动去探求语文学习的真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本文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总结的一些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对于读者有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具现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孔子作为中华文明的先贤,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学生对于课程具有相当的兴趣,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广阔的学科知识中快乐地获取。
  真正有效的课堂导入,会让人感觉新颖而精致。这种教学课堂的导入,会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氛围。满足学生刚刚萌发的好奇心并使其得到快速强化,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新知识更快地理解记忆。
  一、备课方式新奇,产生高效学习效果
  传统中式教育,老师以直接灌输式的方式将课本知识强行灌入学生的脑子里,事倍功半,也是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其实换一种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同样的知识使其变得更为生动,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利用新奇而刺激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更多的学科之外的乐趣,在枯燥的课堂里点燃兴趣之火,开启学生时代的学习不更为有效吗?
  每个人都热衷于寻求新奇的事物,因此每个人都是喜欢新奇的故事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故事的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若能在教学课堂上利用故事与实际教学结合,无疑是一种创新之举。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令枯燥的课堂瞬间变得生动,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的课堂里,有一节《背影》这部分,我尝试着利用故事来引入课堂。进入课堂正式内容时,我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给学生。在某个和平的王国里,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一天,王国的王室甲和王室乙激烈地吵了起来。甲说:我的王国比你要大,因为我的人比你多。乙也不退让说:我的边界线比你长,所以我王国比你大。那么,到底甲、乙哪一个的大一些?利用什么办法能够比较轻松地知道这个呢?
  这一故事的引入使得学生开始有兴趣进行下一步探索,课堂氛围一下子被点燃。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开始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查阅书本,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以生活切入,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实际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案例也是导入课堂的一剂良方。童趣是初中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丢沙包、抓铁环等等,这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教学内容。将生活的一部分与课堂实际相结合,综合生活的乐趣将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脱离实际生活,纸上谈兵。有鉴于此,我们将课堂实际与生活相结合,实现教学课堂的生活化,引发学生探索欲,也是奠定教学课堂教学目的的基础。
  人教版课程中有《孔乙己》这节内容。上课时,将日常生活信息与之结合举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将孔乙己日常的生活方式与表现进行课堂呈现,通过角色扮演将整个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中生动地呈现出来。初中学生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加深对于孔乙己生活方式的了解。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这节课的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当然对于我来说,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三、利用工具,实现操作,强化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深刻认识
  以上都是利用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融会,第三种方式就是利用具象的工具与抽象概念的结合进行导入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创新发展的源泉。”
  制作与利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不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初中语文同样对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要求。教会初中生利用工具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导入教学课堂的一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动手动脑,得到他们在理论课堂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亲自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实验了解教学知识的本质与困惑点能够更大地激活学生思考。而且这一方式也符合初中生本身的特性,好玩、好动。将这个特性引导到学习上来,导向更好的方向,岂不美哉。同时也是让其对教学知识理解更为巩固。
  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教学,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枯燥的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科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改变了课堂传递信息的方式,即从师与生的双向沟通转为以多元化、多角度为主的方式。利用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料与资源,老师通过适当的调整与选择,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加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学生也能够及时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能增多课堂的信息数量,使教师有充分时间来教学。除了文字、声音、动画之外,为了加大学生的训练,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设置很多练习。例如,处理每一课的练习册的题,按照多种形式来进行,这样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而节省的时间用于给学生进行课外的练习,课堂的信息量加大了。老师同时也可以进行引导。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发言更为深入地引出课堂知识,让原本显得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对此进行理解与巩固,也能够延伸发展到下一个新课上去,关联疏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总的来说,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本文介绍的方法中,都是要求在导入课程时通过激发学生自己的兴趣点来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而非一贯地强调灌输。导入是教学课堂应当重视的环节,通过结合实际情况,与课堂结合,促进学生思考与强化锻炼其具象化思维,开启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提升能力。这才是这些创新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汝伦,起云荣.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8(Z3).
  [2]刘会敏.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研究[J].中外交流,2018(25).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