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形成良好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围绕具体教学案例尝试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求异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均提出了全新要求。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完成高中语文学习,同时还可以有效形成较高的思考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提升自身学习成效。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寻学生求异思维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对于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一、求异思维的具体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指的就是需要在学生思考探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或传统思维的限制,从多样化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寻找多元的解决方法,彻底打破常规,获得更多思路、方法和答案。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即要求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解答语文问题等各种相关学习活动时,能够挣脱标准答案、惯性思维的桎梏,充分运用自身的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深入思考探究,从而在顺利解决相关问题的同时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真正实现融会贯通。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想要达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意识与创新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也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知行合一能力,塑造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必然需求。
  (二)满足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看重。要求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全新增加的创新板块,目的也在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想要学生可以拥有较强的发现能力和创新创造力,首要任务便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相应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培养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发散自身思维、拓展自身视野,从而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求异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例如,在《祝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使得学生既可以了解祥林嫂天性善良淳朴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从祥林嫂攒钱捐门槛、反复诉说自己悲苦遭遇等行为中体会其懦弱、缺乏反叛性的一面。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祥林嫂的死亡原因。此时学生可以从自杀、他杀、意外死亡和自然死亡四个角度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祥林嫂的死亡属于他杀,此时笔者又向学生抛出“凶手是谁”的问题。在继续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时,有学生提出鲁四老爷是凶手,也有学生提出祥林嫂的婆家人是凶手,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四婶、柳妈是凶手。在此过程中,笔者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备向学生播放话剧《祝福》的视频片段,并向学生展示几幅描绘当时社会情况的图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为学生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在对视频与图片内容进行认真观察时,要从当时的封建社会礼教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内容从多个角度剖析祥林嫂的死因,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会出现两面性的原因。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求异思维下全面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内在思想情感。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求异思维的一大重要路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活跃自身思维,以独特、全新的角度和方法思考问题。例如在《边城》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边城、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出湘西边城和当地人民质朴纯真的特点。此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真实意愿将其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小组内展开思考探究。在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等解读课文,使得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认知与一定了解后,笔者则积极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不同观点,包括质疑作者笔下湘西小城以及翠翠、傩送等人物的真实性,湘西小城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如笔者所描绘的那般单纯质朴等。这需要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品味文本内容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思维能力,摆脱僵化思维的约束限制,主动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勇于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在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对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之余,笔者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边城》与《桃花源记》进行对比。要求学生以列表格的方式,分别从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描写手法等各个角度入手展开对比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摆脱从众心理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结合自身学习要求与思维方式对文本展开深入思考探究,探寻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批判思维的目的,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慣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三)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还需要积极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具有挑战权威、挑战传统的欲望。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之一,在帮助学生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时,笔者摆脱标准答案的限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生活经验等尝试揣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作者思乡、个人生活不顺、当时社会黑暗等不同说法。还有学生认为作者只是待在家里感觉无聊因此觉得心里颇不宁静,甚至有学生提出该句完全多余。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理解,笔者并没有立即打断或纠正学生,而是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予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找出支持自身观点的论据,并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展开讨论分析,使得学生可以联合文本创作背景资料、作者人生经历、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该句,体会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与文本的核心内容。在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笔者则要求学生围绕本文的写作意图展开思考探究。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作者想要借景抒情,利用美丽的荷塘月色抒发自己苦闷心情;也有学生提出作者通过描绘安静美丽的月下荷塘之景,主要在于展现当下作者的闲适生活。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作者利用月下荷塘的美景,反衬出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表达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面对学生的多种回答,笔者则要求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相关教辅材料等多种途径与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文本内容,为自身论点提供佐证。笔者则在此过程中,主要负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还主动引导学生就其在课堂中的表现等展开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通过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在及时肯定学生求异思维下,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畅所欲言。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深化其语文学习也是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不仅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根本需要。而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充分发散自身思维,尝试从多角度展开思考探究,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思考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够得到大幅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贇.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6).
  [2] 孙嘉琪.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
  (編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