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习作观察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许多一线教师在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研究,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时依然皱眉头咬笔头,依然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笔者觉得,这缘于教学中对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存在一些误区,未能有效协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关键词】 写作;语文教师;习惯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观察习惯培养的误区
  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在培养观察习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1.重语用,轻观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即,习作是学生学习表达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基于完整的儿童的成长为支点,运用语言文字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是习作天平的两端,二者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当前习作教学的家常课多数是从“回望生活”开始,借着例文为支架,在学习语用、讨论“怎么写”上使大劲。而孩子对自我和生活的观察认识却蜻蜓点水,几乎保持原生态。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无意注意的多,有目的计划的少;笼统片面的多,细致全面的少。因此多数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时“缺衣少粮”。在语用上打转转,忽略了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成长需要,忽略了儿童丰富“粮仓米库”的习作成长需要。
  2.重结果,轻过程
  习作教学要从观察开始,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为了习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基于核心素养包含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方面的指标,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的内容,更应关注学生观察过程中情感、态度、意志力、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参与。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总是反复追问“观察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却不关注儿童是怎么观察的,更不关注探究观察过程的情趣性。传统的习作教学使儿童直觉地以为“观察是为了写作”——不排除有的教师也有这样的潜意识。这种意识是观察习惯培养目标的窄化和功利化,习作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那篇文章,实际上儿童观察探究的兴趣,及伴随观察产生的好奇惊喜沮丧等情感体验和表达冲动等,更是儿童写作成长、精神成长不竭的动力源泉。
  3.重方法,轻实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观察方法传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习作教学中,对观察方法的指导我们多依托于阅读教学中间接经验的传授,而对于生活现场的观察实践,我们往往依照教材的要求布置学生自行观察,缺少直接直观的示范陪伴,缺少对学生观察实践活动的真实观察。当今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介和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也在“符号”中认识了解世界,对身边真实的生活却模模糊糊。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看到这样的作品:“写写我的新发现”是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红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是含羞草的秘密,是蚂蚁运食物的经过……把“知道、知识”编写成观察所得,把“推理、想象”作为观察发现。
  二、培养小学生观察习惯的策略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1.搭建分享平台,呵护观察表达兴趣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激发和保护儿童探究观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是观察习惯培养中第一要务。在实践中,我尝试多种形式搭建分享的平台。课前一分钟分享,每天挤出点时间打开话匣子:今天风大,操场围栏外的梧桐树掉了好多树叶啊,你们看到了吗?接下来的舞台孩子自然就接手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树葉的多,描述枯叶在操场上翻滚飞舞,描述枯叶很脆一捏就碎,描述自己和小伙伴对枯叶的追逐……太有意思啦!记录下来,真是美好的记忆哦!我们班的“日积月累读写本”从自由表达出发,安排了“每日观察”的日记练习,每周一次写写自己的观察,多则五六句不限,少则两三句亦可,只要写的是自己真实的观察,语句通顺即可得优,如果有细致的描写,新奇的发现,有新鲜感的词句,另各加十分。
  2.创设体验情景,践行观察方法
  关于观察的方法,诸如有序观察,细致观察,观察并联想等,老师们都如数家珍。然而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传授”到“习得”,“知道”到“掌握”,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需要乘坐“亲身躬行”这只木筏方能渐渐逼近彼岸。
  认识探究世界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们自己经历了从远到近的观察过程,在七嘴八舌的交流分享中,体验到了失望期待等诸多情绪,体悟了有序观察细致观察等方法。就像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小说《倪焕之》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把什么东西给予儿童,只能给儿童布置一种适宜的境界,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去徜徉。”
  3.有序系统推进,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习得观察方法。但要形成较强的能力和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适切有序的强化。适切有序,是要符合孩子学习成长的内在需求,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其中“每日观察”和“一周新闻”是每周一次的固定栏目。“每日观察”记录自己亲历观察到的,“一周新闻”则是简单记录自己在报刊电视看到的印象深的新闻。“每日观察”中,静态的练习和动态的实践交替进行。静态的练习主要依托教材中的“习作”,安排一些前瞻性的观察片段;如“我喜欢我的长相”实践活动,要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要孩子用欣赏的眼光,有顺序地说说自己的长相,渗透自己有序观察等意识。
  向着儿童的终身发展方向,呵护探究兴趣,陪伴亲历观察实践,把观察习惯的培养,融入习作教学全过程,融入育人之“道”,为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性的生成打牢地基。这是笔者在起步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培养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艳.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J].学科教学,2014,4(8):3-4.
  [2]马兴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J].课改在线,2013,12(4):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