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设计企业的转型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相关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承包,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但近年来个别大型设计企业也借助工程总承包(EPC)模式进行企业转型及产业升级,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本文针对设计企业在现有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转型与未来发展提出观点及主张,以便借鉴。
  关键词 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发展与转型
  1 工程的起源及设计与施工的关联
  中世纪的欧洲率先创造了“工程”这新的词语,“工程”原本含义是与冷兵器制造及具有军事目的的各项劳动,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很多领域,例如教堂、寺庙等建设、大型机械设备制造,桥梁道路等。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工程作品美观、功能、布局等有了更好的追求与需要,于是工程设计就孕育而生。所谓工程设计,指根据委托者的要求,首先对建设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及周边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及论证,然后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一般而房屋言,工程设计分为建筑设计、市政公用设计、水利设计等多个大类。其中建筑工程设计对建筑造型、外观的设计,是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外部造型美观、功能适用,使用安全的设计。
  工程施工,根据相关行业标准、规则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部位及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建筑工程施工包括桩基、基坑、主体、装饰、安装等各种分部分项工程。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工程设计先与工程施工进行,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准。所有的工程施工都应该以确认的工程设计图纸为依据进行。对建设单位来讲,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应该是由两家独立法人且无任何关联的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既有联系但相对独立[1]。
  2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介绍
  工程总承包,国内外建设活动中常使用的一种发承包方式,这种发承包方式可以理清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例如业主与承包商、勘察设计与业主,总包与分包等。在传统模式下,一般先有业主委托咨询单位进行前期策划和方案设计,然后有设计单位进行后续扩初和施工图,同时委托勘察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地质勘察,最后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在这种模式由于各阶段深度不同,设计、勘察、施工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更,而这些变更风险均要由业主单位来承担,同时由于不同阶段均要进行招投标,也增加了业主的工作量及难度。
  而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只需在项目前期进行一次招投标工作确定工程总承包单位。后续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均有工程总承包单位来完成,大大降低了业主招投标工程量,同时将一部分设计变更风险转移给工程总承包单位。
  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优点如下: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体现:①业主方向总承包商转移了大部分风险,基本可以摆脱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烦乱事务,节约了人员与资金的浪费;②工程总承包方减少了因设计变更、工程签证、争议纠纷和工程索赔而产生的时间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更加紧密的衔接;③分包单位的专业化程度明细提高,技术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
  ①能够重铸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专业分包塔式结构形态;②组织形式从单一型模式向综合型、现代型的转变,最终形成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的大型综合管理集团;③便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产值及收入;
  (3)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节约建设资金
  在强调设计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前期方案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双重竞标,形成了整体性发包,招标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4)有利于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
  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协调中枢须借助现代化数据系统,特别是近年来全面推广的全过程BIM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各阶段工作均实现了自动化和规范化,大幅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对于企业的国际承包竞争力提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工程总承包模式可分为过程内容及融资运营,本文仅介绍过程内容。
  (1)设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
  設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建设合同约定,承担项目设计与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但在这种模式,大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所以该模式属于不完全的工程总承包模式。
  (2)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总承包(EPCM模式)
  EPCM模式,即Engineering(设计) 、procurement (采购)、Construction management(施工管理)的组合。EPCM模式是国际建筑市场较为通行的项目支付与管理模式一种。EPCM承包商是通过业主委托或通过招标确定的,对工程设计、材料设备供应,施工管理负全面责任。根据业主提出的设计意图和要求,在通过二次招标为业主推荐和选择最合适的分包商来完成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项建设任务。设计与采购分包商与EPCM承包商签订合同并对所担负建设任务负责,施工分包直接与业主单位签订合同但接受EPCM承包商的管理。该模式下的承包商更多的担任设计及材料采购的管理风险,无须承担施工合同风险和经济风险。EPCM承包商的经济风险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获利虽小但相对稳定[2]。
  (3)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
  EPC模式是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组合,也称为“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全部工作,并对所承包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该模式是我国目前推行的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   工程管理部还应定期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组织各项目部管理人员互相学习,总结经验,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制定适合自身的企业定额,在投标阶段应明确项目成本目标及损益,重视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及设备、大宗材料采购流程,做好造价对比工作
  如果设计企业确定了以EPC模式作为自身工程总承包管理发展目标,则必须在投标阶段就确认项目成本目标,而要做好成本目标确认又必须有内部成本对比文件—企业定额。只有通过企业定额与预算定额对比,才能测算出投标项目的损益和利润,并制定相适应的投标策略。投标时的项目损益直接决定了今后项目部或者作业所成本分解以及采购的基本方针。在这点上笔者认为大多数设计单位都缺乏企业定额的测算,所以投标阶段测算项目成本目标时更多依赖于施工合作单位,在工程造价控制上相对被动。
  另外,设计单位在设备、大宗型材料采购上准备不足,原本只负责设计板块时根本不需要考虑采购工作,而作为工程总承包模式利润最大的部分,设备及材料采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最终损益,特别在成本相对紧张或者投标时就明显存在成本压力的项目,更要把好采购关,选择价廉物美的材料及设备来实现项目成本的降低。另外,如果无法有效地把控现场采购,也容易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近期新闻媒体上报到了西安地铁假冒伪劣电缆电线一案的宣判结果,这个案例很好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是需要对项目质量、安全负全部责任,任何形式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重大后果[4]。
  综合以上所述,笔者认为设计企业借助工程总承包的转型是大有可为,因牢牢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把传统单一型设计企业发展为全方位综合性总承包企业,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形成集团化、全产业链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多创精品,敢于创新,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体现新时代匠心精神!
  参考文献
  [1] GB/T50538-2017.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 刘俊颖.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09.
  [3] 陈津生.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与索赔实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59.
  [4] 张江波.EPC项目造价管理[M].北京: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77.
  作者简介
  吴晓勇(1984-),男;学历:本科,工程师,现就职单位:现任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