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的不断转移,引发了严峻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展成因进行文献资料的探究和梳理,提出了从政府、学校、家庭等三个层面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现有研究提供补充资料,为更好地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供基本参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大量年轻劳动力大规模离开农村,外出务工。孩子被滞留在农村,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心理健康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正视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显性问题,更要积极探查行为背后的动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确保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目前仅存于国内,国外暂时还没有相关研究。
  通过梳理文献,目前对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衡的亲子教育。生活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合理疏导和宣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明显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人际关系障碍,内心恐惧,孤独,害怕,胆小,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敏感,不愿意和别人言谈、过激行为等。
  (2)青春期的自我认知障碍。合理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留守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上,他们在生活中更倾向于消极的观点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比如,把父母的外出打工认定成不喜欢自己,老师上课没叫到自己回答问题就是讨厌自己等。
  (3)代际教育问题层出不穷。隔代监护中的祖辈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上和留守儿童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2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剖析
  2.1隔代教育的負面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性格和品格的形成。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缺位,往往会用金钱补偿孩子,物质的补偿代替不了情感沟通的缺失。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完整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由于师资配备上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或者是有心理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只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卫生状况,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近几年来, 因心理疾病造成留守儿童跳楼自杀等极端案例时有发生。
  2.3社会整体的落实不够
  “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句话喊了足足十年了,但真正落地发挥实效的并不多,反之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社会是儿童成长重要的外部环境,留守儿童年龄大多不满14周岁,他们鉴别能力薄弱,往往会收到社会和网络的不良影响。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等三个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几大教育对策:
  (1)政府要加大投入,营造重视“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的和谐氛围,加大对困难儿童家庭的扶持,专款专用并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政府扶持,尽可能地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劳动致富。同时搭建优质教育平台,优化农村地区师资配置,提升农村地区师资待遇,加大政策的吸引力,提升教师心理工作的积极性,定期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尽可能地将每位教师培养成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切实落实儿童健康心理的塑造。此外,政府要大力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诸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救助平台”,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资金,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2)强化学校的主阵地优势,打造学校主导监护网。建立 “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中成长。
  ①老师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班级可以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提供夏令营等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回自信,找回存在感和价值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②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对接和联系,传递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沟通,帮助学生积极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提高抗挫能力,满怀信心,面对未来。
  ③设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儿童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心理疏导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加强家长“ 家庭教育” 的意识,构筑和谐亲子关系。尽量减少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状况,加强与留守儿童的联系。搭建亲子沟通平台,畅通孩子情感交流渠道,通过正确引导,使父母端正教育认识,去除“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错误倾向,自觉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视频、QQ 等途径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表面上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家庭问题,但深层次而言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营造力往一处使的教育氛围,共同呵护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4(01):71-72.
  [2]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