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分组才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新课程标準的颁布实施,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美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合作探究在众多学科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分享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点参考,共同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探究;分组方法;探究实践;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71-01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最早起源于国外,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教育教学交流的日益密切频繁,其被引入国内,并广泛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小组合作探究的出现则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想要将小组合作探究落在实处,实现高效有序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做的便是分组,只有合理的分组才能使教学活动体现出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我从分组的角度出发,浅谈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立足于实际,合理设置小组与组员数量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原本的大课堂就细分成为一个个小的讨论组,毫不夸张地讲,小组与组内成员的数量划分将会直接影响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率[3]。倘若小组设置的数量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各小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合作探究时间内,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这样会大大降低组内讨论与探究的激烈程度,小组的灵活度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样就使得合作探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4];倘若小组划分的数量过多,组内成员较少,这样就不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探究活动的把控,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出现秩序混乱,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所以,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数量的设置上,我们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我所教授的班级人数均在40-50人之间,所以我将班级小组数量控制在6-8个,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6-8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小组人数策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也比较得心应手。
  二、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灵活进行小组划分
  在小组划分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省事,习惯性的依据学生座位进行分组,但实质上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尽合理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5],使学生在组内探究与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所以,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划分要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态度、兴趣能力等方面,而班主任在进行座次安排时还会统筹兼顾到学生的身高、视力等方面因素。倘若基于座次进行小组划分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各小组实力不均的情况,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就会出现学习成果不对等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小组合作探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组划分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调研,从学生的语文成绩、基础、习惯、能力及态度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进行考量。广大语文教师在小组划分时要勇于突破原有座次的束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语文学习小组人员的自由调配,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人员的灵活性与优化配置。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大致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三大类:基础类,这个层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他们的语文学习以基础发展为主,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多地充当学习者的角色;提升类,这个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他们的语文学习以夯实基础,形成能力为主,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拔高类,这个层次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有自己的一套语文学习方法,他们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提升能力为主,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多的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学生主要集中在提升类,所以在小组划分中,我使各组基础类、提升类和拔高类的学生人数大约控制在1:4:1的比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长。
  三、引导学生找准合作小组中的位置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多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从而找准自己在合作小组中的位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首先,强弱互补,角色转换。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组员的角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鼓励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展现自己,这次你作为小组代表总结,下次就由他代表小组发言,这样是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其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的作用在于激励与引导,在评价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小组进行统一评价外,我还让小组内展开互评与自评,并在小组内颁发奖项,如“最佳口才奖”、“最佳组织奖”等,让小组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互帮互助。
  作为合作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有效地分组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统筹兼顾,让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真正将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学斌,陈福华.浅谈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6):128.
  [2]黎畅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阅读探究教学尝试[J].文学教育(上),2010(8):64-65.
  [3]邱国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0):46-47.
  [4]纪晓艳.让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9):54-54.
  [5]黄泽凯.上下同欲则胜——浅论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文存阅刊,2017(24):108-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