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花式”朗读促理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动物笑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普文。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笔者尝试了四种朗读方法,姑且称之为“花式朗读”。
  演读。第9段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这种行为进行描写的,如“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此处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又活泼有趣。笔者先让学生在座位上弓背曲腰、嘎嘎作声地表演一遍,再把这些动作穿插在朗读中,边读边演,尽量还原当时情景。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描写生动的语言特点,同时也很容易就读出这种研究行为的怪异感和“逗笑”感。
  猜读。如7段中的“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站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和第9段中的“你叫那些觀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等描写观光客反应的句子是为了侧面衬托作者行为的怪异和“逗笑”,从而表现了作者为科学研究而献身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侧面描写的效果,笔者启发他们结合语境进行大胆猜读,比如“上帝啊,一个疯子!”“哦,太可怕了!”“天啊,我看到了什么!”“上帝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诸如此类,然后用旁白的方式穿插在朗读中。这样就和作者“暗自得意”的心理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和研究方式的怪诞可笑。
  模拟读。文中第二个有趣的研究场景是在文章第13—14段,作者为了唤回大鹦鹉而不得不模仿大鹦鹉的叫声。关键是这种鸣叫实在与“杀猪时猪的号叫”极其相似,而且又是在游客众多的公共场合,发出这样的叫声确实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情。但为了不让大鹦鹉走丢,作者还是“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生动的描写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而作者为动物着想的仁爱之心也袒露无遗。这里笔者尝试了模拟读。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文章所写的方法,先憋着嗓子,再试着发出高而尖细的“哦——啊”声。学生由不敢发声到亮开嗓门踊跃参与,教室里一片“尖叫”,笑声不断。另外,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观众的反应“我周围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进行猜读,如“他一定是疯了!”“Oh my god!”“上帝啊,宽恕他的罪过吧!”如此朗读,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活泼,也更切身地感受到了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不易。
  画读。如18段,“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作者用生花妙笔,采用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了大鹦鹉的聪明和淘气,画面感十足。
  鉴于此,笔者尝试了第四种方法——画读。笔者先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和修饰语,尽量画出当时的情景,尽量还原当时的画面,再试着一边朗读一边绘画。课堂上学生边读边画,很快把握了描写生动细腻的语言特点,也读出了作者对大鸟的喜爱和欣赏。当然,此处也可以猜读作者的心理,如“哈哈,真是一只聪明的鸟”,还可以从观光客的视角来猜读:“老天啊,这是怎么做到的!”以进一步把握作者生动幽默的语言背后对动物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花式”朗读不仅让学生直观品味了文章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还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怪诞行为背后的人文情怀——对动物的喜爱、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