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如今,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我国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所以,职业培训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理念的改革创新,提出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首先阐述了“能力本位”的新理念对于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的意义,点明了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后面也为我国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的改革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18-02
   为了深化职业培训教学的改革,提高职业培训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并以此促进职业培训相关院校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种教学管理新思维被逐渐提出。随着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新模式的不断迭代,“学科本位”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被“能力本位”的教育新模式替代。
   一、“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在提倡“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呢?简单来说,课程形态主要传授的是一种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时,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对于在我国社会中推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中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增加了许多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也就使各个公司对于员工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求职者要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那么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国家要想使“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真正实施,那么在进行“能力本位”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公司产业介入其中,同时还要使“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生产的要求,只有这样做“能力本位”教学新模式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对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重要性还包括可以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交流沟通更进一步发展。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培训使培训者的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日后的岗位竞争中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我们不仅在职业培训中可以使用“能力本位”教育新模式,在职业教育之中,“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也同样适用。
   我国教育产业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促使学生为了学位不断学习知识,但更多的应该使之加深对书面知识的了解。这种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取得多大的进步反而缺乏实践性。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则改变了这种弊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力,让学生在追求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对于我国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构建“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
   在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之中,构建“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构建的“能力本位”课程一定要具有相应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同时课程的设置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只有这样通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于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的改革方向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教育机构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要使“能力本位”的课程,有明确的能力标准。只有做到这些,构建“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课程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二)健全实施“能力本位”模式所需的机制
   健全实施“能力本位”新模式所需要的保障机制在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些保障条件,那么在建立“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保障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所谓内部条件就是要求教师以及学生对“能力本位”的新模式下的课程都要有深入理解,同时完善教学制度管理。而外部条件则是要求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认可,如此才能保障签发资格证书有作用。
   (三)强化普适性能力的教学内容
   普适性的职业能力,指的是员工拥有的一技之长可以在同一个领域内发挥出来。所以,即使员工在一个岗位上下岗了,也不至于到没有其他工作可以选择的境地。因此,为了满足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需要大量引进“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在职业培训学校的日常课程中,应该增加关于职业普适性的教学课堂内容。普适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对自己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转换职业时的适应能力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某一个岗位上得到较高的职业技能,这也与国家的政策相关,因为国家的职业资格证是以某一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学校可以在正常开展普通课程的同时,开设其他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多门技术的平台,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如此便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接受不一样的高等教育。
   (四)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
   首先,制定有关于学分的相关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其次,不同的选课制度,也能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或者升学方向。在学分制度方面,不仅可以通过完成课程给予一定的学分,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课程,还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在某一块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评价之后,相应的,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学分达到一定数量时,学生可以获得荣誉证书或者等级证书,而且获得的学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是可以相互叠加的。这样的学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更能激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后,他们日后的就业方向变得比较宽泛灵活。在选课制度方面,除了必修的课程,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不同行业领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加强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接触到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升入高职学校继续深造他们的专业知识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各种形式的高职教育,促进了很多高职创办高等教育。但是,眾多职业培训院校的出现,必然有着疏漏,所以,国家需要保证开办高职教育的质量,这是为了中、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做考虑。国家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的完善体系,将中职的课程内容与高职内容相结合,这样有利于中职学生迅速融入高职教育中去,然后进行自己的学习。
   (六)促进高职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的融合
   在未来的时代中,社会市场需要更多“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同时,时代的发展也体现着高职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三者之间的局限性。所以,要尽力将三者的学习制度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在职业培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普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内容也适当地加入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将这三种课程融合,学生才能真正学习到需要的内容。
   在职业培训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并正确地改善,大胆地打破常规,才能寻找到最有效的方式,让接受了职业培训的学生在未来工作时能够拥有“一能多职”的能力。总之,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的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疆平.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求知导刊,2015(4).
   [2]耿晓慧.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策略[J].求知导刊,2017(4).
   [3]杨艳.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北方音乐,2015(7).
   [4]乌仁塔娜.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11).
   [5]杨薇,杨兰.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