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数据处理平台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2010年教育部所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实施,各地开始了对当地中职院校从规模、质量上进行整合。在规模上,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200人以上,专任教师人数大于60人,师生比例需达到1∶20。在质量上,加大改造力度,使众多中职学校的小、差、乱的现状得以改善,对学校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学校的整个布局进行完善,以推动中职院校能够适应新时代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在这次重大改革中,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对整个学校进行资源的有效管理,使老师能够及时而高效地掌握整个学校现状,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源合理调整教学方案。研究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基于Internet并结合了SQL SERVER数据库而建成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易用、信息一致的特点,对该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的大致思路、使用方式进行相应的介绍,以便有关人员进行查阅。
  [关    键   词]  信息化;数据处理平台;中职学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16-02
   一、在中职院校引入信息化处理平台的原因
   (一)中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需要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的支持
   首先,我国对中职院校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上有一定的数量规定,不达标则需要在限期内得以完善。其次,我国对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都受到了相应的规定制约。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需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当中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会选择读中职,以期学到一门技术。中职院校的人数便在近些年急剧攀升,这使得学校的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中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即使很多学校已经在不断更新管理方法,但大多还是以文档的形式或以手工来对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具体信息进行编辑,难以适应繁重的管理任务。所以开发中职院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的信息处理环节中,学生的成绩管理可谓是管理的中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对学生成绩信息的管理会变得更加繁琐。如果仍然采用人工那种落后的记录方式,将会使学校的信息管理环节处于疲软状态,甚至会出现信息错乱、保密性查的现象。而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将每届学生每一科的成绩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未来的学习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得老师对自身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调整教学计划,使自身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吻合。
   (二)学校对班主任工作强度的减轻尝试
   班主任是每个班级一切事物的管理者,他所承担的不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或者简单的上传下达。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是全天在线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状态、班级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家庭情况等都需要班主任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由于中职院校班级人数较多,班主任往往身兼多职,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了解大多是以班主任一对一交流或者一对多交代为主,管理方式较为粗糙,一般都以查漏补缺为主,班主任大多不会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挖掘,只会在出现某些问题并且需要解决时才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粗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不是因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不强,而是因为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班主任的工作量过大。虽然班主任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学生的信息,比如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当中、同学对同学的意见看法当中、学生干部的描述当中、与学生家长的谈话当中等。但是班主任日常的工作如果兼有它职,很难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有一个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可以根据信息处理平台所共享的资源反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高效的分析,并且该系统中有班级信息员和班级助理部分,班主任不仅能够从以往学校的学生会抽查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从班级信息员和班级助理制度当中也能获得较多的反馈,这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就如虎添翼了。
   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学校来说都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校的日常运行和教学效率。而本文所介绍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核心理念是在方便学校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更新,不给用户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也就是本系统的操作是简便易行的,并且本系统完全是按照学校的日常工作流程来展开的,对减轻学校管理的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是极为有力的。由于本系统是以不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为前提的,所以本系统主要是首先以班级的信息员和班级助理收集信息为主,然后再交由班主任进行审核,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以下便是几个系统中的相关操作:第一,对于学生的基础数据,本系统是由招生部门在学生报名时进行登记的,而学生入学后一系列信息的变化例如手机号码的更换、是否担任班级职位、社团参与情况等都是由班级助理和信息员来进行实时更新,并交由班主任老师审核。第二,信息采集子系统,以考勤为例,如果有某位学生有临时积紧急情况需要请假,可以通过班级助理以电子请假条的形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在线上即可完成请假事由,方便快捷,实现无纸化操作。如果学生是提前请假,在上课前几分钟,班级信息员将学生请假信息进行录入,并在班级班干的协助下对学生的实到人数进行检查,如果有缺勤的情况再进行信息的录入。第三,对于学校重要信息的公告制度,学校有很多信息是不便向学生们公开的,所以学校的信息公告平台中并没有学生的账号,但是信息发布和收集子系统中,系统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限,可以让学生看到学校公布的一些重要信息,既保证了信息的保密性,也使学生能够及时看到重要信息。第四,信息统计子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是一种量化的方式,通过对学生日常的考勤、奖惩等信息的表格化處理,给班主任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的图表信息,使班主任能够一眼看出学生的发展趋势,对班主任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三、信息化处理平台的界面以及功能介绍
   本系统最开始进入需要经过一个登录界面,这个登录界面
  采用了密码验证加验证码验证的双重验证方式,保证了信息的保
  密性。该系统的首页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是公告部分,第二是功能界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的功能页面。本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基础数据最开始是由招生部门负责统计录入的,然后再交由班主任管理更新,班主任再将这些基础信息的日常更新工作交由班级助理和信息管理员进行日常的录入与更新,最后再交由班主任进行审核把关;第二,信息收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针对学生日常情况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按照要求录入数据库;第三,信息统计子系统,该子系统说衔接信息收集子系统而展开分析的系统,该子系统是对信息收集子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对班主任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第四,信息发布和收集子系统则是将重要信息向系统的所有用户进行公布的子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公告内容以及相关文档进行编辑,用户可以根据要求上传自己的信息。该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基本无卡顿,使用感较好,不仅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
   四、信息化处理平台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优势
   首先,本系统的功能分为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在首页能够看到,直接点进去即可进行相应的查找和录入,操作较为简单。其次,本系统的保密性较好,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个密码,并且在登录时还需要再进行一个验证码验证,这样可以给每位用户提供良好的保密服务。最后,本系统的功能较为齐全,涉及的四大部分功能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给班主任、学生和学校带来较大的便利。
   (二)劣势
   首先,本系统并没有和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对接,学生的工作和学生在校学习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对接,对学生工作的技术学习方面没有提供很好的帮助。其次,学生的基础数据的采集还较为死板,只能够先将学生的基础数据编辑好,才能对学生的相应的数据进行导入,这样的操作虽然可以使得系统中学生的信息得到及时的更新,但是更新的方式仍然是基于较多的人工操作。最后,该系统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很多未知的风险和问题可能存在,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系统的开发正适应于国家对中职院校的改革,能够先在示范院校进行试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经验。本系统最为主要的功能即为班主任提供系统的、实时的学生信息,并且通过网络的渠道能够简化日常工作的操作程序,使班主任在简化工作的同时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另外,本系统也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很大的简化,在有重要的公告以及需要收集学生信息的时候,可以动用每一个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自行上传信息,再通过班主任审核以最后确认学生的真实信息,为整个学校高效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余波.信息化数据处理平台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200-201.
   [2]高永.基于網络平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车荣花.中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4]甘利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34-135.
   [5]俞宗璞.信息化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89-90.
   [6]张玮.基于B/S架构的中职实习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