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向全体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具体的时间活动中,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进而形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有效开展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是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降低,学生被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在教给学生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1]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注重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学生学习数学内容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的选择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也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2]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园地》实践活动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找游戏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口算卡片,教师在讲台上说出具体的数字,学生经过计算然后和教师的数字进行匹配,遇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数字就立马跑到讲台上,其他同学作为裁判判断计算的对错。[3]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首先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生动和活泼的课堂学习方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上来,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在活动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立体几何的图形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学习。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废弃的长方体、正方体或者是圆柱等立体几何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立体几何,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一个新颖的作品,看哪一位同学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能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够更好地认识立体几何图像的相关特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数学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自己的具体操作不断地进行反思最终形成的一种学习能力。小数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操作,需要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对于学生学习的相关教材,教师首先需要大胆的进行创新教学,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动脑、动手、动口结合起来,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和特长,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具体数学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会逐渐的提升,最终提高自己的数学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间活动时间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结合课间活动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打篮球?你能计算出平均几分钟进一个球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有几种解决的方法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进行数数,有的学生会运用除法的方式得出结果,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创新的能力就会逐渐的得到提高。[4]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评价大多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对于表现比较沉闷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特点,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评价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導下取得进步。
  例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可以对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实践活动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提高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投入自己更多的精力,进而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针对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康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8,(10):100.
  [2]王富,海彬.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导引[J].才智,2018,(29):176.
  [3]许岳武.浅议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J].读与写,2018,15(33):152.
  [4]杜茜.浅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J].速读(下旬),2018,(7):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6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