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与驾驶技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汽车行车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通过安全驾驶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经外界刺激会作出相应的驾驶反应,其心理或生理的应激作用均会影响行车安全。为此,本文在充分掌握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提高驾驶安全的技巧,以期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应对措施。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驾驶技巧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交通安全和道路安全的意识逐渐上升,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量逐渐呈下降趋势,但总量还是较大,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救援设备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显示:2017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03049起,死亡人数为63772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为121311.3万元。从车型来看,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和导致的死亡人数最高,2017年,我国汽车发生交通事故139412起,导致46817人死亡,13918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3978万元。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根据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调查,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车者的驾驶行为不当造成的,换言之,如果这些驾驶者始终严格规范自己的驾驶行为,就能避免许多人间悲剧的发生。基于此,本人结合多年驾驶实践对驾驶员平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驾驶技巧提出一些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1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
  1.1 驾驶员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一,性格因素。性格是个性中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密切。安全行车的优秀驾驶员的性格,大多数具有热爱驾驶工作,关心他人,责任感强,法纪观念强,虚心好学,情绪稳定等特点。因此,驾驶员要心态平和,向驾驶技术好安全行车的优秀驾驶员学习,始终经常保持愉快心理,以保证安全行车。第二,心境因素。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论和情绪,使人的一切体验和行动,都感染上某种色彩。心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愉快的、安静的心境,使人心情振奋;忧愁的、愤怒的心境,使人萎靡不振,陷于颓唐。驾驶员心境不佳时,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事故。第三,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态度的体验。人们对客观事物与现象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产生愉快、赞叹、忧愁、激愤、恐惧等不同的形态体验。当产生忧愁、悲哀、愤怒、恐惧等情感时,会使人感到痛苦,影响感受,使驾驶员懒于观察与思考。同时,其反应变慢,驾驶行动迟缓,这是一种减力情感。在这种情感下开车,容易发生事故。为此,驾驶员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
  1.2 驾驶员生理因素的影响
   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尤其是长途或夜路行车,驾驶员承受着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压力,当驾驶员夜路或长途行车,出现疲劳驾驶,健康的身体素质,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以及驾驶员个体的器官的协作和配合是保障行车安全的终极条件。研究发现,公共汽车的驾驶员,在一个班内就要完成包括加、减速,转向,刹车,换档及制动操作等动作20余万次,而要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无误的执行并完成这些操作,没有良好的生理上感官功能是很难做到的。以下是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生理因素:
   (1)知觉。据年龄生物学调查及研究证明,人的知觉能力与年龄段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知觉能力100%年龄段大约在10~17岁左右,但值此年龄段的反应和判断能力不佳,而到了18~29岁,驾驶人员的反应和判断能力最强,年龄超过3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因此我国规定最大考取驾照年龄不得超过65岁是有科学依据的。
   (2)视觉。对于驾驶员来说,视觉就不止是心灵的窗户了,简直就是生命的保障,驾驶员对于外界的交通信息80%以上都是借助视觉来判断的。视觉在这里又包括了视力和视野两方面,其中,视力一般包括静止和动态视力两种状态,一般情况下,人的动态视力比静态视力低,在行车过程中视力称之为动态视力,动态视力会随着车速的提升而降低,例如驾驶员的静态视力如果为1.4左右,若行车时速为80km/h,则其动态视力会处于0.7左右,时速提升到100km/h,动态视力就会降到0.5左右,因此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尤其要注意车前距,保持平稳的行进速度。
   (3)听觉。在行车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往往可以通过车辆鸣笛或车辆行驶的声音来判断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行车速度及周遭事物的动态,如果驾驶员能把这种声音信号迅速转变为主观驾驶行为的改变,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稳步前行的境界,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疲劳驾驶。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必须时刻为应对突发状况而保持高度警惕状态,但我们人体的大脑皮层长时间紧张状态就会产生抑制状态,使人产生倦怠,疲劳,知觉及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瞌睡状态,这也常有发生,极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一般高速行驶都会有两个驾驶员,有备无患。
  2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驾驶技巧
  2.1 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行车素质
   (1)增强安全驾驶法制教育,使驾驶员形成正确的行车观念和法制意识。从思想上培养安全駕驶的习惯。一是要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和驾驶理念。驾驶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和接受教育。所以,驾驶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驾驶技能,摒弃不良习惯,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二是相关部门要强化法制约束力,监督驾驶员的行为习惯,做好安全驾驶方面政策、法规的宣传,将安全驾驶观念传输给驾驶人员,让每一位驾驶人员都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安全驾驶。
   (2)驾驶员应当注意提升行车素质,增强责任感。在驾驶的过程中,驾驶员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将关乎到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安全,所以,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精神饱满的状态,严禁酒后、疲劳驾驶。如果遭到堵车,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可心浮气躁,安心的等待,严禁与他人发生口角或肢体冲突,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遵照交通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自我行车素质。    (3)驾驶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安全驾驶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虽不具备强制性、法律性,但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受人们的监督。在职业活动中,驾驶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客户为上帝,更安全行车让客户满意,要做到不饮酒驾驶、不疲劳驾驶、不患病驾驶、不带情绪驾驶,要始终做到以他人安危为己任。要树立敬业爱岗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驾驶员,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尽职尽责,将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树立文明驾驶的思想观念,在驾驶过程中,要树立文明运输、礼貌行车的思想理念,要端正自己的驾驶态度,不开危险车,不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混乱的思绪影响到开车的情绪,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安全驾车意识。
  2.2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驾驶技巧,巧妙应对突发情况
   不断提升驾驶技巧,是安全驾驶的前提,驾驶员应当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驾驶技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1)熟悉汽车的驾驶系统。作为一名驾驶人员,必须要熟知自己车辆的驾驶系统,重点包含了各个部件的位置和车辆的综合性能,尤其要对汽车制动、油门以及离合器的位置烂熟于心,按照自身特征,进行座椅的调整,确保视野开阔、清晰,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必须要做出快速、准确的应对,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2)熟悉掌握汽车制动技巧。面对紧急情况,车辆的制动作用很大,车辆的制动系统作为驾驶安全的基本要素和根本保障。新手以及技术不佳的驾驶人员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在行车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复杂的路段和特殊的情况,就会猛踩刹车,这样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极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3)转弯需谨慎。在行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弯度较大的路段,在这类路段上面极易引发两类交通事故:一是与对面的车辆相撞,二是遭到后面车辆的追尾。发生前面一类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未遵守约定的路线或者视野不开阔;而导致后面一类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转弯太猛或者未发出转向信号。所以,遇到转弯路段,驾驶员一定要小心驾驶。要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在视野不开阔的时候和无法确定对面是否有来车的时候,不能轻易的进行转弯;其次,在车辆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速度,并且要打开转向灯、鸣响汽笛,释放出信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今天,汽车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同时汽车安全也是突出矛盾,对汽车安全的思想理念也要同步提高和加强,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因此要求每个驾车人都能自我提高职业道德和文明素质,驾驶车辆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交通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傅业清.浅论汽车驾驶员如何安全驾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
  [2]姜宝庆,蒋智慧.淺议汽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与驾驶的基本技巧[J].化工管理,2017(08).
  [3]程荣波.驾驶技术、驾驶速度与公路行车安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
  [4]王海林.汽车驾驶节能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09).
  [5]冯立梅,黄征.乘客安全,我们时刻放心上——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福清分公司安全管理纪实[J].安全与健康,2013(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