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虎豹别墅重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虎豹別墅回來了!作為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項目,別墅在4月1日以「虎豹樂圃」音樂學院的新身分開放給公眾參觀。然而,俗稱「十八層地獄」的「十王殿審判」及「虎塔」這些地標早已清拆,保育團隊有甚麼妙法引起大家的關注呢?今期請來虎豹樂圃的執行董事胡燦森先生,為你闡述「新生」虎豹別墅的魅力。
  30年代的迪士尼
  虎豹企業的故事始於1860年代,當時中草藥師胡子欽由福建永定移居緬甸,以售賣藥油為生後來他的兩個兒子胡文虎及胡文豹接手,以強勁的宣傳使「虎標良藥」的名頭響徹東南亞,胡文虎乘勢將業務擴展到新加坡及香港。由於他的夫人陳金枝十分鍾情香江,所以他在1935年於大坑興建了虎豹別墅,旁邊設有萬金油花園,開放給公眾參觀。
  早年遊玩設施乏善可陳,虎豹別墅成為香港市民的重要娛樂場所,借用陪同我參觀的胡燦森先生的話形容:「根本就是30年代的迪士尼,只是把米奇老鼠換成佛教與道教故事的人物。」
  胡文虎開放花園,其一是為品牌宣傳,其二則是希望導人向善,所以萬金油花園用陶瓷及壁畫等形式,講述了很多道德故事,這些藝術品大多取材自中國傳統故事,因為虎豹企業的東南亞背景,所以又糅合了濃厚的南洋風格,中外合璧,形成十分獨特的形象,當中又以俗稱「十八層地獄」的「十王殿」壁畫最為知名。小時候筆者也常跟老爸到虎豹別墅,每次看完「十八層地獄」回家都做惡夢,但下一趟又嚷著要拜會閻羅王,也不知是否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段經歷,相信也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沒有了的東西就是沒有
  胡文虎在1954年病逝,後人因為財困,以1億港元將虎豹別墅出售給長江實業集團,在2000年,長江拆掉包括萬金油花園在內的大部分建築,興建私人住宅「渣甸山名門」,而虎豹別墅主樓則交由香港政府管理,並於2011年納入第三期活化計劃,最終由胡文虎慈善基金投得項目,經數年改建後成為音樂學校,於今年四月正式對外開放。市民出於懷念,紛紛前往參觀,卻發現「十八層地獄」及「虎塔」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從前不開放的住宅部分,不由得非常失望。
  胡燦森先生亦留意到這個情況,他本人亦坦言為萬金油花園的消失感到可惜,然而「事實就是事實,沒有了的東西就是沒有」,哀嘆固然可以,但更重要的,還是抓緊現存的部分,他說:「是需要花時間讓市民接受,但我希望5年後或者10年後,提起虎豹別墅,大家想起的不再只是“十八層地獄”,而是其他東西。」
  新舊「十王殿」
  「其他東西」指的是甚麼呢?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別墅的主體部分。這座偌大的建築走折衷主義,既有亭台樓閣,又有西方堡壘似的閣樓,過去它作為主人家的居所,自然是不對外開放,但今天市民終於可以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屋內最注目的展品莫過於那些彩繪玻璃窗,這些瑰麗的玻璃由意大利佛羅倫斯訂製而來,為了使它們能夠以最佳的姿態示人,保育團體刻意找來本地的師傅,花了幾個月時間修復,其成果讓人相當滿意。
  此外,只要參加導賞團,市民就可以參觀位於二樓的寢室,一看胡文虎的神秘夾萬房,以及瞧瞧保育團體如何把浴室改建為錄音室(那排水龍頭還保留着!),這些都是「新生虎豹別墅」才可以提供的體驗。保育團體手頭上還有超過一千件的舊文物,將會陸續修復並向訪客展示,「希望市民每隔一段時間來都會有新的東西欣賞。」胡先生說。
  至於新增設的部分,胡文虎慈善基金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其維持輔助的定位,不搶走舊文物的風頭。別墅花園的一側設有一塊用色沉實的壁畫,走前看才發覺原來是新生的「十王殿」壁畫,它的下方設有解說板,上頭印有舊「十王殿」壁畫的相片,讓訪客自行作新舊對比,這種低調卻不失心思的設計,讓人頗有好感。
  不是做一個博物館
  上文提到的盡是硬件部分,虎豹別墅既已重生為音樂學院,其軟件部分當然是圍繞音樂做文章。目前虎豹別墅由星期一至日皆有音樂課程,內容涵蓋中西樂,呼應別墅融合東西文化的精神,因為是非牟利機構,所以規定每四名學生有一個不收費。另外,營運機構還希望每個星期有兩次社區活動,形式有音樂會及保育交流會等等,務求與社區保持聯繫。
  「我執着的不是做一個博物館,保育只是一部分,活化才是重點。」胡燦森先生強調,我問他會否害怕這樣不夠原汁原味,讓人詬病,他回答:「博物館很難自負盈虧,持續性不高,不可以只講硬件的復修,更重要的是這座歷史建築的新一頁是怎樣?是不是修復之後一年兩年又丟空?」
  「但我們怎樣確保活化不會違反原有的歷史意義?像和昌大押改建成高級餐廳,便被批評為“有錢人俱樂部”。」我追問。「其實我不介意商業,問題是香港的保育起步很遲,商業與持續性之間未取得平衡,像倫敦的Oxo tower,一樣是改建成高級餐廳,但它容許訪客隨便上去參觀,低層部分住的又是低下階層。」他想了想,續道:「本地需要制定一把屬於自己的尺,人家有人家的歷史背景,很難照樣複製,別的不說,香港房價全球最高,你聽過牛棚對面的十三街嗎?大家都說很有歷史意義,希望保留,但你走過去問那些住戶,十個有九個都想收購。在本地弄保育,就是有這個現實限制,香港變化很快,但這個也是香港的特色,如何在這個特色下保留我們的舊建築呢?」渴求近似人家Oxo Tower的效果,但又不能照辦煮碗地走別人的老路,如何填補兩者中間的那個「方法」,正正是虎豹音樂學院想嘗試的事情吧!
  一次比一次好
  「實際操作起來遇上甚麼難題呢?」我把討論由理論層面拉扯回現實的部分,「在建築上,很多東西我都想做得更好。」他指了指牆上的噴水花灑,繼續說:「像是消防系統,本來想用隱蔽式的,這不是不合乎法例要求,但之前未有先例,所以需要與消防局做測試,我們其實都想做,場都搭好了,但等了六個月都未有回音,甚至何時有回音都不確定,當然作為設計團隊可以堅持多點,但作為營運團隊都需要考慮時間和金錢,所以只有妥協,這些細節未至於影響整體成敗,但希望可以把經驗傳承到下個計劃,例如下次再做的時候,可以先處理消防系統,目標是一次比一次好。」
  新生的虎豹別墅受很多現實條件限制,未必能滿足我們所有期望,但重點是它如何改進,以及之後的保育方案如何借鑒它的經驗,而這些有賴公眾去參與及討論,希望最後能夠不失過去,但又擁有未來,共勉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