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党的十九大强调,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金融應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省融资总量稳步增长,融资结构逐步优化,金融业增加值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仍不乐观,全省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融资结构还不够合理,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还面临一定压力,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加强,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
  一、江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金融业规模实力、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江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信贷结构不尽合理。现阶段,江苏还是银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银行金融机构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但江苏金融机构在发展定位、业务结构及内部管理上仍处在转型升级期,在利用信贷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是制造业贷款比重和增速偏低。截至2017年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约1.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6%左右,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近7个百分点,与江苏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约1/8比重的规模水平不相适应,信贷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二是小微和“三农”信贷服务相对薄弱。截至2017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左右,很难完全匹配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另外,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现象长期存在,“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不够,“三农”金融服务环境有待改善,普惠金融满意度仍需提高。三是绿色信贷总量仍然偏少。多数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时间较短,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节能环保项目服务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的3%左右。而且银行间差异性较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放量明显偏低,绿色信贷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是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要素集成、筛选发现、企业培育、资金放大与风险分散等五大制度功能。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省资本市场交易体系和机制正逐步发展完善,不断集聚相关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现阶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突出短板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一是直接融资比例还不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长期仅相当于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的15%左右,上市公司总体规模较小,总市值和平均市值都低于广东、浙江两省。二是结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首发与再融资不平衡、股票与债券不平衡、苏南与苏北不平衡。在全省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中,苏南地区企业占80%左右,而苏北地区企业占比不到9%。三是创投资金投向难以满足“双创”需要。偏向支持相对风险较小的成熟期企业,对初创期企业支持力度有待提高。据统计,全省创业投资金额仅有20%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项目,而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项目的资金占到80%。
  金融创新存在瓶颈。金融创新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使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形式灵活化,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不同需求,增强经济活力。但江苏目前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尤其是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一些产品发展滞后,不能高效地为企业融通资金,在优化资源配置和鼓励创新等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投贷联动进展缓慢,在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中,江苏没有银行被纳入试点范围。虽然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先期开展了探索和尝试,但总体上缺乏配套政策支持,规模体量较小。二是产业链金融服务推进不快,目前缺乏针对重点产业上下游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应收账款融资、现金管理、交易银行等具体业务和产品发展受限。三是金融科技支撑尚显不足,各金融机构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技术工具的研发和应用上仍显薄弱,与实际业务结合有待加强,在小微企业征信、客户评级等领域有待突破。
  二、完善金融机制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效益效率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最根本的支撑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而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然是能够在世界产业竞争格局中形成特色优势。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必备要素,必须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领域,最大化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部署要求,全省金融发展应在正确认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大力解放思想,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抓好金融发展的“稳、准、宽、实、优”:
  “稳”即推动金融供给平稳增长,确保社会融资总量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是积极争取全国性金融资源。主动向全国性金融机构宣介江苏省经济基础好、发展动能足的优势,引导全国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江苏的资源倾斜。加强省内区域金融中心、金改创新试验区、金融核心集聚区建设,吸引更多全国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创投、资产管理等机构以及股权、产权等要素交易市场在江苏设点布局。二是着力推动法人金融机构治理。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回归主业、准确定位,深耕当地或者熟悉领域,在贷款条件、利率定价、担保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将金融服务做深做实。三是大力丰富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丰富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小微的金融组织体系。深化再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体系,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规范发展。   “准”即推动金融服务精准精确,确保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与高质量发展任务相吻合。一是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引导金融机构结合《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定的重点方向,做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融资、投贷联动等业务模式,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积极培育新动能。二是围绕改革开放高质量,加大对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满足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合理融资需求,优化和创新贸易融资、现金管理、交易银行等产品业务,支持境内企业利用境外市场融资。三是围绕城乡建设高质量,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城乡金融资源“再配置”、农村金融改革“再深化”、涉农金融服务“再提升”。四是围绕文化建设高质量,加快发展文化金融,推动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和文化金融合作試验区建设,促成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五是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融资产品,推广针对清洁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金融服务方式,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六是围绕人民生活高质量,深入发展普惠金融、民生金融、消费金融、养老金融等,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
  “宽”即推动融资渠道持续拓宽,确保融资来源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相匹配。一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划,制定完善企业上市、挂牌配套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更多企业通过首发、再融资、新三板挂牌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序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整合和规范发展,打造更加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私募股权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优势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优质创投机构在江苏落户,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有效参与股权投资。三是提高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促进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提高优势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四是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债券工具进行直接融资,扩大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双创债等创新债券产品规模。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以及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实”即推动配套机制落地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效用协同一致。一是整合政府扶持政策、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加快建立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架构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其他综合服务平台、大数据系统对接,拓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范围,提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二是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社会征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征信产品开发和应用,培育发展地方信用服务机构。三是推动风险共担机制建设,加强政策性再担保和担保体系建设,探索有效的再担保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等模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优化财政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四是统筹规划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活跃的知识产权、环境权益、农村产权、金融资产等交易市场,为新型抵质押融资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优”即推动金融生态不断优化,确保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是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任务,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债务风险,切实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强力整治金融乱象,全面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二是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健全金融稳定信息共享和数据定期交流制度,探索建立交叉性金融业务信息平台,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研判分析,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管控。三是妥善处置突出的企业债务风险,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兼并重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兼并重组资金。四是加大金融案件处置力度,畅通立案渠道,统一裁判标准,强化审判管理,加大执行力度,推动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支持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投资者保护机构以及仲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防范和化解金融纠纷,实现金融案件多元化解决。加强司法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协作,切实加大金融犯罪案件追诉、制裁和打击力度,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作者单位: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志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