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57-01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我觉得应从下面几方面去探讨。
  一、大膽放手——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学习认真的一种内部动力。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时,我将书上的悟空和八戒分西瓜的教学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然后给学生讲述:西天取经天气热,八戒偷瓜来解渴,悟空逼他把客请,每人四分之一很公平。八戒一听把眼瞪:“这种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到,我应该多吃才合情,我要六分之一。”悟空听后偷偷笑,连忙切下六分之一瓜。贪吃的八戒接过瓜,惊奇、气愤地说:“分给我的瓜怎么比你们的还要少?准是猴哥耍花招。”悟空听后哈哈笑,指着八戒说:“你真是糊涂虫。”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八戒糊涂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课后,你们就会明白。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产生不可抑制的学习动机。
  三、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参与率
  1.面向全体。
  我们常常说:“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即是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堂中,都要给予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做到人人参与,但说理、抢答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这就需要以点带面。如:在指名抢答时,其余学生均可用手势评判结果,这样一人回答,个个参与。既防止学生走神,又扩大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率。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倡“精讲多练”,目的就是要学生多参与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听到的内容能记住10%,谈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内容能记住30%,做过的事能记住70%。显而易见,学生参与活动也多,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广。故在选择教学媒体、采用教学方法、编排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各种感官的差异性,尽量多做,让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有机结合。
  四、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五、教给方法,培养参与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机会后,还需要有一定的参与能力,教师教给参与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首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作好预习,提倡质疑问难,把预习中的问题整理到本子上,及时上交教师,从而使教师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并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整理知识点,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示范、引导、指点,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方法。小学生常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等一般思维方法及迁移、联想、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利用类比思维引导学生推出新知识,找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如果学生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化归“思维方法,那么在教学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学生就会利用这种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迁移。教师教给学生的一些思维方法,学生通过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六、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全面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体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