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天涯歌女”论影视声乐作品“学院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专业声乐教育及全球音乐市场的发展,学院派声乐教学作品趋于多样化,以“天涯歌女”为代表的影视声乐作品被收入学院派专业声乐教学为大势所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音乐创作者、研究者及演唱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影视声乐作品;音乐表演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上世纪30年代,伴随着周璇的歌声,电影歌曲《天涯歌女》传遍全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代曲。发展至今,它在世界仍广为流传,不仅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更出现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舞台上。
  一、《天涯歌女》起源及版本研究
  1937年《天涯歌女》作为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被人们所熟知,其曲调的前身共有两种说法,一是其曲调来源于苏州评弹《姑苏好风光》;二是其曲调来源于《知心客》,此曲的来源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张仰求应上海歌女歌妓要求,根据民歌素材而编写吴语民歌,另一种说法则是来源于扬州曲牌《宋江闹院》。根据对这三个曲调的分析及歌词对比,笔者认为《天涯歌女》曲调来源于张仰求编写的吴语民歌。除了《天涯歌女》外,这一曲调填入歌词后改编形成了另外两个声乐版本,第一版由陈思思演唱出现在1964年的港片《三笑》之中,第二版为1951年录入《南国恋歌》中的《流浪天涯》,由邓白英演唱。
  《天涯歌女》传唱至今在不同时代绽放出别样的生命力。全球音乐市场上流传的演唱版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依照周璇所唱版本进行的翻唱;二是按照原谱进行演唱。按照语言则可划分为三个版本分别为普通话版、吴语版及粤语版。将《天涯歌女》作为影视作品配乐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共三部。在影视音乐市场的推动下,《天涯歌女》逐漸变为了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二、《天涯歌女》的学院化尝试分析
  21世纪初,《天涯歌女》作为上海时代曲走进学院派声乐演唱者的视野中,其中美声以关牧村为代表,民族以方琼、宋祖英为代表进行翻唱尝试。宋祖英与方琼等人在中央音乐频道等媒体上多次对此曲进行演绎传播。方琼也在2003年发布了以《天涯歌女》为名的专辑,其中收录了包含《天涯歌女》在内的许多上海时代曲,在2011至2014年期间她也在全国举办多场以“海上新梦”为题的上海老歌主题音乐会。这些学院派声乐表演专业的杰出代表者通过她们的演绎使得《天涯歌女》一曲由时代曲真正转换为专业声乐教学中的新民歌,并被广大专业院校声乐学习者所熟知。
  比对三个翻唱版本的音频,宋祖英及关牧村演唱的版本更多参照周璇演绎的版本,方琼的版本则偏向于对原曲谱的演绎。两者旋律的主干音走向基本一致,但旋律疏密度各不相同,相对原谱,周璇的版本更富于装饰性,而原谱的曲调则更具叙事性。这一差异使得两个版本的演绎有了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而符合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天涯歌女》纳入学院声乐作品中,不仅使民族声乐作品丰富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大众审美与学院派演唱的距离,推动了美声与民族的通俗化。就这点来看,《天涯歌女》学院化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三、影视声乐作品学院化未来方向与挑战
  除了《天涯歌女》外,其他影视声乐作品近年来也逐渐被收录到学院派声乐作品集之中,以本科入学考试声乐曲目参考书为例,其中美声作品集收录16首影视声乐作品,民族作品集收录27首影视声乐作品②。通过对已收录作品的分析,其创作年代大多分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后期,作曲者均为专业作曲家,曲调上大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歌谣及传统戏曲,部分则是为歌颂伟人及祖国而创作的作品。
  根据对目前影视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收录现状的分析,未来影视声乐作品进入专业院校声乐教育有两个方向,其一,通过对音乐史料的研究及历史音频资料的修复,发掘过往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声乐作品资源,对其内容经过筛选后将其纳入学院化声乐教学曲目之中。这一过程需要音乐学研究者与表演者共同付出努力。其二,学院派作曲家可以根据影视作品内容题材,结合现代作曲技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动机,制作高质量的影视声乐作品使之能够被雅俗共赏,从而丰富学院化声乐教学曲目。
  影视声乐作品学院化也意味着未来影视声乐作品的表演将从银幕之上走上舞台,这一过程也对学院派声乐演唱者提出了多方面的更高要求。
  其一,声乐演唱者必须融会贯通,打破唱法的局限,训练多样化的声音效果,具体而言,打破民族、美声及通俗唱法的壁垒,吸纳更多的声音元素,以影视声乐作品《九儿》的演唱为例,其音乐表达中使用了多样化的声音,既有科学化训练的声音也有原生态化的声音,多种声音形态的使用使得影视声乐作品更具感染力,同时建立专业音乐与大众音乐审美的共鸣。
  其二,作为影视作品的一部分,影视声乐作品尤其在作为插曲时,其被创作时即被赋予剧情性,为此在其学院化发展过程中为声乐舞台表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使得声乐演唱者在舞台表演中需要更加注重表演因素,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表演,演唱者可以借鉴影视表演技能以及歌剧、音乐剧的表达方式用以展现其演唱影视声乐作品的故事性。
  其三,影视声乐作品的综合性要求声乐演唱者具备综合分析与学习能力,以影视作品文本为依托,结合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分析,使影视声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呈现精准化,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音乐的传播与舞台表演。
  注释:
  ① 笔者文中所提及的“学院化”的具体含义为通过演变作用于专业音乐院校教育中美声及民族唱法的教学与表演。
  ② 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1.
  [参考文献]
  [1] 梁瑜.时代曲流行的历史及成因研究—以《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来香》为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