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思维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主要目标是为了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促使学生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发展,养成其远大的道德与法治理想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想端正、能够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优秀人才。因此,这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就需进行教学方式的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生活化思维视角,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22-1
  引言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以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需要探寻全新的视角,生活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其主要是由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本身充当引导、指导角色,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活化思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融入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是由于当今科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由此不断提升教学任务的质量水平。在生活化思维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能够有效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也将帮助其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容,最终将由此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运用能力。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品质成型的关键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必须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初中生很容易遇到一系列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来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由此来促使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合,最终提升实质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思维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1.道德与法治性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远大的道德与法治理想,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保障未来的稳步成长。因此,就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保证其能够充分抵抗来自社会和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压力,避免受到影响而做出不良的举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需融入生活化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性,促使学生们密切关注国计民生,将大小事纷纷引入课题。并针对此类事件,站在生活化思维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生活化思维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例如,在教习“政府职能”的知识点时,教师即可直接引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案例,通过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进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们深化理解国家政府的职能发挥,理解如何对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保障的原理。
  2.时效性教学模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相应的信息设备,能够轻易获取多种社会信息。其中有的信息直接传达积极的、正面的内容,而有的信息却大肆散布着不符合时宜的负面能量。这些都将对初中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成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应当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思维所具备的时效性,针对网络信息中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事件进行讨论,以此来将生活化思维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并通过生活化思维来分析此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后续事件演变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等等,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对网络信息形成一种正面的认识。例如,在教习“碰瓷”的社会事件时,教师可列举许多社会上的碰瓷案例,然后以分组的形式来探讨生活中是否应该去扶跌倒的老人,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引用社会舆论与政府采取的处理举措来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念。
  3.乡土性教学模式
  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接受教育知识的地方都是出生地及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因为学生们都对当地风土人情极为熟悉,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大都和当地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就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出生活化思维中的乡土性,在实际教学当中,充分引入本土的人文、地理及风俗习惯,并融合道德与法治教材方面的内容,由此来设计出真正具备乡土气息的教学课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刻感受生活化思维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体现。例如,在教习“文化继承”的知识内容时,不同地区的初中生可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像东北学生可感受秧歌文化、陕北学生可感受秦腔体验等等,通过乡土性的融入,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4.情趣性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既枯燥又抽象,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哲学意蕴。因此对于此类知识的学习,学生们通常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将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出现错误理解的情况。因此,就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发挥出生活化思维中的情趣性,以此来将一些具体事例以情趣性的方式融合到教材内容当中,从而以此引領学生借助生活体验的形式来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习“国际文化差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即可结合学生本身兴趣来进行教学,如各国不同的饮食文化、各国的服饰文化等等,以此来不断拓展学生们的眼界,进而深刻领会到各国文化间的差异,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降低了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进而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思维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及理性思维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积极采用生活化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性、时效性、乡土性和情趣性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使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两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攀升。
  [参考文献]
  [1]刘瑶.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103-104.
  [2]罗新海.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8(29):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