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感觉统合失调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的一种时代疾病,该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而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如果不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加以干预,将会对儿童未来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一定数量感统失调儿童的存在对儿童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困扰。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对以往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期刊进行阅读分析,整理出青少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中对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青少年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集中在前庭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触觉训练等方面,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  体育课堂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138-02
  1  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概念界定
  感觉统合失调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心理学专家珍·爱瑞斯教授在1969年提出,其当时正在进行脑神经和脑功能的研究并发现人类的行为动作感觉能力和人的大脑神经功能密不可分,感觉统合的理论体系也在这一研究之后被提出。爱瑞斯的感觉统合理论主要包括大脑的功能和发展、人体学习过程和学习障碍及大脑神经系统治疗三方面。
  2  感觉统合失调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顾名思义是在身体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平衡动作对患有感统失调的儿童来说比较困难,即便能够勉强完成但是往往存在动作不协调、不规范、不美观,更有甚者出现重心不稳等现象。
  (2)视听语言障碍。儿童在进行体育课堂活动时不能正确的理解老师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时不能做到全面和细致,比较粗心,不能正确的理解老师的分解动作等;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能认真聆听,经常出现答非所问或者语言不清楚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不受控制的自言自语或者在课堂中大喊大叫,这些都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视听语言障碍中存在的临床表现。
  (3)触觉防御障碍。顾名思义它是指人体在接触某些东西时的反应出现异于正常人的表现,可能过于敏感,也有可能过于迟钝。无论是出现哪种情况,出现在体育课堂中都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情况。例如体育课堂中许多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不愿与其他人产生身体不为的接触等。在进行比赛或者团体等竞技项目是表现出恐惧,拒绝等行为。所以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非常需要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高度重视的,同时感统失调的训练干预措施也是势在必行。
  (4)性格障碍。调查研究发现,体育课堂中总是请假见习的学生除了是身体条件不允许进行体育活动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拒绝上体育课,患有感统失调的儿童在性格方面经常表现出胆子小胆怯怕事,容易紧张和放弃,爱哭闹,尤其是体育课堂不同于文化课堂,有其一定的危险性或者说是亲力亲为的特点导致部分儿童对体育课堂抗拒。长时间的对体育课堂进行抗拒,导致部分学生在性格方面具有障碍,在尝试新鲜事物时表现出不自信、没耐心,性格比较固执、不合群,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出害怕、紧张的情绪,因而会孤僻和冷漠。
  (5)情感障碍。青少年不能用正确的情绪或者语气话语等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反而常常用相反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例如体育课堂中可能该学生想要向同学们展示师范动作,但由于情感障碍却不向老师同学反映,总是在内心默默的消化自己的情绪,患有情感障碍的感统失调儿童往往情感比较冷漠,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同他人沟通交流,不善于与人交往,害羞孤僻,不喜欢和别人玩,情绪容易激动、急躁,难以控制。
  (6)认知障碍。体育课堂中经常能够出现一些同学,向左转向右转分不清楚,经常分不清左右,并且出现严重的认知障碍。
  3  把感觉统合训练加入小学体育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把感觉统合训练形成科学的结构体系
  系统的有科学性质的结构体系的感觉统合训练才是正确的,体育课堂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不能盲目的选择训练项目,不能认为不必进行项目区分。这样不仅不能完成感觉统合训练的真正目的,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3.2 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对一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虽然在体育课堂中感觉统合训练往往倾向于体育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也是一门课程,既然是课程就应该有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要有合理的教学态度,不能用“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感觉统合的训练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训练,它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其中包括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训练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它是一门独立与交叉相结合的训练。其交叉性质就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知识单独的运用其中某一单科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而是需要具备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3.3 要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有机结合
  体育课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宗旨不仅仅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动作技能的掌握,体质的增强以及心智的成熟和行为态度的改变。体育课的训练强调的是大负荷、大运动量、技术技巧。体育教师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课感觉统合训练在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Ayres A.J.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M].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72.
  [2] Ayres AJ.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 vestibular system [J].Learning Disabilities,1978(11):30-41.
  [3] 张祖牟.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7(2):9,12-17.
  [4] 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3):131-133.
  [5] 李晶,刘惠娟,沈畏文,等.城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况调查阴[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75-85.
  [6] 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40-43.
  [7] 王美英,王仲安,王海莲,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5):585-587.
  [8] 杨志英.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7):85,87.
  [9] 邓邦桐,谭华,李幸民,等.体育游戏对治疗不同年龄段感统失调儿童的疗效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63-165.
  [10]刘君阳.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特色课中的应用——以体智能课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3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