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道具为无声的物体,但将道具搁置到舞剧中就赋有了一定的语言内涵,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性表达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舞剧《流浪者之歌》道具运用中,林怀民采用了大量的稻谷作为舞剧中的核心道具,其余的生活道具为辅助道具。并将核心道具分成了低、中、高多维度的空间层次来诠释出不同含义。与此同时,也从中分析得出林怀民在舞剧道具的选取上是以自然化,单一化的物体为主要形式的结论。
  【关键词】道具运用;核心道具;辅助道具;空间层次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一、舞剧《流浪者之歌》道具类型
  (一)核心道具
  在这部舞剧中,林怀民采用了“黄金”稻谷作为舞剧中的核心道具。围绕稻谷独特的颜色,形状,属性,质感等进行编创多种外部结构的形态变化,营造了极具张力的视听效果。进而也反衬出了舞剧所要表达的叙事内容,以带有隐形性的暗喻创作手法来突显深层次的肢体语汇表达。林怀民本人自称这部舞剧为“黄金之舞”,在他选取稻谷作为核心道具之前,是经过了反复试验及尝试,并细致地对稻谷进行冲洗、打磨、晒干、调色等多道工序加工后,最终敲定利用相似于泥土颜色质感的“黄金”稻谷作为整场舞剧的背景。试将稻谷比拟成了谷泉、谷河、谷丘、谷瀑、谷水及谷轮的自然化形态,呈现出了壮观而真实的画面感。将虚设的场景转化了一种立体实景效果。并让舞者赤脚踩着“黄土”,慢慢地艰难爬行,并在行走的步伐和体态中加以了舞蹈动作的修饰,犹如走在崎岖不平的沙漠中蹒跚前行。而这,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进而升华了物体本身且超越了物质本体表征,从而,这三吨半稻米也发挥出多种功能。首先渲染了环境背景,营造自然景象及庄严的宗教气息,其次,达到了抒情作用,表现了人物形象及情感关系的表达。后又以象征性的手法展现了多样的自然景观,以悬置性的本体语境,启示人类要遵循世界万物的客观规律,遵守自然及生命的法则。
  (二)辅助道具
  在本舞剧辅助道具中总共运用了四个,具体为长木棍、鲜绿色枝叶、火盆和耙。辅助道具都是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折射出了多样的象征性语境表达。道具一,为长条的树干,象征着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主要以拐杖和扁担的两种形式出现。拐杖,舞者将它手握于掌心则是辅助人们走更远的路,是对活着的一种夙愿表达。后又以扁担形式展开,由男子把树干扛在肩上,女子在后跟随。且表现出男人就要担负起责任和义务,彰显了爱情精神力量;道具二,为鲜绿的枝叶,象征着“规则鞭条”和“新生力量”。先是由五名男子手持枝条不断鞭打自己的前胸和后背,表情痛苦且狰狞并在地上不断的翻滚,站起再跌倒的重复性动作。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则是将绿色枝条比拟成了人类建设的规矩和道德准则。后通过动作衔接,持拿藤条的人,性别出现了转换。这促使将固有的道具转换抛掷出了女性的温柔细腻和将要孕育出新生命的蕴意表达,将“力”与“柔,“逆”与“顺””产生了强烈对比;道具三,为点燃火种的火盆,象征着希望。在舞剧中男子们手捧火盆慢步前行,五个女子用白色纱布盖住了自己的头部便慢慢的坐下,男子将圣火盆慢放在女子的头部之上,然后五位男子跪在地上对着圣火朝拜。通过以朝拜祭雨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希望寄予在燃烧极旺的火种中,同时也彰显了人类对自然崇高的敬畏之情;道具四,为耙,象征着“时间轴”。由一名男子缓慢的将地上稻谷“画”成一圈圈的轮回轨迹,同时,男子本身象征着一位耕耘者。用一个“时间轴”慢慢的在地上画了数几十道圆圈,以这样的表现形式来映射出人世间轮回之规律,以圓来衬托出中国儒家道教的文化思想。
  二、核心道具的空间层次变化
  通过表格一的内容呈现,可以清晰看出依据时间轴,了解到舞剧中的核心道具在空间层次变化及详细运动轨迹,也引申出了多变的稻谷形态形状,做出了完整的含义解析。
  (一)低空间
  低空间稻谷部分在舞剧中,共变化了三次。第一次为00′01″-31′30″形成谷河,呈现方式为S弯,比拟为河流。在舞蹈中,舞者跪在“小河”前,双手捧起河水慢慢的向身上撒。这表示在流浪的路途中,贫苦及缺乏水资源的人们无比珍惜眼前的一切并捧在手心里久久的不肯放下。通过将稻谷设计成蜿蜒的河流并将舞者缓慢且流畅的肢体动作折叠时。突出了人物性格和环境背景,表达了流浪者在这沿途中偶遇河水的情景;第二次为53′44″-54′59″形成谷水,是由舞者向上扬起稻谷,逐渐铺满舞台地面。比拟地上的雨水。舞者手捧稻谷依次向上扬,预示着苦尽甘来和具有祈祷之蕴意;第三次为56′10″到舞剧结束形成谷轮,由舞者用耙,将谷物由内向外缓慢地推出数个圆圈,用时长达24分钟,比拟成生命年轮。编导通过一个手拿“时间轴”的耕耘者形象,以艺术性手法演绎了人生漫漫路途。且遵循了人类此生不变的真理表意,具有启示作用,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并产生共鸣。
  (二)中空间
  中空间是在31′30″-37′21″后一部分中,是由高空直线式的落到地面形成谷丘,比拟为财富。由一名男子穿着极少的衣物在谷丘上舞动,在动作设计上采用了拨、扬、撒、蹬腿加翻滚的肢体语汇。而这是想要表达出男子是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却不懂得珍惜还不断地向外泼洒挥霍之意。是与低空间00′01″-31′30″的谷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谷河”中人们都艰难前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稀少河水却是无比的珍惜,用双手捧到手心在慢慢地流出犹如圣水一般的珍贵。而在谷丘出现时就表达出了富有的人不珍惜眼前的财富,过度无原则地挥霍,最后扣在精神贫困的寓意表达。所以,编导在运用有限的谷丘中,折射了一种人生道理。并将财富化为“量“的符号及”质“的等号,划清了人类思想的不平衡性。
  (三)高空间   高空间主要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舞剧开始到舞剧结束,稻谷是由高空处持续垂直降落的过程形象为谷泉,比拟为圣水。舞者以一位僧人形象出现,他双手手掌合十,紧闭着双眼,直立地站在舞台二点前角位置。稻谷经过头、手指尖、手臂、身躯直到脚下不断的流淌。舞者以这样姿态保持到舞剧结束。而这位僧人形象便是《流浪者之歌》的主人公悉尔达,通过用细细的稻谷拟作为佛祖的圣水,编导以 “开门见山”的主题方式,明确地点明介绍了舞剧中主人公。也形象的表现了主人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浓厚的信仰,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和步调,不受他人的行为,思想,情绪的左右;第二部分是在54′59″-56′10″处,从舞台上方大范围向下抛洒,比拟成雨水暴雨。就像大暴雨一样倾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舞者快速的原地旋转,双手持平打开来享受“大自然“给予丰厚的恩泽并接受神灵般的洗礼。这场“暴雨”设计得生动而有颇深的含义,运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出编导所要呈现的中心思想,用以单一的肢体语汇传递着内心的独白,且营造了壮丽景象和逼真的背景效果。
  三、从《流浪者之歌》看林怀民作品道具运用特点
  (一)自然化的道具运用
  通过在分析《流浪者之歌》的舞剧道具运用中,挖掘出林怀民在运用道具上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是以自然化的物体作为舞剧中的核心道具,是依据《九歌》和《水月》舞剧中所推敲出来的。在《九歌》这部经典著作中引用了“荷花”作为舞剧中的道具。其荷花则是自然的植物,并在《九歌》这部舞剧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以简单,自然的方式交代人物情感,促使达到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编导将普通简易的自然化物体发挥了极致超脱的寓意表达和视觉感官的呈现。在《水月》舞剧中也是如此,在《水月》中采取利用大量的水,作为整场应用型及装饰性的道具运用,则水为最常见的天然液体。所以,在三部舞剧道具运用形式中,都是以自然,简易的物体作为舞剧中的道具选择。营造了强烈的真实感,增添了舞剧整体的观赏性和想象空间。
  (二)单一性的道具运用
  在《流浪者之歌》《九歌》和《水月》的三大舞剧相继都采取了单一且整体性的道具运用手段。首先在《流浪者之歌》舞剧中利用了整整三吨半的稻谷并搬到了舞台上,作为整场背景且不断变化稻谷的外部整体图形,立体形状以及空间层次。在《水月》中也同样的将两吨半的温水作为舞剧中的意境性道具,将水铺满了整个舞台呈现出如镜面搬的视觉效果。在肢体语汇上主要以太极的气韵和画圆的动律作为舞蹈的整个主轴。舞者运用身体来感受水温和质感,用深,沉的气息来寻找到脚下的根。又在《九歌》的中也同样利用了大量的荷花叶子和莲池作为舞剧的整体设计效果,荷花鋪满于台,舞者与莲相互呼应,营造了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所以,通过对以上三个作品的比对呈现,分析出林怀民在选用舞台道具上,习惯性的运用整体的方式和单一自然化的道具选择,力图强化物质的本质性,挖掘深层次的内在形式及内容。以新颖创作手段变化道具空间和升华道具本体,营造出绝佳的意境。
  四、结语
  道具作为舞蹈中的一种符号并在舞剧中起到借物抒情的特点,从而依据舞剧整体内容及结构所需,编创出具有象征性,真实性及符合时代性的特点。以复合型的创新手法对道具进行二度创作,力图强化道具在舞剧中的舞象,舞境,意象的综合语境表达。并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编创运用,来挖掘更多的道具本体意蕴。且更好的渲染出舞台全局的视觉效果,人物情感表达及主题旋律。进而来发挥超脱现实又不失真实感的道具创意设计及舞台整体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
  [1]刘波.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创意元素[J].艺术教育,2014(9):102.
  [2]李乃清,游辉弘.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24分钟画一个同心圆[J].南方人物周刊,2011(14).
  [3]庄点.谈《流浪者之歌》中的禅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陈勇奇.对现代舞剧《九歌》的欣赏[J].文艺生活, 2014(6).
  [5]胡晶莹.试论舞剧道具价值与功能[J].艺术探索,2019, 23(6):137-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