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提琴的中国民族化演奏技巧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提琴于民国初年传入中国,自1920年起,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们先后访华,他们的演奏不但激发了国人学习小提琴的热情,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开始关注小提琴,创作了大量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神韵的优秀作品。要表现这种民族音乐神韵,就必须要借鉴我国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和审美观念,把握中国音乐的风格。本文从中国小提琴演奏作品入手,论述如何使用西洋乐——小提琴演奏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以此来探索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总结出针对中国音乐作品演奏技巧的一些练习方法,从而能够在以后的演奏和教学中加以运用,推动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小提琴;中国民族化;演奏技巧;练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序言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严谨的结构与创作原则,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结构等变化来进行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中国音乐的重要部分通常置于乐曲的末端,用于转折或回味,中国音乐创作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情感,注重感性思维,在作品中也显而易见,音乐中注重横向进行,更注重表达旋律的情感走向。小提琴于民国初引进中国,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演奏不断地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思想、语言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都成为小提琴作品创作的重要材料来源。除此之外,中国小提琴音乐还受到民族思想的影响。从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开始,到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民族性是中外演奏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也是我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精华之所在。
  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中的音乐都有一个不同的节奏和文化背景,不仅仅是在演奏音乐,更重要的是在做文化的传承和解释的事业。中国乐曲经过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熏陶,曲风民族且多样化,本是西方乐器的小提琴在诠释中国民族风的作品时,作曲家在保持小提琴原有特色的情况下,与民族乐器融合在一起,借鉴民乐的演奏技巧更传神的表达出具体中国特色的作品。
  一、小提琴的传入
  小提琴最先诞生在古代东方的埃及,大约公元11世纪前后传入意大利。意大利的能工巧匠通过探索改造,在14世纪末,大胆去掉了音格。这样,世界上第一把具有真正意义的小提琴就诞生了。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里,曾这样描绘过一把乐器:“丝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种。”“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绝妙美人之音也。”从外形和发音的特点来看,可能所指乐器是小提琴。李渔作为清代戏曲理论家,家中设有戏班,常到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由此猜测小提琴此时已传入中国。
  小提琴真正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起来是在清朝末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 人们对外国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师们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很多酷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办了音乐专科;很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也培养了众多属于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自此,西洋乐器——小提琴开始了与承载几千年传统的中国相互碰撞,交融。
  二、中国小提琴代表性作品
  自小提琴传入中国后不久便有了属于中国自己的作曲者、演奏家和教师。我国地大物博,居住着56个民族同胞,民族的多样使得音乐也变得多样化,不同风格作品都有其代表乐器,如新疆人民善使冬不拉以其轻快的节奏展示民族音乐特色。而南方则以丝竹乐居多,表现水乡的温婉悠扬宁静。
  民族音乐作品种类繁多,特色各异。《黎家代表上北京》是由何东、李超然作曲,以黎族特有的舞蹈节奏和民间音调为基础创作而成,形象地描绘出黎族人民欢送代表去北京的热闹场面。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杨宝智先生与50年代就读时师从于第一院长,中国小提琴大师马思聪,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乐曲民族化,研究如何将我国上下几千年积淀的传统音乐文化演绎为中国和西方音乐界易于掌握的,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小提琴曲目。他的代表作《雪山的怀念》以藏族为背景,吸收藏族民族特色转化为小提琴的颤音滑音等演奏方式诠释。
  《新疆之春》是中国小提琴独奏曲。是马耀先、李中汉于1956年创作。具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新疆人民奔放热情的性格特征。曲风奔放酣畅,节奏轻快且独奏新疆民族的切分节奏风格,表现人们欢庆时载歌载舞的场景。
  《渔舟唱晚》是由著名作曲家黎国荃将古箏曲改编成为小提琴曲,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余光与碧波辉映,渔民打渔回家渔船渐行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独奏曲,著名小提琴家余丽拿、盛中国与吕思清都曾倾情演绎。
  三、中国小提琴乐曲的演奏技巧
  中国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普及,种类十分繁多,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中,作者在创作小提琴作品时,对民间乐器进行大胆的吸收,利用民族器乐的创作与演奏的独特思维方式,与特定的风格语言相结合,创造出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风格的小提琴作品,由利用吸收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来完成。
  民族特色的多样化的乐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发音方式与演奏技巧都不一样造成的音响丰富,技巧多样,为小提琴在我国进行作品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可借鉴资源,使其可借鉴我国民乐中的特殊技法与特色音响。使作品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传统音乐,更加具有原汁原味的音乐表现力。
  (一)音响模拟
  在中国的乐器历史上,打击乐器是早于其他乐器出现并活跃至今的较稳定的乐器,它的产生为我国各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不同节奏的打击呈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这也成为小提琴借鉴、吸收演奏技法的重要创作因素。   例如在中国乐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中,频繁运用左右手交替拨弦和抛弓的演奏技法,模拟富有黎族舞蹈节奏特色的锣鼓点的方式诠释作品。营造出一个黎族人民将要上北京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
  左右手交替拨弦练习方法:拨弦可以用左手和右手,左手一般情况下是用无名指拨空弦的,根据音乐的需要,如可以练习空弦的1,2弦,音符是3,6.等按照节奏训练。右手拨弦是最常用的,左手控制音准和音高,一般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交替拨奏,可以提高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食指和中指拨弦的角度,与琴弦成90度是音量最大,小于90度时声音小一些,靠近指板上方拨奏声音就柔和,靠近指板下方拨奏声音就有力量。
  抛弓练习方法。抛弓的演奏,更是依靠弓杆的自然弹性,实际上主要强调是第—个音符的重音。当第一个重音落到弦上以后,其他音符即顺着重音的力量,自然的、但仍有控制地顺势而下弓子顺势继续弹跳。重要的是,由于抛弓落点快,且音符密集,因此特别要注意和左手指的紧密配合,稍有动作上的不协调.即将使本来最富有光彩华丽的乐句,变得一团糟。在练习抛弓时,要注意它适当高度和落弦点的最佳位置,同时注意弓在弦上横面的走向,否则音量会忽重忽轻,或这弓子下落停止不走的现象。选择好最富有弹性的弓段。适当调理好弓毛的紧度。
  (二)不同快慢的滑奏技巧
  小提琴的滑奏技巧指左手手指不离开弦的滑动发出的响声,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效。例如在路培的《戏剧忆》中的前奏里,小提琴大量的运用模仿京胡的演奏手法,进行三度的滑音和七度的滑音,在力度、音色的对比上刻画了中国戏剧——京剧的音乐韵味和风格。
  在《雪山的怀念》中,作者杨宝智吸收了藏族歌曲风格而创作的,曲子中经常穿插着极富特点的颤音、倚音以及滑音的演奏方式,在演奏颤音的同时进行小三度的下滑音,以及在同个音的反复中带有一个二度倚音的下滑演奏,使富有音腔特色的藏族少数民族音调风格的韵味。
  《送春肥》中借鉴河南豫剧音调素材写作而成,运用板胡的演奏手法,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上下滑音交替,回旋音和回滑音交替,使整个作品都透出浓浓的民族风味。
  滑奏练习方法。滑音的演奏,效果的好坏在于对快慢的掌握和幅度的大小,以及准确的间距。低把位上行或高把位下行的同指滑奏,更需要左手要有极好的控制能力,刚开始练习可以将手指(通常为二指或三指)慢速向上或向下拖音,音之间的距离要求准确.由慢到快的练习。如《四季调》前部分有大量滑音。
  (三)切分左右手拨弦
  在《新疆之春》中的华彩乐段里出现左右手交替拨弦的音响效果,并出现大量切分音的跳弓,呈现出新疆的曲风和外放的民族特点,新疆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星愿》中以左右手八度,五度的拨弦交替和切分节奏的安排,模拟了朝鲜族手鼓独特的敲击声音。
  《庆丰收》中也大量的出现拨弦和切分节奏体现人民的喜悦,曲风欢快。
  (四)模仿芦笙口笛的泛音与人工泛音
  在《渔舟唱晚》的中间部分就有一段泛音模仿笛子声音的篇幅,泛音音色清新明亮,音色与笛子相近,此处就是模仿笛子的声音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泛舟于碧波之上的感觉。
  小提琴泛音音色豁亮清新,模擬芦笙的声音生动形象。
  泛音与人工泛音练习方法。泛音指在固定的几个音准上不需按结实,只需轻轻放在该音准上便有通透的声音发出的音便是泛音,一些音准不能够拉出自然泛音便需要使用人工泛音,在其下四度的位置的一指按结实再将四指轻放于该位置上就能发出泛音的声音。
  (五)模仿拨弦乐器的拨奏
  《新疆之春》中不仅有左右手交替拨弦,也有右手拨奏模拟新疆传统乐器——冬不拉的音响效果,以切分节奏和变化节拍重音呈现出新疆特殊的节奏风格。
  小提琴还可利用大段的三音、四音和弦拨奏来模仿琵琶、三弦和古筝等弹拨乐器的色彩音效,为作品增添浓厚的民族气息。
  拨奏的练习方法。大多新疆乐曲中有小提琴模拟冬不拉的段落,一般居于华彩乐段前段,右手使用食指或者中指在琴板上方向向外来回拨奏,要求声音和谐洪亮。如在《阳光照耀着塔吉库尔干》中有一段拨奏部分,四根同一时间拨奏,不能分开拨弦。
  (六)刮奏与抖弓
  在中国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小提琴大量的借鉴琵琶、古筝、二胡等民族器乐的演奏手法与小提琴的演奏手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展示出了悠扬的意境。在第二步曲中,小提琴借鉴了古筝中的刮奏手法体现祝英台抗争的过程和心理活动。在抗婚中更是借鉴了京胡、二胡的演奏技巧中的滑音和抖弓技巧,体现出祝英台声嘶力竭顽强抗争的景象。小提琴借鉴吸收胡类乐器的演奏技巧,模拟戏曲中的哭腔效果,使乐曲展现出如泣如诉的悲壮场面使人动容。
  刮奏与抖弓练习方法。刮奏是指以一指迅速演奏音阶的技巧,要求左手食指在快速演奏音阶时音与音之间有强烈的颗粒性。抖弓时右手放松,在弓子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极快的速度演奏,长度越小弓子越容易抖动起来,音色颗粒性十足。
  四、结论与展望
  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有浓厚的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从西洋乐器小提琴借鉴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方法浅析小提琴如何演绎中国作品过程中的不同的民族风格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更好地将中国小提琴作品表达出来还需加强对民族器乐特色的研究,除了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注重练习方法,注重情感的表达之外,也要保留西方作品中的严谨与精确。结合中西方小提琴演奏的特点,在练习演奏技巧表达出乐曲情感的同时态度严谨的演奏乐曲,才能演奏出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2]杨园.中西文化差异与小提琴演奏风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陈习.试论中国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借鉴与吸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赵涔岑.解析中国小提琴作品及其演奏技法[J].音乐大观,2013(9).
  [5]毕秋娟.从中国小提琴艺术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J]. 音乐天地,2007(3):59-60.
  [6]付放晴.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5-38.
  [7]王冠.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西结合方面的成就[J].大舞台,2010(10):104-105.
  [8]张文.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小提琴作品演奏风格[J]. 音乐时空,2014(22):126.
  [9]孙方烨.中西方小提琴教学比较研究初探[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
  [10]论教学中小提琴中国作品的民族化[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11]楼晓霞.中西结合结奇葩——小提琴协奏曲《梁祝》[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13]陈聆群. 马思聪之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述略[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2):33-36.
  [14]王斐.陈钢小提琴作品和声技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