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7-01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烟雨江南——苏州,雨是江南的衣,江南是雨的故乡,对于苏州的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感受到苏州的雨季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缠绵,轻柔,纤细,洋洋洒洒,温柔。)
  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去昆明赏雨。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师:要去昆明看雨,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师:过了字词关,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吗?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旺盛的。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那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作者还用细腻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昆明的雨的哪些画面?
  徜徉在汪曾祺的字里行间,我们欣赏到了肥大的仙人掌,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规划,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的画面。
  3.在字里行间中,我们感受到了昆明的雨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特点,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朗读这些文字呢?
  喜爱、留恋、怀念?
  4.本位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课文的第7段就像我们介绍了昆明雨季特有的景物——菌子。你是从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对菌子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全班互动、师生交流。
  预设:
  (1)第7段“这东西这么好吃!”表达了作者的惊喜和感叹。
  作者在一开始就认为干巴菌很好吃吗?在这一段中,有两个句子的表达很有意思。你们能找出它们有意思的地方吗?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两句话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样,但是它们句式有点点的变化,表达的感情却迥然不同。前:反问句+感叹句,质疑,嫌弃;后:疑问句+感叹句,惊叹,喜欢。
  加感叹词读:要是老师想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
  男女生对读,男生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东西也能吃?”,女生作出大声肯定的回答:“这东西也能吃!”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
  (2)“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突出强调牛肝菌的这四大特点,突出它的美味好吃。
  “滑,嫩,鲜,香”和“很好吃”表现出作者对曾经吃过的牛肝菌的喜爱和想念。“很好吃”运用口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使人如在目前。这句话四个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牛肝菌的美味。
  5.接下来,请同学们细读第6-10段,你从这些语段中哪些描写性语句中可以读出作者想念与喜爱的情感?请同学们任选这几段中的一句话来体会作者的想念与喜爱的情感。
  作者笔下的杨梅个头大味道甜,但有一个细节还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声吆喝。请大家听老师也来吆喝一番,边听边想,这句吆喝为什么不能少?
  富有生活气息、女孩坐在人家阶石一角就会不时吆喝,很有画面感。
  那么,除了富有生活氣息,有情境画面感外,这句吆喝中还让我们看到了昆明雨季什么样的特点?让我们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第9段“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对比,把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杨梅做比较,突出昆明杨梅的好处,侧面烘托了昆明雨的滋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写法探究
  1.欣赏到这儿,我们有两段文字一直忽略了,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否重复,可否删去一处?
  第3自然段。在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昆明的雨》通过选取在昆明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将自己对昆明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写景抒情,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
  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几篇(如《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六、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
  冯倩如(1992.03-),女,甘肃省金昌市人,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