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实现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性的引导时,离不开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应用,人文性的教学更加不能脱离核心价值观的坚守。由此便可以得出,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教学引导,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科学性和工具性为框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30-01
  随着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工具性和应用性。教学理念的偏差,容易导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教学实践的偏差,不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本文就将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观念在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情感传递,做学生的引导者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存在先工具后人文,或者先人文后工具的关系。这两种思维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全割裂开来,作为语文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探讨,实际上是对语文知识学习的一种误解。
  因此,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母亲》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文阅读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体会文章中母亲无私的关爱和质朴的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这样的讲解,“母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她们为子女撑起了一片天,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去阅读这篇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母亲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不同家庭中母亲所扮演的角色,回忆在繁杂的生活中带给我们的温暖,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人文分析,做学生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而展开,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情感上的引导者,而且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教师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传递只是作为一个课堂导入环节,帮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真正的人文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各种生活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做到语文知识学习工具性、功能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真正创造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赢的局面[2]。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感导入,然后为学生进行理性的人文分析和感性的情感分析,进行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分析,并且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帮助学生学会真正的看待爱情,敞开心扉,打开话题,做学生情感上的引导者和学习上的合作者。教师可以列举古代婚嫁中人们比较奉行的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辩证的分析理解。
  三、课堂拓展,实现育人目的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的积累和文章的阅读,更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由古到今,社会风俗、语言文化、流行趋势、政治和国家的政治面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更是受到时代迁移和文化成果的双重影响,所以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上,而要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和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进行课堂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将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嫁接到自己身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感性理解,这才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这也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教书育人。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生三步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社会就业现状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认识自我价值,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从而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以及价值观念。
  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衡量与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这关系到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更加关系到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敏.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缺失及理性探索[J].长江叢刊,2018(31).
  [2]孔棋.让人文性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