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练、赛”是重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学、练、赛教学模式,有助于协调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正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对“学、练、赛”教学模式的理解,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充分的实践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一、把握“学、练、赛”本义,积极进行教学实践
   “学、练、赛”的本义理解应当基于分开理解后的综合理解。分开理解“学、练、赛”,学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练是指课内外体育活动中的练习,包括个人练习和集体练习;赛是指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比赛。将学、练、赛三者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学”来获得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理解,并在“练”的过程中熟悉相关技能,进而在“赛”的情境中进行相对高水平的实践。其中,学与练是基础,赛是升华。传统体育教学中对学与练比较重视,而对赛相对忽视,而实际上赛是具有竞技性质的,处于竞技状态的学生具有亲验性和情境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竞技体育运动实践中,通过自身千百次的刻苦练习来领悟隐性知识。
   在50米短跑的教学中,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短跑速度,而速度的提高依赖于跑的技术与体能,谈到体能训练(主要是爆发力)与跑的技术的掌握,学生常常是感觉到乏味。这种情况下,纯粹的学与练就不足以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活力,而如果将学、练与赛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进行50米短跑训练的兴趣。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练、赛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练动作,然后去比谁跑得快。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学生的自然跑,了解自己50米短跑的成绩,尤其是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是起跑技术不行,还是步幅、步频有问题,还是途中跑力量不足或冲刺速度不够,又或者是起跑、途中跑、冲刺的时间把握不到位等。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思考如何弥补不足,达到学与练的真正目的。再次,对学生分别进行技术指导,包括起跑时身体的倾斜角度、脚蹬地的角度等,而步频不够的学生则主要是进行一定时间内的高抬腿训练;根据学生的耐力与爆发力大小,笔者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制定了途中跑切换到冲刺时的位置。
   这些实实在在的实践,让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与练的环节。其中的“赛”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练的过程中分动作进行比赛,二是技术掌握全面之后的整体比赛,而后者有一个重要的比较对象,就是自己在学习之前的跑步成绩。经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自己相对于学习之前都有很大进步,这样的成就感,可以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瞄准“学、练、赛”特征,落实学生体健要求
   “学、练、赛”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根本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落实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要求。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结合“学、练、赛”的特征来进行。
   在初中阶段体育课堂上教学50米跑这项运动,不是因为其简单(有人认为短跑就只是跑,初中学生容易学),更是因为这一项运动能够较好地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要求。具体到“学、练、赛”的视角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到初中阶段,需要相应的奔跑能力,需要掌握短跑全程的完整的技术动作。显然,这是面向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发展初中生动作技能的最佳方式之一。进一步研究则可以发现,这一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对应学生的“学”,同时也是需要学生自己的“练”,学与练在这里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常常有学生对50米跑前的热身运动表示不解,笔者当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在学生的短跑水平有所提高之后再主动提出这一问题,问学生是否感觉到有必要。结果由学生在50米跑的动作技能的学与练的过程中自我感悟,自然就发现热身运动的必要性了。
   “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生成更强的竞争能力,这种基于自身实践的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赛”的意义不完全在于争先,更在于完成自我的提升,这也是健康的标志之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将“学、练、赛”当成一种教学模式来研究與实践,其价值在于可以让体育教学迅速进入到一个较高水平的教学层次。很多时候,体育课都因为种种原因表现出随机性,这种随机性的根治,需要“学、练、赛”这样的模式来发挥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行“学、练、赛”教学模式是有意义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