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减压渣油掺减压蜡油加氢处理(DVHT)技术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减压渣油掺减压蜡油加氢处理(DVHT)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加氢处理技术,对直接掺入油渣和DVHT技术进行对比,并且介绍了DVHT催化剂活性稳定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减压渣油;掺减压蜡油;加氢处理;催化剂活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FCC原料来源,促使渣油加工水平提升,实施减压蜡油掺减压渣油加氢处理技术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 加氢处理(DVHT)技术概述
  近几年,我国的催化和裂化原料逐渐向重质化和劣质化(FCC)发展,这就导致FCC原料加氢预处理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传统工业中,使用的滴流床加氢工艺应当在一定的氢分压情况下维持相对较高的氢油体积比,氢气经过循环、相间传质、传热以及分离等工序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能源,并且需要用到大量设备,极大增加了投资。全液相加氢技术在加氢领域中是一项新型技术,该技术不需要花费大量投资,运行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操作比较简单快捷,因此逐渐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当前,我国蒸菜使用的全液相加氢技术多数被应用在柴油加氢装置当中,主要是对低硫柴油的生产过程中。
  2 技术方案
  为了分析渣油掺入方式针对蜡油加氢处理技术反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直接掺渣方案和DVHT技术,其中直接掺渣方案主要是在蜡油原料当中直接掺入渣油,然后同时进入反应器当中,实施加氢处理,而DVHT方案则是先对蜡油单独进行第一反应器加氢处理,此后将蜡油加氢和渣油进行混合,进行第二反应器中的加氢处理。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发现,杂环氮化物加氢脱氮是芳环以及杂环加氢饱和,此后是环的一个C-N的键断裂氢解。加氢脱氮以及加氢脱残碳,均需要实施芳环加氢饱和。
  3 DVHT催化剂活性稳定试验
  中压环境下,实施加氢处理,其中的减压渣油当中沥青质有可能会在加氢催化剂上吸附,此后会形成积碳,这就导致催化剂失活速度加快。对此,DVHT工艺开发就是保持催化剂活性的稳定性,针对上述分析,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进行相应实验。
  3.1 实验准备
  稳定性实验主要使用的原料是:蜡油原料使用的是沙轻减三线,渣油原料是沙轻减压渣油B,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发现,沙轻减压渣油B也是一种高沥青质、高残碳、高金属渣油。对其进行稳定性实验,是用的是15%以及20%的比率。工艺条件:氢分压控制为10.0MPa,其中总进料体积空速控制为0.5h-1。实施稳定性实验过程中,一共开展4000h,前期开展时间为1600h,当掺渣率在20%的时候,分析催化剂稳定性,当1600-4000h的时候,当掺渣率在15%的时候,分析其稳定性。
  3.2 实验过程
  为了促使催化剂失活规律得到更加直观的反应,实施稳定性实验,需要使用的额数据通过“归一化”方式,借助“归一化温度”T0表示催化剂加氢脱硫的具体活性。而T0主要是在归一化条件下,促使催化剂达到产品硫含量指标需要,并分析反映出的温度。归一化具体条件是氢分压10.0MPa,对总体积空速进行控制,使其达到0.50h-1,最后获得的加氢生成油硫质量分数为0.29%。
  观察T0随着运转时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残渣率达到20%的时候,前1600h,伴随着运转时间的进一步推进,T0发生快速升高现象。实验人员对是或取现作出拟合,同时对1600h的平均失活速率进行计算,得出为0.324℃/d。当掺渣率降低到15%的时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T0的上升速度逐渐变慢。实验人员对失活曲线进行拟合后,进行计算得出平均失活速率为0.088℃/d。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该条件能够满足催化剂长周期稳定运转需要。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残渣率对于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沥青质含量比较高的渣油原料而言,应用过程中,应当将掺渣率控制在15%以内。
  3.3 加氢生成放油性质
  分析了加氢生成油残碳、金属Hi+V的含量以及 氮含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残渣率在20%的情况下,加氢生成残碳量大约在2.0%-2.5%之间,而金属Ni+V质量分数大约在4.0-6.5g/g之间。其中的氮质量分数在600-1000g/g之间。当掺渣率下降至15%的时候,其中加氢生成油当中存在的不同杂质含量则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残碳量达到1.5%-1.8%之间,而金属Ni+V则达到2-4g/g之间,氮质量分数下降至400-800g/g之间。
  4 结束语
  本研究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将DVHT方式和直接掺渣方式进行对比,其中DVHT方案所示生成油当中含有的硫、氮等含量均比较低,其中的氢含量和金属含量、残碳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使用DVHT方案更佳。
  参考文献:
  [1]鲁旭,赵秦峰,兰玲.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 36(01):114-120.
  [2]马宝利,徐铁钢,张文成,赵野.活性恢复处理技术对Mo-Ni/γ-Al2O3再生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47(11):31-34.
  [3]董凯.Porocel公司开发成功加氢处理催化剂再生技术Excel~(SM)[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46(07):106.
  [4]钱伯章.渣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组合技术通过鉴定[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45(1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