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大灌区盐渍化治理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引大灌区自1995年干支渠陆续建成通水运行,已有20多年。主灌区属高原盆地海拔1 850~2 350 m,年均降雨量320 mm,年蒸发量1 880 mm,拥有北部高、南部低的自然地形。随着多年农业灌溉,地下水位逐步升高,灌区南部树屏、中川一带盐渍化问题较为突出。如何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效治理盐渍化,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是充分发挥引大灌区综合效益的关键。
  关键词 灌区;盐渍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6.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92
  甘肃引大工程是一项跨流域引水的大型自流灌溉工程。该工程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流域范围内干旱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也通过灌区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增产。而在大量实践研究中发现,灌区存在很大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影响了灌区农产业的发展。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抑制土壤盐渍化问题,同时不断改良灌区土壤,为地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重视环境。以下主要对灌区盐渍化治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 甘肃引大工程灌区盐渍化原因分析
  甘肃引大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而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该地区常年降水量少,通过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 mm左右,而该地区的年蒸发量已达1 800 mm甚至超过2 000 mm。可见,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在土壤盐渍化形成原因分析中,因降水量较少,很难使土壤中的盐分下移。而在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会在水分上升的过程中造成盐分随着水分的上升存于地表,长期循环造成该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
  此外,人为因素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甘肃引大工程开发和利用的不合理,例如,盲目开发和灌溉,很容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进而造成地下咸水随之上升,逐渐将盐带入地表,长期会造成地表盐分越来越多,进而造成土壤盐渍化现象的发生。例如,甘肃引大工程的不合理漫灌、串灌等现象,都会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上升,逐渐形成盐渍化土壤,影响该地区的农产经济发展。
  2 甘肃引大工程灌区盐渍化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主要是土壤的盐分增加,会导致土壤的植物萎蔫死亡等,且土壤盐渍化也不利于植物水分的吸收,危害极大[1]。因此,结合甘肃引大工程灌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土壤盐渍化提出了几方面治理措施。
  2.1 做好渠道防渗处理
  通过以上分析,现阶段甘肃引大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造成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地区灌区盐渍化现象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保证甘肃引大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发展。渠道防渗处理则可以有效防止灌区盐渍化现象的发生,保证土地灌溉的顺利实施。从实际情况分析,甘肃引大工程在干渠、斗渠以及支渠已经做了相关的防渗处理,而在农渠方面的防渗处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应重视农渠渠道的防渗处理。加强农渠渗漏处理,逐渐加强农渠的防渗工作处理,提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实现对灌区土壤的改良,有效治理盐渍化土壤。
  2.2 完善排水系统调整作物结构
  甘肃引大工程灌区盐渍化现象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农产业发展,因此应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做好盐渍化的治理措施,保证灌区灌溉的有效性。例如,可通过完善排水系统的方式改善土壤。土壤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土地地势较低存在排水不畅的情况,加上地下水位較高等情况,从而造成土壤表层的含盐量不断增加。通过完善排水系统,可有效降低灌区的地下水位,保证灌区尽快脱盐,不断改良土壤,为推动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可以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该地区的农作物结构,合理倒茬,通过农作物有效降低灌区土壤的土壤含盐量,提高灌区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不断改善灌区的土壤成分,从而为该地区的农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2.3 严格控制灌水定额
  结合实际情况,要改革现行的灌水制度和灌水技术,如推行广沟灌、畦灌、小块灌等,杜绝漫灌、串灌、大块灌以及深灌。尤其是冬灌的时候,农民一般喜欢多灌水,会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据测定,大水冬灌后,一般升高0.8~1.2 m。经过一个冬天,到了第二年3月,冻结在土壤中的水,边化冻边返盐。根据灌区的试验,定额290 m3就能满足每667 m2的灌溉,其中冬灌每667 m2浇水100 m3就能满足农作物生长要求。因此,引大灌区盐渍化治理要逐步推广喷灌、广滴灌等先进的灌水技术。
  2.4 加强管理,植树造林
  管理是促进地区发展的关键。在灌区盐渍化治理的工作中,也应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结合灌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如资源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严格控制各个管理环节,尤其是注重灌区的规划管理,保证灌区灌溉工作有序进行。另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管理角度出发,宏观调整灌区建设,对灌区的引水资源、灌区细节等实施微观管理,确保灌区稳定发展。此外,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治理灌区土地盐渍化问题。当然,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作物的发展,可在农田的周边植树造林。虽然植树造林可能会占用农田土地导致农田粮食减产,但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少风沙对农作物的影响,也能够有效改善灌区常年干旱的生态环境,促使灌区逐渐形成生态气候效应,更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2]。因此,应结合甘肃引大工程灌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开展植树造林。一方面可以减少盐水的直接蒸发,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有效抑制土壤盐渍化现象,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3 结语
  在甘肃引大工程发展过程中,灌区灌溉工程被列为重点。在对灌区进行灌溉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灌溉,避免不合理灌溉导致地区土壤盐渍化。针对甘肃引大工程灌区出现盐渍化的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其形成原因,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为促进甘肃引大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不断改善灌区土壤质量,增加地区的农产值。
  参考文献:
  [1] 刘世华.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2003(2):56.
  [2] 尚立全.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改良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4(6):69.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