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利用河西走廊西部7个气象站1971—2010年高温(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盆地和北部川区,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和戈壁。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强度增强;低温日数总体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减弱。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8月,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1、2、12月。高温天气出现在剐热带高压控制区城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高温;低温;气候特征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135-0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近年来,全球高温日数有所增多,高温强度增强,对人类活动、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2]。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温天气虽然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小,但来势猛、影响范围大、危害重。因此,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要更加重视防御低温对工、农、牧业的冻害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4]。为此,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以期为当地高、低温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高、低温标准
  《甘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高温的标准为极端最高气温≥35℃;在《重要天气质量评定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低温的标准为极端最低气温≤-20℃。本文规定: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5℃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0℃定为1个高温日或低温日;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7℃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2℃定为1个强高温日或强低温日。
  2 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的气候特征
  2.1 空间分布特征 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以肃北县为南部山区、马鬃山镇(属肃北县)为北部山区,肃州区为南部川区,金塔县和玉门市为北部川区、瓜州县和敦煌市为中部盆地区。由表1知,近40年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次数为1575次,且地域差别很大,肃北县和马鬃山镇分别仅出现4次和7次,肃州区和金塔县出现次数也较少,而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金塔县、瓜州县和敦煌市,其中敦煌市出现672次,占总次数的42.7%;瓜州县和金塔县分别出现522次和313次,分别占总次数的33.1%和19.8%,3地总占总次数的95.7%。强高温日数要远少于高温日数,占高温日数的22%,在地域上也主要集中在金塔县、瓜州县和敦煌市。低温天气在各县、市(区)都有发生,出现次数最少肃北县65次,次少的敦煌市135次;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和瓜州县分别为236次、225次、304次和289次,分别占总次数的10.6%、10.1%、13.7%和13.0%;而低温日数最多马鬃山镇出现972次,占总数的43.7%。强低温日数也明显少于低温日数,占低温日数的49%,高于强高温日数占高温日数的比例。由于北部马鬃山区纬度和海拔高度都较高,气温常年偏低,且多戈壁,沙漠气候显著,夜间降温快、降幅大,低温日数最多;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和瓜州县处在酒泉市南、北川区及中部盆地边缘地带,海拔高度略高、多戈壁,昼夜温差较大,高低温日数都有所分布(玉门市和肃州区海拔高度偏高,高温日数少);敦煌市和瓜州县位于中部盆地区,海拔高度较低,多沙地,尤其敦煌市与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接壤,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区,干旱少雨,白天升温快,高温日数较多;而南部山区肃北位于祁连山区涵养林,海波较高,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高低温日数都不多。
  2.2 時间变化特征
  2.2.1 年代变化 由表2可知,20世纪70—80年代,肃州、金塔、玉门和瓜州的高温日数变化不大,敦煌的高日数有所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5站的高温日数都在增加,肃州、金塔和瓜州在20世纪80—90年代增加明显,而玉门和敦煌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增加更明显,总体上全市高温总日数在明显增加;全市低温日数在20世纪70—90年代,除肃州和马鬃山以外,其余站点都在减少,肃州在20世纪70—80年代在减少,而在20世纪80—90年代又有所增加,马鬃山在20世纪70—80年代增加,在20世纪80—90年代又在减少,而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全市低温日数又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看,全市低温总日数在20世纪70—90年代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又明显增加,21世纪初10年的低温总日数甚至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低温总日数。由此可见,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明显的,高温日数随着年代明显增加,低温日数在上世纪也是减少的,但在本世纪初又明显增加,表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异常变化,极端天气出现频繁。
  2.2.2 年变化 由图1a可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日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线性拟合统计近40年的递增率可知,敦煌和瓜州为3d/10a,金塔为2d/10a,都是呈增加的趋势。敦煌和瓜州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年份为1999年,分别为34d和30d,金塔为2010年,为23d。另外,金塔有3年没有出现高温日数,瓜州有2年没有出现,而敦煌则每年都有高温日数出现。由图1b可知,河西走廊西部低温日数变化年变化不明显,由线性拟合统计近40年的递增率,除马鬃山有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县市变化都略有增或减,总体变化不明显。除马鬃山外,其余站点出现低温日数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这与2008年全国气温异常偏低很好的吻合,低温日数出现次高峰的年份是1984年。另外,除马鬃山外,其余站点都有为出现低温日数的年份。
  2.2.3 月变化 由表3知,高温主要出现在6、7、8月,其中7月最多,占高温总日数的51.4%,8月次之,占28.3%,再次为6月占17.3%;4、5、9只占3%,其中4月仅有瓜州出现2次高温、敦煌出现1次高温。低温主要出现在12、1、2月,其中1月最多,占低温总日数46.8%,12月次之,占30.0%,再次为12月,占18.7%;10、11、3月只占4.5%,且10月仅有玉门出现过1次低温。   2.3 强度变化特征 由图2a可知,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强度总体上呈逐年增强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高温强度较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温强度总体有所增强,但其间20世纪90年代又有所减弱,到21世纪初10年又在增加,较强的高温年份有1981年、1986年、2005年。敦煌最强高温出现在1981年7月24日,为41.7℃,瓜州和金塔最强高温出现在2005年7月15日,分别为42.1℃和40.5℃。由图2b可知,河西走廊西部的低温强度总体上呈逐年略减弱的趋势,初马鬃山略有增强外,其余各站都是减弱的趋势,20世纪70—80年代低温强度较强,到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弱,到21世纪初10年又有所增加。较强的低温年份为1984年、2003年和2008年。马鬃山和金塔最强低温出现在2002年12月25日,分别为-37.1℃和-29.6℃,玉门、敦煌和肃州最强低温出现在1991年12月27日,分别为-35.1℃、-30.5℃和-29.8℃。
  3 高低温环流特征
  夏季,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高空环流形势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整个河西走廊为副热带高压脊线所控制,这种形势的高温天气持续日数多,湿度大,天气闷热。冬季,低温天气的出现与冷空气的入侵堆积和强度密切相关。一般在乌山强高压脊作用下,冷空气自脊前下滑后在巴尔喀什湖至蒙古西部上空堆积,形成深厚强大的蒙古冷高压后入侵到河西走廊,这种形势的特点是冷空气势力强,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天气持续日数多。
  4 小结
  (1)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盆地和北部川区;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和戈壁,中部盆地较少。
  (2)年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强度增强;年低温日数总体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减弱。
  (3)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8月,低温主要出现在l、2、12月。
  (4)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
  参考文献
  [1]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河西走廊東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1).
  [2]马鹏里,王若升,王宝灵,杨小利.我国西北地区地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分布的特征[J].高原气象,2002(5).
  [3]赵庆云,李栋梁,吴洪宝.西北区东部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6(4).
  [4]王鹏祥,杨金虎.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7(4).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