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机抽取184名高职院校大一新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验证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除躯体化、偏执、依赖因子外,与实验前相比其余因子均有了显著改善,实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这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更显著,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可行。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教思政廳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我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根据前期笔者所作的“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调查”结论发现,由于受师资、课时量等因素的限制,我省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普遍以多班合堂、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授课,让学生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因此,探索有效地教学模式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体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体验的功能和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互动、亲身体验领悟道理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一些普通高校已开始尝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等方面的不同,所以鲜有高职院校将此教学模式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否可行和有效,有待于进行实验验证。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淄博职业学院大一文、理科专业各抽取两个成绩等各方面入学无显著差异的班,将其中的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作为实验组,另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共计96人,对照组共计88人,两组男女人数比例大致均等。
  2. 研究工具
  (1)采用由郑日昌等人2005年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1〕。量表共12 个因子(具体因子见表1),104个题目,采用 5 级计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高校新生心理普查中广泛应用。
  (2)编制《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包括课程对自己的影响评价和教师授课情况评价两部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3. 研究程序
  新生入学第二个月,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实施前测。之后实验组以单个班级为单位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一个学期16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围绕“理解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爱情心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应对挫折、认识网络”等8个专题展开,每次两节课;对照组也由同一个授课教师,以单班为单位,采取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相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课程后,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学生实施后测,同时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估对课程效果。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并记录。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 SPSS19.0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三、研究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实验前,在统计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各因子在实验前后也无显著差异。实验后,除躯体化、偏执、依赖三个因子外,实验组在其余各因子上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改善,较对照组其余各因子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实验前后,尤其是自卑、冲动、强迫、精神病性四个因子改善非常显著。
  2.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认为心理课程对自己的帮助较大或很大的学生高达83.7%,而对照组83.5%的学生认为心理课程对自己的帮助一般或一般以下;实验组88.1%的学生表示对教师的教学很满意或非常满意,对照组满意度相对较低。
  四、讨论分析
  1. 体验式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除躯体化、依赖、偏执因子外,实验组在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实验前均有了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各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传统的理论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体验式教学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次体验式教学效果较为显著的原因如下:由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仅作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想、多做、多动、多感悟,通过游戏、团体活动、欣赏影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依靠自己或者团体的力量领悟道理,教师最后帮助学生总结、补充和提炼,深化学生的认识,学生在自助参与的过程中,心灵随之有所感悟、改变和提升。
  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个别因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研究发现:实验前后,实验组在躯体化、依赖、偏执三个因子差异不显著。躯体化因子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由于授课时间短暂,心理状况难以在短时间内影响躯体状况;依赖、偏执两个因子差异不显著的可能性原因,第一是这两个因子与个体的人格特征相关,人格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第二是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养中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缺乏独立性,家庭教养方式不改变,学生的依赖性和偏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第三是90后的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普遍较自我,这种群体特征,很难被学校教育在短时间内改变。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我觉察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教学效果更显著,在高职院校采用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教师应努力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建立高效课堂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R].2005,6.
  [2]魏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15-116.
  [3]夏倩.建构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想[F].中国农业教育2009,(2) : 4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