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心有爱有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每个班都有个别问题同学,他们是班级的导火索,是老师心中的隐痛。这些有问题的学生通常称他们为差生。然而学生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不是本质的。每个个体都是独有的,不可能样样落后,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育、可转化、可塑造、可培养的。有的学习差但思想品德具有可贵之处,有的纪律散漫却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所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是不能过早“判刑”的。只要教师用心去培养文明,用爱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每个学生都可以进步,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一、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源泉
  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在信息万变的社会,学生的生活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在这其中,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首当其中。家里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无时无刻不让孩子耳闻目睹,如果是好的熏陶,我们肯定心花怒放。但是不好的影响产生的问题却会大人很头痛。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老师应邀好好去了解学生,找到产生问题的源泉,帮助学生成长。
  我班有个脾气不好的男孩子,有次,他又打了女孩,老师说:“强者欺负弱者是最羞耻的,男的打女的是最丢脸的!”他昂着头说:“我爸爸就打妈妈!”在家庭生活中,他耳濡目染,认为恃强凌弱是理所当然。经了解,在家里,家长因为工作忙,忽略了对他学习和生活的关心,一旦成绩下滑,或者在外面闯了祸,就是一顿拳脚交加。所以他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达到自己的所有目的。因为攻击性强,同学们都躲着他,造成他孤独的交往环境,于是他脾气就更不好,四面树敌,恶性循环。
  找到了事情的根源,我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对孩子多宽容,多讲道理。每个孩子都有不足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闪光点,一旦犯错,就厉声斥责,甚至大打出手,家长的这种做法常常会被孩子效仿,对自己不顺眼的同学施以拳脚。宽容孩子的错误,多用讲故事,说道理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能使孩子也变得宽容起来,也就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
  二、倾听学生,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
  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让学生坐下来,面对面进行交谈。无形中,师生间就缩短了距离。在他最需要爱时,去关心他,那我们就是他们心中的“神”。他们有什么烦恼,不开心的事就会向我们倾诉,这时,我们要充当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并帮学生打开心结。
  教二年级时,一天早上,一个小朋友一大早来到在哭,很伤心的样子,谁劝他都不理。我先摸了摸他的头,轻声问他怎么了?他哭得更伤心了,等他平复了一下,才抽噎着告诉我,奶奶打他了。帮他擦干了眼泪,我又问他奶奶为什么打他?原来是孩子一早嫌弟弟先拿了他喜欢的早餐奶,不开心就打弟弟,奶奶生气了就打他。我跟他分析了奶奶打他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跟奶奶认错。下午,他很开心地告诉我,奶奶表扬了他,说他知错能改,还表示,以后会让着弟弟,不和弟弟争东西了。
  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童心,才能树起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让我们找到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关爱学生,架起学生沟通的桥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炽热的爱,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也是开发学生心智的能源和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老师的爱是学生心田的雨露。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撑起孩子的天空,接纳孩子的不足,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有时候,教师理解的态度和宽容的微笑,远远比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逐步完善自己。
  曾经教过一个孩子,爸爸不在身邊,妈妈管不了,成绩全班最差,不讨同学喜欢,没同学喜欢喝他玩。这个同学为了引起同学的注意,经常拔同学的头发,头同学的东西,甚至偷钱,形成了恶性循环。年轻女教师都怕了这个孩子。我留意了这个孩子,发现孩子很爱妈妈,于是下课时有意无意和他聊聊他妈妈,一来二去,居然喜欢和我聊天了,经常一下课就跑来和我聊天,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了。我借机跟他讲了一些和同学相处的要求,要求他试着和同学玩时不乱发脾气。一段时间下来,有同学跟我说他有进步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题学生,由于成绩靠后或行为违反纪律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厚爱,甚至有时老师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会使用一些挖苦讽刺的语言进行批评,不但不能转化他们,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态,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因而他们更需要爱心,更需要关怀和温暖。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不仅要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偏爱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一言一行拨动他们的心弦,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导其行”的心理效应。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