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经济视角下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然而大部分还出于初级开发阶段,缺乏民族特色。随着体验经济的盛行,游客对旅游需求从浅表层的走马观花升级为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民族旅游的体验式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对这一议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民族旅游资源;体验经济;西江千户苗寨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Xijiang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tial economy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has abundant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most of them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lack of ethnic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experience econom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xperient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Qianhu Miaozhai in Xijiang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n this issue.
  [Keywords] ethnic tourism;experience economy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始向体验式消费倾斜。民族旅游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自己的吸引力,走体验式开发的道路。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市区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截止到目前为止,西江千户苗寨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苗族聚居最大的一个村寨,完整的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苗寨独特的建筑文化,丰富的节庆仪式,精湛的工艺美术,构成了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然而,西江千户苗寨在开发过程中却存在诸如开发利用形式陳旧、开发深度不够、太过于商业化等问题,以至于丢失苗族文化本身的内涵。
  1  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资源概况
  1.1  建筑文化
  苗寨有着造型与众不同的吊脚楼。在1200多户住宅中,绝大多数都修建在一个陡坡上,坡度将近70度左右,是典型的黔东南苗族民居建筑,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
  1.2  节庆文化
  苗寨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其中有一个13年才举办一次,场面最讲规矩且节日持续时间最长的鼓藏节,是苗族祭祀祖宗的大典。在节日期间,苗寨会举行水牯牛斗角大赛、芦竹会等活动,这是向外人展示苗族衣食住行等文化生活的一个结合体。另外,西江的吃新节、嘎百福哥、苗族芦笙舞、苗族飞歌、苗族织棉、苗族三月坡、苗族医药、苗族服饰文化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工艺美术
  苗寨有精湛的银饰制作工艺,还有独特的民族服饰。每逢婚庆、重大节日等佳庆的日子,苗族姑娘们全身上下都会戴满种类繁多的银质饰品。苗族妇女一般戴有银质的戒指、手镯、耳环,头顶打S型发髻,再插上一朵小花,或者是别一些银片、嵌一串小白珠、银簪等作为点缀。
  1.4  土特产
  西江及其周边的土特产品种多样,如香木、苗家酸汤鱼。还有当地被誉称为“美味山珍”的木耳、蕨菜、香菇、魔芋、竹笋等,此外,还有各种水果、清明茶、银球茶、珍贵药材等。
  2  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重形式,缺少内涵
  以苗族歌舞为例,这是整个苗族文化的特色,按理来说,应当与其他的歌舞表演有所区分。西江苗寨内的苗族歌舞每天设有两场表演,每场时长约半个小时。虽然表演形式多样,但保留了原生态表演的恐怕就只有由那群平均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表演的无伴奏苗族古歌这个节目,其他的节目大都只注重形式,苗寨歌舞的特色无法凸显。
  2.2  寨内活动单调且设计少,旅游者参与度低
  西江苗寨内的铜鼓场每天定时向游客表演节目,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几乎每场都能座无虚席。但是,整个节目中最具体验性的也就只有在表演节目最后邀请游客一起跳舞,除此之外,景区内再无设计其他体验性项目。某些饭店,为吸引游客,打着“长桌宴”的旗号,但现实中和其描述的判若两样,毫无苗族长桌宴氛围。游客除了白天逛逛街,买买纪念品,晚上到观景台看看夜景,并没有真正体验到西江苗寨的民族氛围。
  2.3  民族旅游纪念品粗制滥造,未能保留原真性
  西江苗寨内到处都可以看到售卖银饰品、芦笙、苗族服饰等各种旅游纪念品,产品同质化严重,某些旅游纪念品质量堪忧。如苗族的服饰。西江苗寨原本的苗族服饰都是经过传统的工艺制作的,需要经过养蚕、抽丝,最终织布成衣。并且,衣服上的图案都是用苗绣的手法绣成,衣服的颜色都是蜡染的,整个制作过程复杂而精良。仔细观察当地售卖的衣服不难发现,许多商人,不管是外地来的,还是原寨内的商家,都在用劣质的苗族服装冒充当地的苗族衣服。由此可见,旅游的发展不仅没能保护好当地的苗族特色,反而使其向恶性化发展,连苗寨自己人也不重视自身文化而重视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了苗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2.4  民族旅游文化遭受冲击,商品化严重
  西江苗寨近几年旅游开始变得火爆,许多外地人也纷纷选择到苗寨内经商。外来人员的纷纷涌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寨内的原生态生活习惯。游客到苗寨游玩,所能感受到的也就只不过是浓厚的商业化气息,与人们印象中的原生态、与世无争的状态截然不同,这样极不利于游客对苗寨的总体体验。
  3  体验经济下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3.1  挖掘民族旅游资源可体验的内涵与功能
  3.1.1歌舞艺术活动的深度开发  在西江苗寨中,有许许多多丰富的民族歌舞旅游活动,如果说可以做到将艺术性、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使游客获得充实的文化艺术生活,还可以宣传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在旅游大巴上对苗族歌舞作简要介绍,播放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歌曲和舞蹈;在某些景点设置一些学习苗族舞蹈的场地,让游客参与到其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打破游客只看不参与,或盲目不懂内涵的局面,以此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望。
  3.1.2设计体验性主题项目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者不再受限于被动的接受标准化的、设计好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亲自参与到旅游路线的设计当中,具体反映在民族旅游中,就是旅游者不再仅仅是以一个观光者,更希望是以一个剧中人的角色去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根据西江苗寨现有资源,可设计如表1的体验主题。
  3.2  提高苗寨体验活动设计质量,增加参与度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只有达到了对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才能达到旅游体验的最高目标,即满足感、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达到满足激发旅游动机的目的。
  西江千户苗寨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民族节日,针对丰富的节庆资源,完全可以进行整合深度开发,如一年一度的苗年、吃新节和十三年才有一次的鼓藏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去体验和了解苗寨的民族氛围,有趣的活动也能为游客找到一个在当地留宿的理由。设计活动如表2:
  3.3  确保纪念品的原真性,提高纪念品价值
  不管是旅游业还是其他行业,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长期生存之道,尤其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将产品做精,才能赋予产品生命力。西江的乐器、银饰品、刺绣等的制作,均可以将其打造成品牌。如为游客提供学习乐器的场所,在乐器上雕刻彰显民族特色的图案,或游客现场私人定制自己想要的图案或文字,增加纪念价值。银饰品的设计要有当地民族特色,避免千篇一律。此外,根据游客的不同消费层次需求,为游客提供不同消费层次的银饰品、苗族服饰进行出租。借助苗绣纹样中的图腾崇拜,把不同纹样的吉祥寓意区分开来,利用现代设计语言局部装饰相应图腾纹样,将这些图腾运用于手绢、零钱袋、家居饰品、手机链等日常小生活用品,也可运用于服装上。为游客提供参观、学习刺绣的场所,还可以举办刺绣比赛等。通过学习、参与制作、游戏等形式,不仅能让游客更加生动得体验到苗族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苗寨产品的传承与发扬。
  3.4  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传播
  好东西值得分享。同样的,优秀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同样值得拿出来,向世人展示和传播。越是为外界所欣赏的文化,生命力越强。围绕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传播,可以有如下做法:
  一是推行让西江千户苗寨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政策。传统村落在各类景观资源都较均衡, 没有特定一类资源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采用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式【3】。政府可以为西江苗寨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合理推广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有奖征集西江苗寨当地的历史、人文、美景、美食等的纪录片,依托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上西江苗寨。将“互联网+”与民族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西江,深入了解西江文化,达到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二是对西江千户苗寨优秀人才进行特殊照顾。比如说鼓藏头、民间手工艺师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培训,有利于规范化管理以及为发展培育下一批优秀人才做好准备。有组织、有规范的定期参加一些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培训,来到高校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断的宣扬和激发他们,让他们更有自信的传承下去,自觉履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职责与义务。
  4  结论
  综上,通过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節庆文化、建筑文化、工艺美术等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将这些资源与体验式开发进行结合,正确引导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推陈出新,做到处处有体验,处处有苗寨生活,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高惠灵.王 丹,李卓霖,曾 真,兰思仁,李霄鹤. 福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性利用模式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46(05),27-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