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鸡容易感染的常见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禽流行性感冒、鸡霍乱等。
  一、鸡新城疫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在鸡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发生,小鸡抵抗力较弱,成年鸡容易感染。
  (一)症状
  鸡自发病开始到死时间较短,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喜欢喝水,羽毛松乱,闭目缩颈,鸡冠及肉髯渐渐变成深紫色。病情加重时就会出现咳漱、呼吸困难、流鼻液,常伸头颈,并发出“咕噜”“咯咯”声。后期表现为腿翅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运动不协调,趴在地上旋转,最后瘫痪死亡。
  (二)防治方法
  1.定期消毒和严格检疫。要定期对鸡场、鸡舍和饲养用地等进行消毒。饲料、饮水要保持清洁。新购进的鸡要单独饲养1个月以上。
  2.适时预防接种。常用的疫苗有:新城疫I系活疫苗、新城疫IV系活疫苗、新城疫N79克隆株活疫苗等。根据当地兽医提供的接种方法进行接种。
  3.鸡群一旦感染了该病,应立即对鸡群进行隔离。死掉的鸡应深埋或焚烧。对未发病的鸡,应及时接种疫苗。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表现症状为昏睡、萎靡、排白色水样稀粪、饮水增多。该病是以胸和腿的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主要为害20~40日龄的鸡,15日龄
  以下的小鸡很少发生。
  (一)症状
  若健康鸡突然发病,严重时,2~3 d可使60%~90%的鸡发病,高度昏睡、萎靡、排白色水样稀粪、饮水增多,少数鸡头、颈、身躯有震颤现象。一般该病发生3天后鸡开始死亡,7~8 d停止死亡,并且症状迅速消失。
  (二)防治方法
  1.疫苗接种。经常用传染性法氏囊炎(B87、J87)二价弱毒疫苗、囊病3号等进行接种。
  2.血清治疗。20~40日龄鸡可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炎血清进行治疗。
  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咳嗽、打喷嚏、气管罗音、产蛋母鸡产蛋量下降为症状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病。鸡的一生都易感染,小鸡更易感染。
  (一)症状
  30日龄以下的小鸡几乎同时发病,发病后表现为流泪、喘气、流鼻涕、呼吸费力、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怕冷、食欲下降。蛋鸡发病时产蛋量下降,并且壳蛋呈畸形蛋,蛋很小,表面粗糙。
  (二)防治方法
  1.小鸡要注意保暖。
  2.接种疫苗。小鸡用弱毒苗H120和H52、H120进行免疫。30日龄以上的鸡用H52进行第2次免疫。6个月后用 “传支”免疫接种进行免疫。
  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咳出帶血渗出物。
  (一)症状
  成年鸡较多发病,当吸气时,头颈高高举起和伸出,张开嘴,费力吸气,同时有“咕咕”声,常咳出黏液,最终气管里黏液蓄积过多而窒息死亡。
  (二)防治方法
  1.健康鸡群应进行接种。
  2.要经常消毒,引进鸡要多观察,发现病鸡立即隔离。
  3.成年鸡用氢化可的松、土霉素进行治疗。
  五、鸡痘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表现为痘痂和白喉型的假膜,鸡一般不会死亡,但影响产蛋和生长。
  (一)症状
  鸡主要发病在70日龄以后,鸡冠生长快,可分为白喉型、皮肤型和混合型。
  1.白喉型。有1层灰白色的豆腐样薄膜在口腔和咽喉的黏膜上,不易剥离,并逐渐变厚,致鸡呼吸和饮食困难,情况严重时窒息死亡。
  2.皮肤型。在皮肤无毛处,如冠、眼皮、内髯等有麸皮样覆盖物,形成白色小节,很快变大,变为棕褐色痘痂。
  3.混合型。鸡若同时有上述2种症状出现,极易死亡。
  (二)防治方法
  一是对症疗法。若有假膜,可剥去假膜,涂碘甘油(80 mL甘油+5%碘酊20 mL)。二是免疫接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6日龄以上小鸡及成年鸡可于25日龄及120日龄各刺种1次。
  六、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
  (一)症状
  该病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表现为产蛋下降、呼吸困难、高度致死。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活动量减少,母鸡产蛋下降,同时有咳嗽、喷嚏、罗音等。
  (二)防治方法
  一是疫苗接种,用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二是引进无病鸡;三是对鸡场进行消毒。
  七、鸡霍乱
  (一)症状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嗜睡,翅膀下垂,鼻和口中有黏液,严重腹泻,在1~3 d死亡。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鸡日趋消瘦,最后瘦死,或成为带菌的恢复者。
  (二)防治方法
  一是注射菌苗。在2月龄以后接种。在5个月后,采取2次免疫。二是药物预防。在产蛋高峰期前后,在饲料中加土霉素;也可用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喹乙醇按饲料、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