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孩子良好的习惯从体育锻炼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符合主体教育思想要求,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契合。教师利用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塑造坚强意志品质、成长勤奋自律意识、培养合作互助精神,都能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供更多帮助,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初中体育 好习惯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88-02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初中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习惯,对其以后的成长都会形成积极影响,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有养成教育意识,利用体育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应该成为自觉教学观念。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包含丰富内容,积极心态、意志品质、自律意识、勤奋精神、合作态度等,都属于学生良好习惯范畴,教师要从体育锻炼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锻炼机会,帮助学生顺利构建良好习惯基础。
  1.积极心态从建立体育锻炼意识中开始
  学生良好习惯包括众多内容,积极向上的心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方面的习惯。如果学生都能够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其身心自然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之下,对其学习、生活和交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乐观向上的属性本质,我们参与体育锻炼时,自然会受到运动本身的影响。我们常常将“阳光”和“运动”联系到一起,正说明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带来的正面影响。初中学生思想正处于不稳定状态,热衷于探索,思想极为活跃,但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运动引导,势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心态,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重要帮助。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占有更丰富的学情信息,不同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有不同诉求,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运动兴趣、运动基础、运动悟性等制约因素有调研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配置不同的运动内容,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运动形式选择时,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利用丰富多彩的运动游戏、运动比赛来激发学生运动情绪,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成长。初中学生对运动有特殊情结,教师要抓住学生运动心理展开教学调度,在满足学生运动需求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健康运动、快乐运动,这应该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丰富的运动内容,并给予积极发动,成功调动学生运动心理,对全面塑造學生行为习惯有重要帮助。
  2.意志品质从不懈体育历练过程中开始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决定其人生高度,在参与体育锻炼中,需要面对更多的运动挑战,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自然能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面对人生困难时,也能够勇敢面对,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参与体育锻炼需要有持久的精神,“一曝十寒”是不能形成运动品质的,也不会形成良好意志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培养学生坚守精神方向展开教学,为学生设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帮助学生建立自觉运动意识,并通过多种监督检查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促进,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建立体育锻炼意志。
  耐力跑是体育课堂教学最为常见的运动内容,对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有重要帮助,但耐力跑运动形式单一,学生常常没有太多耐心,很容易出现懈怠现象。教师不妨对耐力跑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改造,利用丰富的游戏、竞赛内容进行融合,势必能够形成更多运动亮点,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这对培养学生运动意志力有重要促进作用。如分组追逐赛,让男生追逐女生。女生与男生拉开距离同时起跑,在终点前男生若能追上女生,则男生赢。或者让男生负重和女生同时起跑,最先抵达终点算赢。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野营拉练活动,学生参与主动性更高,对训练学生意志力也有更多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本身是艰苦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支撑。教师通过运动形式的改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可以获得丰富锻炼成效。
  3.勤奋自律从艰苦体育磨砺实践中开始
  体育锻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勤奋自律精神,运动应该是人们终身的习惯。坚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需求坚韧的意志,还需要有更强的自律意识。体育锻炼属于个人行为,其他人无法给予机械的、硬性的控制,唯有充分激活训练主体的运动意识,才能形成真正的运动主动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运动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运动意识。勤奋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大家熟知的真理。如何培养勤奋精神呢?体育锻炼应该是最为适当的选择。
  体育锻炼形式众多,学生对这些运动形式有个性认同性,教师要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展开运动选择,并在坚持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勤奋自律意识。如广播体操,学校会按时组织学生进行体操锻炼,教师需要跟进组织和监督。学生对广播体操太熟悉,自然没有什么新鲜感,参与兴趣也会大大降低。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监督,让学生倾情投入,这样才能形成更丰富的运动成效。如晨跑活动,体育教师需要及时跟进,与学生一起跑,学生在教师带动下会自觉形成习惯。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勤奋表现,教师不妨利用多种运动形式展开全面调度,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勤奋习惯。如男生俯卧撑和女生仰卧起坐,这需要长期的积累训练,才能建立优秀的成绩积累。教师为学生布设不同的训练量,鼓励学生自觉加量训练,自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勤奋自律精神。体育锻炼需要有热情、耐心、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韧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技术指导和精神鼓舞,都能够形成丰富主推动力,促使学生尽快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4.合作精神从多元体育团队竞赛中开始
  体育锻炼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体育锻炼具有集体特征,特别是对抗性体育运动,需要有更多人参与其中,自然建立运动团队,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不仅能够丰富运动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意识。这对学生平时交际都会形成良好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展开运动操作,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团队训练、集体游戏、小组竞赛等,都离不开集体与合作,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给学生提供更丰富运动契机,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合作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体育运动大多属于集体活动,特别是带有游戏和比赛性质的运动内容,更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如球类活动,大球和小球都有比赛,学生对这些球类比赛规则也都比较熟悉,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球类运动时,学生会自觉参与到团队比赛操作之中。如篮球比赛,需要团队成员协调配合,教师在学生运动时给予更多技战术配合讲解,结合学生具体比赛进行相关训练,学生会自觉找到比赛的节奏,并在团队磨合中形成协作意识。如羽毛球运动,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新的比赛规则,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实践。在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更多专业点评,对学生协作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多指导,帮助学生自然形成运动默契。合作互动、团队竞赛、集体游戏都讲究配合和互助,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对全面提升学生运动品质,形成良好习惯都会产生更多支持作用。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这样的哲理名言中,我们能够自然感受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有更多关联性,无论什么人群,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对全面塑造人们良好行为习惯也有重要的助力作用。教师要从生命成长角度看待体育锻炼,并利用体育锻炼作为重要培养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历练机会,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并对其生命成长提供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养成青少年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途径解析[J].教育艺术,2018(09):78-80
  [2]叶鸿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中学教学参考,2018(11):35-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6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