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如今,我国人口数量显著增加,粮食需求量也随之提升,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水稻种植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最后产量无法达到种植户的预期。因此,我们应科学分析水稻种植中已发生的病虫害,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促进水稻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止措施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诸多的经济作物均在科技的促进下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水稻生长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若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出现减产的问题,还会影响种植户的收入。因此必须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该病可能出现于水稻种植全过程的任何环节。水稻病菌对水稻侵害部位及发病期有所不同,其主要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苗瘟主要出现于苗期,病菌侵入水稻苗基部,受到感染的水稻会出现褐色的水渍样病斑,幼苗会由于卷枯死亡。叶瘟疫病变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其主要分为急性病斑和慢行型病斑。前者主要为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水渍呈不规则分布,病斑上会出现明显的灰绿色霉层。后者边缘呈红褐色,中央呈灰白色。节瘟发病的初期阶段会在结节上出现枕头大小的褐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扩大,该病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连续的阴雨天气、雾霾天气当中,其发病率明显提高。
  稻瘟防治工作中可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措施。农业防治中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高产品种,水稻抗性差是其出现稻瘟病的关键原因,而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就可显著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另外,在栽培阶段要做好管理工作。如栽培前应做好包衣、拌种处理,进而增强种子的抗性。或者也可大范围使用有机肥,确保基肥的充足供应,同时做好追肥处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施肥时要严格控制氮磷钾肥的比重,以土壤肥力确定肥料的施加量。在药剂防治中应在瘟病的初期施以浓度为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也可施加浓度为40%的稻瘟灵乳油75-100ml,或者施加80-100ml2%的加收米液剂,混入适量水后均匀喷洒。
  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灰飞虱传播而来的病毒症状,其也被人们称为水稻癌症。如在拔节后出现这一病症,剑叶会出现黄绿色的条纹理,植株患病后会出现孕穗干枯或穗小、畸形和不实等现象,结实的数量较少。条纹叶枯病病毒可在带毒灰飞虱体内度过冬季,因此其也称为最大的传播源和侵染源。灰飞虱羽化后可在麦田当中繁殖,繁殖后可将栖息地迁移到稻田,进而引发多种危害。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的数量、带毒病虫所占的比重关系密切,春季为该病的高发期,而在降雨较少的季节,该病并不常见。
  在防治条纹叶枯病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防治的效果。首先,积极采取农业防治技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且严格控制水稻种植过程,进而保证水稻种植的质量,有效预防病虫害。其次是始终采取带药移栽的方式。带药移栽几乎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且要在发病初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水稻栽植前,可采用植物诱导免疫剂浸种子,不断提高水稻的出苗率,防止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发生稻瘟病和恶苗病,通常在秧苗移栽的3-5天选择三环唑或咪鲜胺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等充分混合后在秧苗出呈滴水状喷洒。
  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关系十分密切,要结合实际调整播种时间,避开灰飞虱的高发期,可在5月中旬种植水稻,6月下旬进行水稻移栽,从而有效缩短灰飞虱和水稻幼苗共生的时间,减少灰飞虱传播病毒。再者,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治措施。选择药剂时,一方面要选择速效药剂,另一方面还应选择长效药剂,且适时更换药剂,避免灰飞虱出现抗药性。在每公顷的稻田中应用600-90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入1500ml48%的毒死蜱,与适量水混合后方可喷洒。施药前,应向田间灌入3-5cm水,施药后充分保证稻田当中具有充足的水分,3-5天后排除多余的水。
  三、稻飞虱的防治
  水稻种植过程中稻飞虱十分常见,其主要发生于稻株的基部,该病症会吸收水稻的汁液。水稻一旦感染稻飞虱,初期会出现棕褐色的色斑,如情况十分严重还可能在水稻的基部分出现黑褐色斑点,从而导致水稻枯死、倒伏。稻飞虱产卵的能力极强,田间规模较大时常见短翅型,且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较为常见。
  稻飞虱防止的过程中,首先可采用农业防治方法。栽种水稻时应采取完善的水肥管理措施,如过量使用氮肥会使水稻疯长。在种植时需保持烤田、促控的有机结合,避免发生过早封行和晚熟的问题。其次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保护稻飞虱天敌,如稻田青蛙,其可捕捉大量的稻飞虱。最后做好药物防治措施。每亩稻田需使用25-30g浓度为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也可采用250g浓度为10%的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或100mg20%的叶蝉散乳油,加入适量水混合后即可喷洒。
  四、水稻螟虫的防治
  水稻螟虫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其分别为成虫、卵、幼虫以及蛹,二化螟幼虫虫身为淡褐色,散花螟的幼虫可蛀食水稻,在水稻的苗期和分蘖期危害最为明显。水稻受侵的位置会出现黄褐色的条斑,若危害发生于孕穗期,则会產生枯穗的问题,水稻螟虫的趋光性较强,因此夜间活动较为频繁。
  防治水稻螟虫的过程中,若采用农业防治方法,阻需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同时完善种植管理,特别是在螟虫盛孵和化蛹前,只要在田间保留遮泥水,就可有效降低螟虫危害。如在螟虫盛孵或化蛹高峰期,可将水灌到15cm左右,这样螟虫便可被大规模消灭。若采用药物防治手段,则针对不严重的水稻螟虫,可在田间使用50ml的1.8%阿维菌素或45ml2.0%的阿维菌素,加入适量水后喷洒。如情况较为严重可适度增加药量,每10天喷洒一次。
  五、结语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多个地区均有水稻分布。在水稻种植中,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为了完善水稻栽培的水平,需将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进而有效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刘崇爱,石家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