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儿童玩具设计的造型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研究儿童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征,探讨分析玩具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的作用。通过和不同家长进行交流,以及观察各年龄段儿童对玩具的喜好程度,来收集本研究所需要的资料,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运用玩具设计理论做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四种提升儿童玩具造型生命力的方法:其一是仿生自然形态;其二是模仿生活动态;其三是引入动漫元素;其四是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华。通过上述四种方法,赋予儿童玩具浓郁的情感色彩,这一做法也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通过研究叙述性造型方法,能够为儿童玩具的设计者及具体的设计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儿童玩具;儿童成长;叙述性造型方法;设计文化
  儿童成长与游戏关系密切,在游戏当中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及行为习惯。在玩耍的过程当中,儿童会接触到大量的玩具,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里,儿童都在認真地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同时充分体验到游戏带给他们的轻松与愉悦。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身体及心灵方面的健康,都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的玩具来实现。玩具不仅是儿童幼年时最好的玩伴,同时也是儿童学习和了解新知识的教科书。对家长而言,其不仅可以通过玩具实现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还能运用玩具引导儿童进行思考,使儿童的智力得以不断提高。好的玩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还能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观念。本文以儿童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特征为依据,提出四种设计玩具造型的方法,从而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儿童玩具设计的价值及意义。
  一、儿童生理特征与玩具设计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骨骼当中无机物的含量不足2/3,而有机物的含量则高于1/2,儿童的骨头一般都比较柔韧,所以儿童的玩具必须要确保儿童的身体姿势保持正确,避免骨骼发生变形或者遭受意外的损伤。儿童肌肉水分多脂肪少,很容易疲劳,但恢复起来也比较迅速,所以玩具应尽量轻巧,要符合孩子的生理特征,其体积要适合儿童抓握,在玩的过程当中要尽量避免疲劳。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因玩具的外观及结构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相比于成年人,儿童的神经系统更为灵敏,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反应会十分激烈,所以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少集中于同一个目标,儿童年龄越小,自身控制能力就越弱。因此,儿童产品设计应尽可能采用鲜艳的纯色,造型方面尽量夸张,唯有如此,才能牢牢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的皮肤比较薄,弹性不足,在摩擦时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儿童产品设计只能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尽可能选用纺织类和塑料类的材料。
  二、儿童心理特征与玩具设计
  儿童的好奇心通常十分强烈,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他们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并敢于进行研究,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创造力更是十分旺盛。针对儿童的这些特征,在设计玩具时尽可能注意其创造性,赋予传统玩具完全不同的玩娱方式,从而解放儿童的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儿童还喜欢模仿外部世界,通过模仿,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并在脑海当中形成大致的印象。比如,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及声音,进而学会运用动作及语言。因此,可以设计模仿类的玩具,模拟各种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进而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的世界。儿童不断长大的同时,玩伴也会逐渐增加,他们开始不断地认识新的伙伴。通过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他们会感受到沟通合作带来的快乐,所以需要设计出更多需要协同完成的玩具,通过玩具来引导儿童和他人进行合作。
  三、儿童玩具造型策略
  在对儿童生理及心理特征与玩具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叙述性造型方法,从而促进儿童玩具设计创新。所谓叙述性设计,即设计出的作品除了具有最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应当具备部分表达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说,在进行设计时,并不能只考虑玩具的功能,同时还需要考虑作品的内涵,即作品是否能够带给使用者情绪方面的体验,是否能够像文学作品那样,通过讲述故事来打动消费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产品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使用的过程也就相当于是在讲述故事,将使用者自己所经历的事导入产品之中。对物品的喜爱能够在人们心中建立积极的情感倾向,能够加深消费者对自我的了解,可以增添关于快乐的记忆。任何物品都有与其对应的故事及记忆,或者可以将特定的物品及事件联系起来。叙述性设计方法一方面可以说服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服他人.叙述性思维模式最大的特征在于既注重想象力,同时也注重模拟能力。儿童年龄段不同,心理方面的特征也有所不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恰当地采用叙述性设计方法,通过玩具来记录孩子成长的经历,讲述儿童成长故事。产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其造型极其重要,同时造型也是设计师及消费者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可以从自然、生活、动漫以及文化等四个层面着手,探讨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玩具造型生命力的叙述性思维方法。同时,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进而探索出四种叙述性造型方法,具体包括仿生自然形态、生活形态、动漫元素以及传统文化要素,从而提升产品造型的情感性,提升设计师自身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仿生素材造型
  德国著名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曾经这样说过:设计的基础应当源于大自然所赐予的真理。在人类眼中,自然富有蓬勃的生命力,人类生来喜爱大自然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在设计产品的造型时,可适当地引入这种美好的感情,也就是仿生设计手法。比如在设计时有意模仿生命形态,不仅能够提炼生物体的比例及典型特征,还能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更加出色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模仿生物形态来增加人们对产品的认同感,使造型设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仿生造型设计主要以自然形态为依据,可以补充和丰富相关的设计理论,进而明确仿生造型设计应当遵循的法则。通过仿生设计来讲述自然故事,使故事更加亲切生动,从而缩小孩子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使儿童更加热爱自然,让儿童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坚定保护自然的信念。   (二)生活形态素材造型
  产品设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艺术的灵感也源于生活。运用独特的目光观察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瞬间,从生活当中汲取创作的智慧,并且在儿童玩具造型当中加以运用。将日常生活当中的不同形态当作创作的元素,比如建筑物、植物、动物等,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和抽象,提炼出比较典型的元素,然后将典型元素与艺术相结合,更加真实地向儿童展示,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使产品可以满足儿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使产品的设计内涵更加丰富。
  (三)动漫元素造型
  当今社会,动漫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对儿童成长而言,动漫更是不可或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儿童会接触到各种动漫作品,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经典动漫作品,在很多人脑海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大部分动画片的色彩都比较明丽,形象生动,对白十分简单,情节新颖奇特,甚至可以说,动画片当中的卡通形象已经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十分深刻的记忆。在设计儿童玩具的造型时,可以适当借鉴动漫当中的各种元素,对动漫元素的色彩、个性等相关特征做高度的提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再运用叙述性设计,讲述在现实当中不会发生的故事,进而为儿童创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提升儿童的想象力,有效提高儿童玩具设计的创新性。
  (四)传统文化素材造型
  当代玩具设计在继承传统玩具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丰富的传统玩具是当代玩具产业的基础所在。我国有许多益智有趣且丰富生动的传统玩具,比如风车、皮影、七巧板等。传统玩具大都就地取材,所选用的材料以竹木、沙石、革纸为主,十分便利,而且成本低廉,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理念。就地取材制作玩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儿童对身边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改造世界的动力,使儿童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儿童玩具的造型审美特征与材质关系密切,同时也体现了民间玩具的感性形态。以儿童竹摇马为例,充分结合传统图案、色彩以及现代的制作工艺,使产品富有古典美的气息,所用的色彩大都十分鲜艳明亮,具有强烈的对比性,看上去美观大方又不落俗套。此外,产品精致的工艺及柔软的材质,也深受无数消费者喜爱。以上要素均源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背景当中不仅促进了文化发展,还推动了新文化建设。在今后的儿童玩具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将玩娱功能和现代玩娱方式进行结合,才能使儿童玩具的造型不断创新,通过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元素,来讲述一些古老的故事,从而更好地传承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为树立我国文化个性贡献力量。
  四、结语
  本文提出儿童玩具产品设计的四种叙述性造型方法,在设计儿童玩具产品时运用该理论,不仅可以让产品从众多的产品当中脱颖而出,还能为消费者使用产品提供引导和帮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含有情感化元素,是当前大众最希望看到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儿童开发更多优秀的产品,这就相当于对未来的文化进行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师必须要担负的责任。对儿童产品设计而言,叙述手法运用的空间十分广阔。儿童玩具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叙述性设计的受重视程度也会不断上升,在产品设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与探讨叙述性造型方法,可以为设计师设计产品,以及具体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从而逐渐形成我国所独有的设计文化,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设计道路。
  参考文献:
  [1]信建英.浅析儿童玩具设计的趣味性语意[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2]王艳艳.基于中国市场儿童玩具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3]殷琳琳,陈启祥.与动漫形象结合的儿童玩具设计微探[J].大众文艺,2017(4).
  [4]王增,韦紫高,郭鑫,等.互动式儿童玩具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4).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