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船舶消防能力的研究殷平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船舶一旦发生灾害后,如何有效保障船舶生命力、对灾害有效处置是军舰和民船共同面临的问题。当前船舶消防在消防制度、消防训练、消防装备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何提升船舶的消防能力,仍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消防制度;消防训练;消防装备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4-0056-03
  Abstract: Once the ship has a disaster,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vitality of the ship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disaster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warships and civilian ship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weak links in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fire training,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d so on. How to improve the firefighting ability of the ship still is worth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firefighting system; firefighting training; firefighting equipment
  船舶上易燃物多而集中,一旦發生火灾,火势猛烈,蔓延迅速;着火舱内热量不易散发,加之船体的金属结构,温度很快上升;通风差,浓烟不易排走,火情难明;灭火设备、人力有限,地方小,灭火行动不便,在海上不易得到救援;特别是军舰,战斗中起火容易暴露自己,影响武备的使用,削弱战斗力。由此可以看出火灾是对船舶的重大威胁,提升船舶消防能力是保障船舶生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武警消防和船舶消防的特点,对如何提升船舶消防能力进行了研究。
  1 当前船舶消防现状及问题
  当前,无论是民用船只还是战斗舰艇都没有设置专职的消防队或消防班,而是由一些船舶部门的人员合成的损管队进行火灾的应急处置,其损管队存在:人员组成复杂、人员变动性大、人员配合不默契等问题;另外损管队人员未进行专业、系统、全面的消防技能培训,个人防护器材配备不够完善,总体消防应急处置能力偏弱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船舶消防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消防训练的预案是建立在全员部署条件下船舶各舱室涵盖从小火开始,逐步发展为大火的渐进式处置预案,消防行动牵涉面小,支援需求较少,预案的指导性不够强。
  第二,船舶组织消防训练时过于程序化,消防指挥过分依赖船舶指挥员,上传下达特别频繁,口令也比较长,既影响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容易耽误损害处置的最佳时机。
  第三,船舶上没有专职的消防队员,都是兼职的,而且流动性大,“老船员”对“新船员”在消防能力的传帮带落实不好,消防训练实战性较差,大部分船员都未见过燃烧猛烈的“真火”。明火、爆炸、高温、浓烟、有毒气体等都是船员应急处置所直接面临的危险挑战。
  第四,消防训练场地能开展的科目比较单一,多重灾害并行处置和心理训练保障能力弱,难以实现浓烟环境下展开灭火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场地规模小、数量少,无法全面保障船员开展经常性消防训练。
  第五,船舶组织消防训练虚操多,实际在“真火”中磨练少;组织灭火训练多,组织火点搜寻、人员搜救、紧急逃生训练少;组织一般条件、单一情节或多个简单情节叠加的损害处置训练多,组织复杂条件、重大损害和多处同时发生损害的处置训练少;组织单兵消防技能训练多,组织协同训练和消防指挥训练少。
  最后,单位消防管理及安全意识薄弱。很多单位都存在,对于消防器材检查、更换、补充不够重视,存在船员无视管理规定,舱室抽烟、使用大功率电器、私带火种等不安全行为,这很有可能就是造成船舶火灾的直接原因。
  1.2 消防器材配置不足
  第一,从个人防护类器材的配备来讲,除少数军舰之外,大部分船舶对船员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不够重视,多年以来只配备有少量隔热服及笨重的钢制呼吸器、石棉防护服、石棉手套等,船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又何谈进行灾害的处置。另外,大部分船舶上没有配置30兆帕高压空压机,无法给空气呼吸器气瓶补充空气,一旦用完无以为继;第二,船舶上缺少消防灭火系统,即使个别船舶上配置了卤代烷灭火系统,但存在于大型消防系统实际使用少,船员对系统装备的操作缺乏实操经验,应急处置及故障排除方面更是缺乏实战性的检验等问题。
  第三,排水排烟能力不足。从船舶火灾实际处置中发现,对防火边界的冷却非常重要,但冷却产生大量的积水却很难处置,这对于船舶的浮性和稳性来说是十分不利,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船舶倾覆。船舶的排烟问题已严重威胁船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火灾,浓烟蔓延迅速,能见度低,给消防行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即使烟雾被快速管控了,控制住的烟雾也很难消散。船舶越大,舱室越多,这个问题越突出。灭火前,进入火场勘查火情难;灭火中,在火场展开行动难;灭火后,消除烟雾难。
  第四,还需增加独立的通信系统。目前船舶消防指挥主要依赖扩大器、指挥电话、声力电话,一旦损害情况复杂时,经常出现占线,信息传递困难,各级指挥所很难同损害现场达成实时通信;部分单位配备了少量对讲机,但由于船体隔段信号屏蔽,通信距离有限;目前大部分消防呼吸器面罩没有通信功能,不便于穿戴了防护装具的船员同现场指挥员的沟通,也不利于指挥员及时了解态势,影响指挥员决策,容易耽误有利处置时机。   2 提升船舶消防能力的措施
  2.1 改进船舶消防训练的措施
  第一,完善和改进消防预案。增加拟制重要部位复杂条件下发生综合损害的全船性处置预案,对消防资源、消防力量的调配和消防指挥方式、消防战术以及消防支援的原则、方法进一步细化、明确,增强消防预案损害处置的针对性。
  第二,采取效能最优的指挥方式。采取直接指挥、委托式指挥、现场指挥或几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现场指挥员的指挥权限,减少上传下达的环节,以免事事请示,误时误事。还应进一步简化指挥口令、优化口令确认,力求一个口令执行一连串动作。
  第三,加强船舶消防队伍建设。要重视船舶消防队伍的建设,注重船员消防能力的锻造,各单位可以通过消防操演、操练、演习、驻武警消防部队实际出警等训练方法,来强化舰员的消防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舰员的消防能力。同时消防人员在心理上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对于船员来说,消防心理训练是十分缺乏的训练科目,现在武警消防部队都十分重视“消防心理学”,这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是消防人员敢于同火灾搏斗,战胜灾害的前提。
  第四,增强实战化训练保障能力,提高消防训练难度。加快新建和升级改造现有消防训练场地的步伐,普及多种灾害并行处置训练、燃气真火灭火训练、人员搜救训练、烟热训练、紧急逃生训练等科目。继续加大推广使用消防模拟训练器材的力度,推动船员在组训时积极使用烟雾发生器、LED火焰模拟器、模拟灭火器等器材,营造更加逼真的训练氛围。
  第五,加强船舶安全消防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观看火灾视频、设计消防知识展板等一系列活动来强化船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2.2 损管装备器材配置需优化
  第一,增加、增强个人防护器材配置。相关部门按照船舶消防队员的数量配置防火服,空气呼吸器气瓶数按防火服的2至3倍的数量配置;有条件的船舶可以建设气站随时供气。每套个人防护装具配置1只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强光照明设备。
  第二,机舱增加泡沫灭火和高压细水雾系统。相关部门在船舶设计建造或进厂改装时适当考虑重要机舱增加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系统,提升船舶应对火灾的能力。
  第三,提升船舶排水排烟能力。在船舶设计中各主要通道增加疏水地漏系统,将积水引至舷外或有疏排水系统的部位;不便于安装地漏系统的可在合适部位增加排水管系。优化设计船舶排水系统,既能大幅度增加主要舱室的排水能力,又能有效提升排水系统的生命力。
  在船舶设计时应重视排烟,合理规划舱室排烟路径、增配移动式排烟设施等,增强排烟能力,实现火灾防烟隔离区外烟雾的快速清除,并能实现起火舱室灭火后能快速清除烟雾。现有船舶应根据实际,合理配备部分移动式防爆风机、排烟软管、防火帘,增强船舶的排烟能力和隔离能力。
  第四,还需增加独立的损管通信系统。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船舶电话系统改进设计,增加强插功能,同时优化声力电话等无源通信系统布局设计,增强备份手段,以满足损害发生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并根据船舶特点研制可靠的专用消防应急通信系统,能够携带方便、部署灵活、无线中继,提供语音、视频通信功能,实现全船无障碍通讯。
  3 船舶消防发展设想
  制度防火,在船舶建造、服役期间,各级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关防火措施与制度,培养督促船员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从引发船舶灾害的源头“人”的因素上制止災害的发生,只有船员能够按章操作装备,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不私存火种违规吸烟,落实防范措施,在单位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消防员”的理念,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加强巡查检查力度,落实“以防为主”的方针。才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结构防火,在船舶构造上防火结构设计更合理,新型舰船防火材料、监控报警系统及新型消防系统设备的逐步采用,将能迅速探知火灾发生,有效地阻止火灾的蔓延,这样就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灭火装备的作用,将火灾扑灭在初始状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设施与消防灭火系统装备,结合船员经常检查和维护,保障其随时处于良好状态,船员训练有素,合理操作使用发挥船上防火防爆设施和灭火装备的作用,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人员消除,各船应建立一支训练扎实、技能过硬、消防装备配备完善、心理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专职消防队,每名船员必须经过消防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当船舶发生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展现出训练有素的消防水平与技能,在火灾时能依靠团队的力量,将火灾扑灭,保持和恢复船舶的战斗力,守好船舶灾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只有从“完善的制度、先进的装备、高素质的人员”三个方面入手,使其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与消防装备的最佳结合”发挥各方面的最大效能,才能做到预防火灾的发生,最有效的限制、消除火灾,最终推动船舶消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磊.船舶火灾特性及其预防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1,8:52-53.
  [2]郑春生.船舶火灾及灭火救援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6:536-540.
  [3]贾佳.舰船火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船舶,2009,10:1-4.
  [4]冯蕊.舰船消防训练的考核方法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5:626-628.
  [5]谢田华.提高舰艇生命力的保障措施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3,5:12-13.
  [6]Al-Jabri K S, Davison J B and Burgess I W. Performance of beam-to-column joints in fire-A review[J]. Fire Safety Journal,2008,43(1):50-62.   [7]Han L H, Zheng Y Q and Tao Z. Fire performance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2009,61(7):409-428.
  [8]Kodur V K R, Phan L. Critical factors governing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ystems[J]. Fire Safety Journal, 2007,42(6-7):482-488.
  [9]Kodur V, Dwaikat M and Fike R. High-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steel for fire resistance modeling of structur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Engineering, ASCE,2010,22(5):423-434.
  [10]Zeng J L, Tan K H and Huang Z F. Primary creep buckling of steel columns in fir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3,59(8):951-970.
  [11]D.A. Purser, Polymer International, 47,p.1232(2000).
  [12]Kevin Mc Grattan etc.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5)-Technical Reference Guide(Draft),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1018-5,2007,3.
  [13]王路威,等.火灾烟气扩散数值模拟与控制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報,2004,4:91-94.
  [14]Song T Y, Han L H and Yu H X.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tub columns under combined temperature and load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0,66(3):369-384.
  [15]中国海事局.船舶高级消防[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
  [16]缪光全.船舶火灾的预防与扑救[J].江苏船舶,2000.
  [17]胡靖.船舶封闭舱室火灾温度分布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18]DIN18232-2:Rauch-und Waermeableitung, Teil2:RauchabzuegeBemessung, Anforderungen und Einbau[S].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