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高年段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是学生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学习中需重点培养的能力。可是随着学生进入高年段,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意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原因,逐渐产生了阅读能力较低的学困生。对此,教师因分析其成因,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开展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助其走出阅读困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对策
  如果将学生的聪明才智比作种子,那么阅读是促其发芽生长的最佳途径之一。阅读既是求取知识、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然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难免会碰到语文学习上的学困生,他们不太喜欢语文课,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差,综合语文水平低于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到了高年段,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对此,笔者认为,阅读能力是融合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升高年段学困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必须提升其阅读能力。因此,笔者通过分析高年段学困生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这几个方面制定了提高其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高年段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及成因
  针对学困生阅读能力的问题,笔者经过在教学中的个案观察,发现随着高年段语文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学困生在阅读能力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其一,拿起书本便无精打采,阅读兴趣索然;其二,即使端着书本也容易开小差或发呆,注意力难以集中;其三,有的学生虽然也能阅读,但是阅读速度慢,效率极低。针对语文学困生在阅读能力这三个方面的不足,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逐一分析其成因。
  1.自主意识薄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一方面,阅读重在积累,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便会因为在语言材料、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积累不够充实而逐渐掉队,成为阅读学困生。另一方面,阅读是一项强调读者主体作用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产生文字内化、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是凭借语言文字获得感悟的心理过程,因此,没有学生自主意识的充分参与,便没有感悟与体验,阅读也变得索然无味,从而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2.阅读习惯不良
  有些学生因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导致在阅读中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很多,对于学困生而言,最普遍和最严重的是逐字阅读或者只讀不思。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方面,阅读是大脑进行信息接收和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逐字阅读的方式,会对原本完整的句子造成不必要的割裂,使大脑疲于理解被割裂的字、词,注意力便被单个字词分散了。另一方面,阅读是整体感知、锻炼思维的过程,如果学生只读不思,只是被动接受,刺激大脑的因素过少,无法保持活力,便容易精神困顿,注意力分散。
  3.阅读方法欠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困生阅读速度慢,效率低下,主要是缺乏阅读方法。通常而言,学困生阅读方法欠缺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阅读内容的选择档次不高,避重就轻,不利于阅读的积累;二是阅读缺乏计划,不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三是精读阅读过程不动笔、不懂得利用辅助手段,比如做批注、用工具书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用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学困生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美好。
  二、提高高年段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通过挖掘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笔者研读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最终总结出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三方面综合培养的教学策略。
  1.声情并茂,使阅读洋溢魅力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力,已知自主意识薄弱是造成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内在原因,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即是首要目标。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注意到学困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手段的影响。提高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可采用声情并茂的教学手段上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如,在《小溪流的歌》教学中,以“怀念永不停息的小溪流——严文井”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简单问题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消除对阅读的恐惧感,了解严文井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从而带领学生感受发至内心的情感体验;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对文章语句进行内化,通过对优美句子的节奏朗读,培养学生文字内化的技能,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实现从好奇心到找寻文章美的过渡过程;《音乐之都维也纳》气势恢宏,借助信息技术将语言具象化,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直观感悟,为语文阅读增添魅力,最终实现自主阅读。
  2.家校合作,使阅读成为习惯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凭校内学习的短时间的阅读是不够的,更要依靠平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家校合作在学困生阅读习惯养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教师应主动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以及日常与家长交流中,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开展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和养成正确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鼓励家长亲子共读,在共读中树立榜样作用,与孩子一起摘抄、思考、分析,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帮助孩子改掉逐字阅读、只读不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担负起子女教育的重任,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孩子阅读情况与学习现状,制定阅读计划,养成每日阅读习惯;外出游玩时由景入情,将阅读渗透于生活细节,提升孩子阅读中的情感共鸣与情感体验。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方能促进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日益提高。
  3.巧用策略,使阅读得其方法
  阅读方法的欠缺让很多学生陷入越读越难、越难越不想读的恶性循环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便可事半功倍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
  其一,帮助学困生学会积累。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被明确提出,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向学生多推荐文学素养高、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品味,改变学生阅读避重就轻、偏好浅显文章的心态。其二,引导学困生制定计划。凡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无计划的阅读,学生很可能陷入迷茫,教师可与家长协作,根据学生阅读阶段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由简到难,由浅及深,突出阅读重点,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阶段。其三,教会学困生使用工具。阅读中要善于借助工具,如随时拿笔做好标注,利用工具书与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教师在其中进行指导阅读,避免直接讲解,以简单的小问题激励学困生独立思考,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考方式。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提高学困生的成就感与上进心,消除“读不懂”的焦虑感,发现阅读的美妙与快乐。
  三、结语
  学困生不是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只是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与班中其他同学差距较大,只要因材施教,他们定能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语文学困生也一样,因为自主意识薄弱、不良阅读习惯或缺少阅读方法等原因,而在阅读的路上迷失了,教师应分析其中原因,采用不同的策略,为其指点迷津,使其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每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通过教师的用心打磨,定能会成为晶莹的美玉。
  参考文献:
  [1]木紫.6-12岁捕捉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8.
  [2]石菊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7(04):68-69.
  [3]何燕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