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领跑者”的教科研“高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8-0046-02
  我是一名“领跑者”。
   这是一个特别的身份,既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又在团队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成为“领跑者”,不仅要自己善于奔跑,还要能团结着大家一起跑,能带领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我是一名“领跑者”,我该如何带领大家一起奔跑?
   我,选择教育科研这块“高地”。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耕于课堂,有着丰富的实践积累,拥有着大量的感性的课堂教学素材,也有着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然而仅止步于此,是不足以领跑的。“领跑者”,需要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角。教育科研,是作为“领跑者”的我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攀登的“高地”。
   教育科研,基于教育教学工作,从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角度反思教学、指导教学。抓住教学中的问题、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理性分析,是攀爬教育科研“高地”的第一步。
   教研中,教师们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在课堂上,有时一个动作、一个比划比滔滔不绝的讲解更能给学生以启发。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这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方向?
   我开始尝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研究”,将问题变为课题之后,我和我的数学团队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肢体语言的思维内核,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研讨时,教师们将听课时记录下的肢体动作进行了介绍:“低年级进行加法教学时,两手相合就表示把两部分加起来。”“教学‘和一定时,差越小积越大的规律’,教师将左手在下表示小数,右手在上表示大数,左手上升表示变大,右手下降表示变小,两手越接近表示差越小。”
   仔细观察后大家发现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不禁产生了疑问:“这些肢体动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变化。因为课题研究,教师们对常见而又常被忽略的现象开始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和课题组的教师们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探究,并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主动进行跨界学习。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深刻感受到:当问题成为课题,思考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科学的研究思路,前沿的理论支撑,推动问题研究逐步展开并走向深入,也推动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向前迈进。
   对科研“高地”的攀登一旦开始,教师就能逐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趣。
   随着“对话教学”研究的深入,我和我的数学团队也在思考: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如何体现“平等、尊重、理解、悦纳”的良好教学生态?数学学科的特质指向思维,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呢?
   “思维的生长需要空间。”有教师提出这个观点,成为课题组同事的共识。于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中探索思维空间的创设,大问题、大活动、大自由,学生可以奇思妙想,可以和教师说“不”,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视角共同的认识,打开的数学课堂让思维默默拔节,教学也逐步走向深刻。
   “学会追问才能引思维走向深刻。”这样的思考将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學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追问答案背后的数学思考。教师们感受到,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中深度思维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质。
   “思辨课堂”,这个学科课题成为我新一阶段的研究方向。“让思维动起来”“思维如竹生长”“思辨数学”等研究专场将所有数学教师卷入其中,研究的乐趣与专业的成长同步在激烈争辩与反复实践中显现。当课题研究反哺教学的时候,课堂教学成效与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式上升的态势。课堂与课题相互交融,“思辨数学”的理念在研究中自然孕育,课堂氤氲着理性和思索的氛围。
   我是一名“领跑者”。
   为了更好地领跑,我选择登上教育科研的“高地”。我不是一个人在攀登,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在向着教育科研“高地”前行。我们享受研究的乐趣,研究让我们学会理性思考、感性实施,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专业发展的基石。
  (作者系南京市银城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