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听课笔记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听课笔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为了解教师听课笔记的使用情况,寻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本调查就正确看待听课笔记、专业记录听课笔记、有效利用听课笔记等三个方面进行问卷和访谈,对比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这两个群体,提出一线教师变“记录”听课笔记为“研究”听课笔记等改善听课笔记使用的策略,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听课笔记;调查报告;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8-0007-05
  【作者简介】1.胡芸,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副校长,高级教师;2.崔欣,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每位教师在工作生涯中都会听许多课,听课自然就会记录听课笔记。每一节课的授课过程、精彩处理、改进建议等都会在听课笔记中体现出来。为了解教师听课笔记的使用情况,寻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力,我们以L市为例,对下设所有县区的小学教师进行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同时对15位特级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以书面访谈与网络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调查共设置18个问题。其中,8个问题涉及学校性质、所教学科、教龄、职务、学历、职称、业务称号等基本情况;以“听课笔记”为核心词设置10个问题:对记“听课笔记”的认识和态度、如何记录“听课笔记”和如何使用“听课笔记”等。访谈话题在问卷问题的基础上,突出三个问题,分别是:平时你是怎么记听课笔记的;你怎么使用听课笔记;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你认为听课笔记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共收回有效纸质问卷160份,网络问卷716份。
   本问卷既对每个问题进行了独立统计与分析,又将有关联的问题进行了交叉性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听课笔记使用的现状。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1.教师如何看待“听课笔记”?
   (1)听课笔记“为何要记”?76.82%的教师认为听课笔记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和交流的材料和依据,63.55%的教师认为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但有54.33%的教师不排除是因为“学校要检查”这个原因,还有21.09%的教师属于“随大流”,大家都在记,自己也就记。可见,教师对听课笔记的认识有一定的高度,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不乏简单应付的想法。
   (2)听课笔记“有作用吗”?统计表明(见图1)有近四成的教师认为听课笔记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用很大:其中93%的教师认为听课笔记可以提供教学课例,94.39%的教师认为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听课感受,只有7%左右的教师认为记录听课笔记会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形式大于实用;31.28%的教师认为有一些作用:作用在于提供教学课例和记录听课感受的比重下降到75%,而觉得会分散注意力和形式大于实用的人数升到28%;还有近三成的教师认为有一点或完全没有作用,同样他们对于听课笔记借鉴与反思作用认同感逐级下降(30%左右),而认为形式大于实用的认同上升到84%。
   综之,教师“如何看待听课笔记”存在客观认识和主观想法“两张皮”现象:多数教师客观上认识到听课笔记对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记录听课笔记会有应付、跟从、消极的态度和想法,认为听课笔记能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重要作用的只占四成,近三成的教师认为听课笔记形式大于实用,并且在记录过程中会分散自己听课的注意力。
   2.教师能否“专业地记录听课笔记”?
   (1)你接受过记录听课笔记方面的培训吗?35.75%的教师明确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更多的教师(42.18%)是从老教师处传承,看别的教师记什么,自己就跟着记什么。只有22.07%的教师接受过相关培训。
   (2)你的听课笔记“记什么”?92.88%的教师记录了课堂的主要流程,其次是记录教学中的精彩环节(91.2%),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占84.08%。记录师生对话占比最低,但也过六成(61.73%)。
   综上可知,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记录听课笔记”培训,在长期的教学传承中,大家互相借鉴、学习,记录内容基本一致:以记录课堂的主要流程为主,遇到精彩的设计和有思考时能及时记录,也有不少教師会记录教学过程中需要商榷和反思的地方,课件内容、板书和师生对话也是经常记录的内容。这说明教师记录听课笔记多数属于“全景全程式记录”,客观、机械的记录多于听课过程中的主观思考。
   3.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听课笔记”?
   (1)听课笔记“如何保存”?听课笔记作为学习、反思与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料,应当具有一定时间内的保存价值。保存是为了再次利用,如果记完就上交或是遗弃,这样的听课笔记只是听过课的“物证”。调查中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师每学期有意识地保存听课笔记,还有四成多教师听课笔记上交给学校,近两成教师认为听课笔记每学期更新,没必要保存。
   (2)听课笔记“如何利用”?81.15%的教师选择把听课笔记作为“课后评课交流的依据”,67.18%的教师会在“备课的时候借鉴”,46.37%的教师将其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来源”,34.36%的教师会“放在一边,等待检查”。结合之前“为什么要记听课笔记”的统计:54.33%的教师因为学校要检查;如果学校不检查听课笔记,只有24.86%的教师会“自己主动记笔记”。这可以看出当下教师记录听课笔记的“他用”较多,如评课、交流、备查等;而“自用”较少,如备课借鉴、素材搜集等。
   综之,教师对听课笔记认识层次不一,虽能正确看待,客观认识其对于专业成长的价值,但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记录和使用培训,多数教师还是传统的“全程全景式记录”,翔实但缺少个性和目的性,这就使得听课笔记的利用只停留在听课时是“听课”的物证,听课后是“评课”的依据,学期结束供“学校检查”的“他用”层面,导致教师对听课笔记客观认识到位,主观消极应对。    二、访谈话题主要观点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除了问卷以外,还设置了访谈话题,采用书面回答的方式进行。通过梳理,其主要观点及分析如下:
   (一)普通教师与听课笔记
   从收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看,教师认为“听课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记录听课笔记可以借鉴别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部分,记录下自己的听课感受,作为评课交流的依据,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等。与问卷结论一致,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对“听课笔记本”的建议:教师在使用“听课笔记本”时客观上需要好记、方便,最好可以直接在教案边上留空;主观上对评价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比较排斥,注重课的本身给自己带来的综合性感受和收获。
   2.对“听课数量”的建议:教师希望“听课”以质来衡量,而不是简单地以数量来判断。过多的数量要求会影响教师对“听课”的态度和做法,以至于出现消极应付的情况,让“听课笔记”陷入形式大于实用的困境。
   3.对“记录笔记”的建议:(1)多记不如“精”记。有教师认为“记录流程没必要一字不落,可记录精彩和值得借鉴之处”“记录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感受”“多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2)记齐不如记“思”。“听课笔记关键在于记清楚自己所需的案例过程和经验,内容清晰即可”“只有听课写感想,才会促使你在听课时候认真听,注重细节,发现问题”。(3)统一记不如个性记。“根据听课教师当时的感触、反思记录”“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作为撰写论文素材来源”。
   4.对“笔记检查”的建议:“自用可多于检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少些检查,多些个性化、自愿”。以“真实开展评课活动,围绕听课笔记,撰写教学心得”,以“听课笔记中有优点的地方进行交流、展示”来代替学校对听课笔记的检查。
   5.对“笔记培训”的建议:“听课笔记怎么写需要培训”,如结构设计怎么把握,教学各大环节如何进行摘要,听课感悟从哪些方面梳理,如何进行优点和建议的总结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专业地培训”,让教师会“写听课感悟”,会“把握课的维度和重点”。
   (二)特级教师与听课笔记
   课题组就“怎么记录和利用听课笔记”和“听课笔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话题对L市小学15位特级教师进行访谈,试图从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中探寻出听课笔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1.听课笔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资源。
  特级教师们认为,听课笔记的价值在于“学习他人成功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及行为,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具体说来,听课笔记可以使“学习笔头化——记录听课的感受比只听不记录来得更为久远、深刻,便于保留;笔记可视化——能更直观、客观地反映所听课的优、缺点,比如,“随手画出别人的板书,提升自己设计效果”,而且“听课笔记反思性强,根据所记录的内容可以直接标出成功之处及可借鉴之处,并在互相交流中自我比较、反思自己观点,提升认知能力和标准,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记笔记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格式。
  “也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记录,有时围绕某一个环节我们会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可能很凌乱。为了听课方便,可带上课本,及时在书上圈画出来”“记自己的灵感,将课录音,课后结合录音整理自己想法”……特级教师听课数量远远多于普通教师,他们在长期的听课过程中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记录和学习方式,书写可能不是很工整,记录可能不是很完整,有些还直接利用现代媒体“代笔”,可见特级教师记录听课笔记重生成、有个性、寻便捷,不会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格式。
   3.记笔记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习过程。
  特级教师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思考、思想装进“听课笔记”里,并认为课前、课上、课后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如果听专家的课,在听课之前,我会有意识地查阅专家的个人资料,了解他们主要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就课的内容,边听边记,特别注意记录与他们个人教学思想相一致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上会记录“一般程序、精彩之处、体现教师教学主张之处、不同于其他教师处理的方法之处、效果特别好之处以及明显失误和教师的特点”,还会关注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教师用语,尤其是教学环节连接处的承上启下时的用语,为自己的教学环节设置、转折用语提供参考”;课后对听课笔记进行反思、分类、整理,汲取整节课堂的精华,特别是领会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少特级还会“定期整理听课笔记,撰写听课体会,发表了不少文章”,在他们看来,“对听课笔记的整理与学习就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过程,在借鉴学习过程中,听课者与上课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声的交流,这种交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学习提升的过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
   4.听课笔记的“因课而异”和“因人而异”。
  特级们在听不同类型的课时习惯把笔记记在不同的本子上。比如,“省市级观摩课、优质课等,可以记在一本本子上;普通的检查课、教研课、常态课等,可以记在一本本子上”“专家类的课会注意记录与他们个人教学思想相一致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是领会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竞赛类的课大多采用条块式的记录方式,针对一节课中的亮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研讨类的课记录相对详细,特别是针对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特色的关键环节”。特级教师们认为,年轻的教师“不论什么样的课型,什么层级的课,都要予以详细记录,从教师的导入,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再到作业的布置,事无巨细;随着时间的积累,听课的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的完全模仿,慢慢成长为借鉴学习,而听课笔记的记录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记录的仍是教学过程,但更多是记录有助于个人专业成长的亮点。同时,还会记录在课堂上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予以提醒自己”。
   综合十余位特级教师对听课笔记的理解和做法,可以发现他们将一本本薄薄的听课笔记记活了,也记厚了。在他们看来,听课笔记可以“获得他人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反思,获得新的启发,从而反观自己、改进自己”。在他们手中,听课笔记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素材库,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案例集,是记录同行碰撞偶得的思想录,是教师生涯的回忆凭借”。
   三、建议和对策
   听课笔记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变“记录”听课笔记为“研究”听课笔记。
   1.要有意识地保存听课笔记。
  要记录下教师合理的教学结构、精巧的教学设计和教师富有艺术的引导语言,这些都会促进自己的教学,而这些宝贵的资料都会在听课时记录在听课本上,教师要学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好听课笔记,及时进行梳理和反思,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
   2.要有目的地进行听课。
  在听课前,对执教内容、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进行“预习”,或者对自己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进行“备货”,带着目的进入课堂,这样的记录会更有重点,收获会更大。比如新教师,如何把握一節课的重难点是第一要务,那么,在听课前要先知道所听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在课中观察、学习执教者是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3.要有个性地进行记录。
  这里的“有个性”,不是追求新、奇和与众不同,而是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记录。有的教师喜欢把课录下来,而在笔记中记录着自己思考的东西;有的教师习惯把课从头到尾记录下来,过后进行梳理和反思;有的教师侧重于对教师引导语言的关注和研究;有的教师想学习教师对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每一个教师听课的目的不一样,方式、方法也可以不一样,需要有个性地记录和研究。
   4.要有整理与反思听课笔记的习惯。
  听课笔记中最宝贵的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评,教师要及时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定期把自己的听课笔记进行分类,随时学习与反思自己的听课笔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