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脂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及颈动脉超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联合应用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300例,根据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采集三组患者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各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结果随着病情发展,血浆中TG、LDL-C、TC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HDL-C水平下降。正常组、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TG分别为( 1.25±0.22)、(1.76±0.14)、(1.89±0.54) mmol/L;三组LDL-C分别为(2.69+0.38)、(2.92+0.51)、( 3.31±0.52) mmol/L;三组TC分别为(1.93±0.31)、( 2.42+0.32)、( 4.45±0.42) mmol/L;三组HDL-C分别为( 1.43±0.21)、( 1.15±0.99)、(1.00±0.56) mmol/L。随着病情发展,ApoB/Apo A1比值明显上升,三组分别为( 0.65±0.12)、(0.91+ 0.14)、(0.95±0.20);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加重,IMT值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三组IMT值分别是(1.65±0.26)、(2.36+0.35)、(2.83±0.44) mm。结论血脂异常联合颈动脉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血脂异常;颈动脉超声;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一中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1.4;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231-0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1-3]。其基本损伤是指动脉内膜局部出现斑块状的增厚现象,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进而会导致血管官腔的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到目前为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所以临床上还未出现效果显著且特异性较强的治疗药物。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反应中的一种,具有炎症变性、渗出效应及增生增厚等特点,是血管壁受到损伤后产生的异常反应效应[4-6]。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脂质异常代谢导致血浆中脂质水平或脂质成分异常改变,通常指的是血浆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升高。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素之一,血脂的变化也于疾病的发展具有相关性,并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7]。颈动脉超声又称颈动脉彩超,是诊断、评估动脉血管壁病理改变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及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不仅能够清楚的显示出血管内膜、中膜增厚程度,还可以对斑块形成的位置及大小进行判断,也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检测分析[8-10]。本文就血脂异常及颈动脉超声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预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二者联合使用作为预测指标的价值,为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 2017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300例,根据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根据血管硬化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狭窄≤70%属轻度,70%以上属重度。三组患者在例數、性别、年龄、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CT,层厚0.6mm,机架旋转时间280ms,电压120kV。参数包括:层厚0.75mm,45%和75%R-R间隔,使用重组算法B26f。
  1.2.2血脂检测三组患者禁食12h后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I-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I-C)、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 Apo Al)、载脂蛋白B(Apo B),计算Apo B/Apo A1比值。
  1.2.3 颈部血管超声采用PhilipsCX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设置为3 - 12MHz。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测量:患者采用仰卧位,过伸头颈部,将探头放置于锁骨上窝,横向扫描找到颈总动脉,之后纵向有下到上沿血管走行扫描,测量并记录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IMT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正常组、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在人数、性别、年龄、体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血脂水平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损伤或血清胆固醇水平过高导致大量以LDL为主的脂质颗粒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内皮下形成的。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HDL是血清蛋白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它可以作为胆固醇的接受体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介导胆固醇从动脉壁内膜流出,并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加重,血浆中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IDI-C)、总胆固醇(TC)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I-C)与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发展呈现负相关。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脂蛋白水平分析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加重,载脂蛋白A1( Apo A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载脂蛋白B( ApoB)水平明显上升(P<0.05),Apo B/Apo A1比值明显上升(P<0.05)。见表3。
   2.4 颈动脉IMT分析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值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改变。这种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型弹力型动脉,比如颈动脉,且颈动脉位于颈部较浅表位置,所以多选用颈动脉作为检查部位。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人口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常见血管类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血管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其发病的启示环节,继而引发血脂沉积、单核细胞聚集、泡沫细胞形成、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内膜增厚等病理现象,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发展更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一颗“炸弹”,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所以,寻找合理有效的预测指标,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控制,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汪玲等[11]对55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CTA)和右锁骨下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分叉处超声下内一中膜厚度(IMT)评估颈部血管病变。研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说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分叉处IMT均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董丽娟等[3]通过对80例血脂异常患者的分析,探讨了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脂质性斑块患者血管狭窄处截面积更小,存在显著的血管重构。提示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的血管重构及斑块形态和性质有相关性[12-15]。
  本研究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0名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分析血脂异常及颈动脉超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联合应用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结果发现,随着病情加重,血浆中TC、LDL-C、TC水平呈现明显上升,Apo B/Apo A1比值明显上升,IMT值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HDL-C水平下降。提示我们血脂异常联合颈动脉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作用。为今后临床治疗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Garg PK, Norby FL, Polfus LM, et al.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nd risk of incident 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 Findings from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in Communities study( ARIC)[J].Atherosclerosis, 2017,268( 11):12-18.
  [2] Jiang Z,Lin B,Liu T,et al.Visceral fat index/percentagebody fat ratio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roximalaortic dilatation in a middle-aged and aged Chinesepopulation in Liujiang of Guangxi[J].Atherosclerosis,2017,268( 43):19-26.
  [3]董丽娟,胡利宏,常俊如,等.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特征分析[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8( 10):28-36.
  [4]陈铭泰,黄若兰,富文俊,等.从肝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应激疾病[J/OL].中医学报,2017,16(2):232-236.
  [5]刘蓓蓓,华扬,刘玉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与斑块标本结构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8):628-634.
  [6]张辉,余舒杰,毛永江,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成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 30):3759-3762. 3768.
  [7]杜文婷,杜文嬌,徐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超声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94-696.
  [8]施林枫.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5,47 (3): 39-41.
  [9] Nemcsik J,Vecsey-Nagy M, Szilveszter B,et al.Inverse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thymic affective temperament andcoronary atherosclerosis:A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 study[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7,103 (2): 108-112.
  [10]郑智超,费洪文,许燕,等.高频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 4):489-492.
  [11]汪玲,仲伟,李强,等.右锁骨下动脉超声联合血脂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17(3):198-202.
  [12]P.K.Garg,F.L.Norby,L-M. Polfus.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nd risk of incident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Findings from The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ARIC)J].Atherosclerosis, 2017, 268( 13):12-18.
  [13]Z.Jiang,B.Lin,T.Liu, et al. Visceral fat index/percentage body fat ratio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with proximal aortic dilatation in a middle-aged andaged Chinese population in Liujiang of Guangxi[J].Atherosclerosis, 2017, 268( 21):19-26.
  [14]J. Nemcsik, M. Vecsey-Nagy,B.Szilveszter. Inverse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thymic affective temperament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A coronary 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 study[J].J Psychosom Res,2017. 103( 34):108-112.
  [15]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