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初中物理中有效运用双师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双师教学是针对在教学师资力量稍微薄弱或者是学科教学稍微困难的课程来开展的教学实践,其能够有效的基于远程授课平台革新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城市一线优秀教师来承担第一课堂教学,由学校的教师来担当第二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更好的弥补在师资力量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初中物理双师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初中物理  双师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163-01
  一、雙师教学模式的意义
  顾名思义,双师教学也就是针对一堂课使用两名教师进行授课,但是这两名教师的上课形式并不是同时进行,而是一个教师为主要教学另一个会辅导的教学形式,通过双师教学可以更好的弥补在教学以及师资力量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并且为当下教育提供优质化的教学服务。由于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相对较差,而学生在学习一些理科知识如物理、数学等会缺少自信,并且思维能力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自主能力。而这些学生都渴望学习,渴望去接触更多的知识,因此有效的通过双师教学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使用双师教学模式,可以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双师教学主要就是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以及逻辑能力的。只有通过丰富教育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二、有效在初中物理中运用双师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中有效的运用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其中首先要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教学主要是由城市一线优秀教师来担当主讲,而这就可以弥补在传统中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这种网络平台式的授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城市一线优秀教师也会具备很多新的观念,在讲解时也会有新的模式。这能够在教学中挖掘课堂知识的亮点,并且带领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引入优质化的课堂教育资源,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优质教师在教学中也能让学生找到新鲜感,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带领学生夯实课本基础,同时也能够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
  在双师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要精挑细选,并且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效率。一般第二课堂都是由本校教师来负责,因此要更好的针对第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做好第二课堂的辅导作用。教学内容要精挑细选,尤其是结合第一课堂的实际教学节奏来选择内容。很多时候一些学生都将第一课堂作为实况视频来看,有的学生甚至跟不上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节奏,因此教师就应当结合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对其进行引导。使用精准的课堂语言、得体的教态以及巧妙的解题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进行突破。
  双师教学也应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弥补本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的不足,但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授课过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因此双师教学模式需要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相结合,针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这样可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具真实感。而对于一些需要提高学生能力的知识可以使用双师教学模式。有效的挑选课堂资源来去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这也需要学校与城市一线学校的教师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而为初中物理课堂质量的提升提供动力。
  在整个双师教学课堂中,要充分展示出双师教学模式的亮点,并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兴趣为引导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激发内生动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双师教学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也能够显著丰富学校在教育资源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学存在不足,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教育资源的现状来开展双师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要结合班级的实际状况来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具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韦琨.推进农村学校“双师教学”改革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
  [2]周祖国,辛艳丽.浅谈农村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1)
  [3]张艳芬,张艳华,张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9)
  [4]蔡勇.谈均衡教育背景下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引进和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08)
  [5]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J].教育研究.200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