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川西园林根植于自然资源丰富与人文条件优越的“天府之国”,众多名人故居与历史名园都留存于此,为川西园林景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使其逐渐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古朴自然、极富雅趣的园林风格。石棉县“彝火泉院”景观设计以传承川西文化为准则,以川西地区丰富的自然风貌和经济文化为基础,以温泉养生、体育休闲为核心功能,旨在打造精致独特的一站式温泉体育休闲中心。
  关键词:彝火泉院;汤院景观;川西景观
  1川西景观特色
  1.1温泉资源特色
  本文中的“川西”是指地理上的川西,即四川甘孜州、阿坝州等地区。川西地形地貌涵盖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等在内的几大单元,地形复杂多样,地表高差起伏悬殊。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川西地区形成大量温泉,使得四川温泉资源位于全国第三,而川西地区温泉数就占全省温泉的70%以上。
  根据川西温泉水温特点,能将其分为中低温温泉、高温温泉、超高温温泉。如高温温泉主要集中分布在甘孜,是四川温泉中水温最高的温泉产生区域;凉山、攀枝花大多分布中低温温泉。此外,由于川西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温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元素,产生如氡温泉、硫磺温泉、盐卤温泉等众多类型的温泉水,具有特殊的保健、养生功效。
  1.2民居建筑景观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之一的川西民居,其建筑功能、艺术审美、构造技术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民族风格。同时,川西民居处在相对独特且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建筑风格地方风味浓重,与周围景观自成一体,是古代巴蜀建筑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1.2.1川西民居的建筑布局、色彩风格。川西民居在住宅的布局效果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四平八稳、自由开敞,具有宽敞明亮的庭院空间,庭院布局采用了最基本的组合元素,即“院落”的形式。建筑表面采用青、灰、棕、褐色等冷色调,以接近大地色系为主,表现出质朴、雅致的特征。
  1.2.2建筑用材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文化。川西地域广阔,地貌多变,川西民居大多随地形就势而筑,空间上错落有致,景致上依山傍水。当地煤窑较多,多产砂石、竹木、页岩,为石灰出产和砖瓦烧制供给了物质条件,小青瓦是民居中普遍应用的材料。川西地域土层较厚、土质较好,当地居民通常采用土坯砖与土木结构作为承重基础。建筑构筑用材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样的构筑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也能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与地域特征相和谐的自然美与质感美。
  1.3植物景观特色
  川西地处横断山脉,留存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区系物种多样性显著。由于气候湿润、温暖,川西地区形成以樟科、山茶科、壳斗科等喜湿润温暖环境植物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例如,黄茅埂以西地区受到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形成干暖气候,当地植被以耐于性强的壳斗科等科属组成的常绿阔叶林为主,也有以松、油杉、干香柏为主的热带针叶林。川西北部的青藏高原降雨量小,是半湿润的地区,主要以高山草甸、灌丛为主。自然的川西环境,其上层空间大多为高大乔木,水杉、枫杨、落羽杉、银杏等,植物的起伏变化就如群山一般,契合古时人们选址依山傍水的需求。农田是川西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川西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地环境让当地居民过着随田散居的日常生活,广袤的农田与零星的乔木组成的开放性空间是川西自然景观独特的风景线。
  在川西名园设计中,主要以银杏、玉兰、悬铃木、柳树、杨树、女贞、香樟、黄葛树、罗汉松等作为配置树种。同时,在川西地区,海棠、梅花、桃、梨等植物分布广泛且极具观赏价值,所以有很多以观花为主的园林在川西地区闻名遐迩,如幸福梅林、龙泉山桃林等。
  1.4人文景观特色
  古时候,川西盆地环境较为封闭,交通不便,正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种环境激起了川西人民迫切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决心,环境影响文化的衍生,文化又会改造环境,造就了川西文化开放且兼容的特征。在独特地域背景和歷史条件下形成的川西文化,也被称为蜀文化,是川西人文景观特色形成的基础。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于受到了历代入蜀名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川西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孕育出了丰富的川西人文景观。
  川西人文景观依托当地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而产生。无论是生活习俗、图腾文化、装饰用品、语言文化等,这都是人文景观所形成的源泉,川西人文景观简单地来说,就是将本土文化与人所能眼见的景致相叠加的产物。将这些人文景观合理融入当代设计之中,而是否有特色、是否能体现川西特色,这一系列问题便是造就景观是否有地域识别性的基础。
  2川西景观特色在汤院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川西景观是指在传统造园美学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景观工艺及材质,去演绎川西造园文化中的精髓,体现川西景观特色。温泉汤院作为兼具私密性与特殊泡浴功能的院落综合体,其景观环境是提升温泉资源自身价值而达到温泉疗养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温泉衍生文化价值以及地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保护。以下分别对汤院景观空间、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设计5个部分展开对川西景观特色的论述。
  2.1汤院景观空间
  川西地区为适应潮湿多雨的气候,当地民居采用开敞通透的建筑空间形式,如川西民居的过厅、穿堂、连廊等结合通风天井,利于“穿堂风”形成,整个院内四通八达,良好的空气对流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并排出浊气。而汤院景观空间在有植物等的必要围合外,通透的空间环境便于发挥温泉使体验者休闲放松的心理作用,以及温泉康复疗养的生理作用。
  汤院需要有动静结合的景观空间,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能,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汤院泡浴体验。四川作为“农家乐”的发源地,受到古朴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当地民居与名园善于用水车、水渠或是小面积的瀑布来营造动态景观,与川西本土建筑和植物、小品所围合的静态景观空间相结合,给人带来一种舒适的场所感受,这对汤院景观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汤院建筑景观
  川西地区气候、自然条件独特,川西平原雨量丰富,空气湿润,日照少,同时冬季少雪、夏季较为炎热,所以当地民居在室内空间设计上注意通风采光与防潮,丰富的柏木、楠木、竹石为建筑构造以及室内家居提供了天然材料资源,也是当地汤院建筑构成的首选材料。
  汤院建筑遵循川西民居合院式的布局方式,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丰富、明了的人流动线。同时建筑应以川西民居形式为基调,在建筑布局、结构、造型、色彩风格、装饰细节上提炼川西民居精髓。
  2.3汤院水体景观
  汤院中的水体景观主要是温泉水体景观,即温泉水体的形态以及其与周边景观要素的搭配,是温泉泡浴的关键。川西名园中的水体能与场地中所有的景观要素相融,自然典雅、巧于因借,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水型和岸型设计因地制宜,具有川西农耕韵味。
  温泉水体景观设计有3个重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势地貌,营造提供趣味和愉悦的温泉空间;二是体现养生理念,以温泉保健疗养功能为基础,结合温泉水温、浮力、冲击力等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泡浴方式与泡浴空间;三是利用水流声、池壁材质等质感体验,从人体感官的听觉、触觉等感受设计水体,营造独特的泡浴氛围。此外,汤院中的景观水体如水塘、瀑布等,要作为表现农耕文化的题材,动态的水景能让泡浴者体验到观水、戏水、听水的乐趣,同时,着力配合周边景观,如川西景观中成景的竹林别有风味,既可以营造一种静谧幽逸的氛围,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新时期的川西农耕文化。
  2.4汤院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是温泉景观空间中所存在的生命元素,运用川西特色树种能表现川西景观特色。汤院中的植物景观除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具有一定康养作用,如川西地区乐昌含笑、海棠、棣棠花、月桂、蔓性风铃花、桂竹香、毛叶丁香等芳香植物与赏花植物能提升泡浴者感官体验,使人放松身心。在小品的选用上,可以增加川派盆景的摆设,融入川西文化,形成错落有致、安静私密的汤院植物空间。
  2.5汤院园林小品
  汤院中的园林小品有装饰、休息、照明、展示的功能,其一般没有内部空间,精致小巧,造型以汤院整体风格来定,着力体现川西地域文化。
  农耕文化对川西地区传统小品、装饰有着很大影响,常见到的小品题材由“渔、樵、耕、读”等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组成,形象的通过人在捕鱼、背挑柴火、手扶耕犁、手捧书页来表现。此外,祈求五谷丰登的寓意图案以及家禽的形象也被印刻在了民居的装饰、小品的纹理之中,这种质朴的乡土文化气息,是川西园林小品、装饰物的一大特色。汤院中的园林小品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搭配周围景观要素,营造符合现代温泉疗养模式的文化景观环境。
  3石棉彝火泉院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城,用地面积约32530m2,距离雅安市130km,距成都265km,与多条高速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现状除少量村民自建用房外,基本为待开发空地。项目依托川西地区丰厚的资源,以温泉为核心,以烧烤、体育为辅,打造成一个具有文化性、辨识度高的川西温泉景观疗养环境。
  3.2总体构思与功能划分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川西景观作为中国传统景观之一,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本项目总平面功能划分为建筑室内和室外2大部分,建筑工程由一栋主体建筑构成,包括接待大堂、温泉中心、水疗馆及餐饮区,主体建筑布置在场地东北边,避开地震断裂带,远离高压线。主入口、入口广场与接待大堂组成中心主轴线,串联各个功能分区,主轴线北侧为温泉水汇区(包括温泉中心、水疗馆、室外温泉区、室外游泳池),主轴线南侧为餐饮区(包括餐厅、室内烧烤、园林烧烤)及停车场。
  3.3景观建筑设计
  石棉县属山地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分布较明显,造成其年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雨量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日照少、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本项目景观建筑布局为传统院落结构,便于汤院内采光以及泡池的空气通透,景观水域贯穿汤院,不仅有着调节汤院小气候的功能,也能避免仅有温泉水体景观的单一性。建筑屋顶造型为平改坡,加盖青瓦,增设飞檐,木梁涂料大多为枣红色油漆,建筑细节处装饰“门楼”,彰显了川西当地建筑素雅、沉稳的格调。同时,庭院式的布局使得泡浴人流线明畅舒适,温泉泡池均加盖亭子,起到遮蔽风雨的作用。
  3.4植物景观设计
  本项目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性与适应能力的乡土树种,使植物种植后能够尽早适应环境,体现地域特殊性的同时节约项目成本。鉴于汤院中客人有一定的户外活动,且较多穿着泳衣以泡温泉为目的,故环境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与整洁性,植物尽量选择以少落花落果、无飞毛飞絮,能显现整洁大方的植物為主,如樟树、黑壳楠、桦树、云杉、康定木兰、四川含笑、细叶楠木、槭树、水青树、连香等树种。同时,多选择种植芳香植物与杀菌植物,不仅可以杀菌、消毒、驱虫,还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具有一定康养作用,如栀子花、梅花、玫瑰、香蜂草、薰衣草、薄荷等。运用颜色鲜艳的开花植物,营造温泉区欢快、热烈的氛围,主要选择花色优美的索玛花打造“索玛花境”。对于温泉区而言,草坪应具有较强的耐践踏性,同时依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抗寒性的草种,如:早熟禾、结缕草、黑麦草、剪股颖等。
  3.5温泉泡池景观设计
  本项目室外温泉区总面积约8216m2,其中,绿地面积约4307m2,景观建筑面积约1441m2。根据本项目地温泉水源特质,室外温泉区共设计19个泡池,使其散布在院落空间中。当地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作为室外温泉区整个院落景观的营造线索,将各个泡池与汤院空间融为一体。“清风、明月、星辰、溪流”是庭院内各个泡池命名的主要元素,运用川西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引经据典,形成诗情画意的泡浴景观。
  3.5.1烧烤泡池区。烧烤泡池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由3个火泉池和1个室内火焱池馆组成。火泉池的设计初衷是让游客在泡温泉的同时享用石棉烧烤;火焱池馆则采用传送餐带的形式,让游客浸泡温泉之中,自主选择喜欢的石棉烧烤种类。这样独特的泡浴体验,将为项目吸引更多的客流。
  3.5.2加料泡池区。本项目包含4个加料泡池,分别是颐养汤泉的天麻泡池和贝母泡池、美人汤院的玫瑰泡池和金果泡池。天麻泡池和贝母泡池所选中药是石棉本地的药用资源,对老年人养生延年尤其有效;玫瑰泡池和金果泡池以新鲜玫瑰花瓣和石棉当地特产的黄果柑为加料原料,对皮肤美白、柔嫩具有一定作用。
  3.5.3原汤泡池区。本项目温泉水源水质中偏硼酸、锂、氟、偏硅酸均达到医疗价值浓度,另含有锶、铁、钡、碘、砷等人体微量元素,具有增强骨骼、美容抗衰老、保护心血管、消炎消毒、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使温泉疗养功能最大化,室外温泉区中11个泡池皆为原汤泡池。
  4小结
  在地域文化特色逐渐被国外设计思潮所替代的今天,景观设计者应立足于本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与不同景观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温泉景观在温泉项目整体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温泉旅游资源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地域文化、自然资源,打造中国地方特色品牌温泉景观,将川西景观特色体现在汤院环境之中就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