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本区冬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冬小麦栽培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难题,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小麦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黄淮麦区适宜选用分蘖多、分蘖早、成穗率高、生长整齐、茎秆矮壮、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如周麦16、济麦22、烟农19、良星99和矮抗58。品种选好后,在播种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种子平摊在空旷干净的地方晾晒1~2d,期间翻动2~3次。通过晾晒不仅能提高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促进发芽,还可以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晾晒过程中,应将烂种、杂质等除去,以提升种植质量。
  二、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能够为后期播种和一播全苗创造条件。整地的标准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深25~30cm,旋耕2~3次,深耕细耙,地平埂直,土壤结构上松下实,避免田间出现凸凹不平或空隙较大的情况。同时,结合旋耕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7~33t/hm2、氮磷钾平衡肥1350~1500kg/hm2。小麦需水量较多,在播种前要浇1次大水造好底墒,为深层土壤补充水分,这样可通过深层土壤的水肥引导根系下扎,有利于培育壮苗。
  三、精量播种
  小麦播种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外界气候环境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时期和播种量。播种既不能太深亦不能太浅,播种过深,易发生吊根现象;播种过浅,种子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种子吸水困难而不利于萌发。播期过早,易出现老弱苗,不但增加发病概率还不利于后期越冬;播期过晚,不但增加用种量及经济成本,还会降低分蘖数不利于后期增产。播种量过大,为后期剔苗带来困难;播量过小,降低单产。因此,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播种方法是保证一播全苗、出苗整齐、苗强苗壮的关键。黄淮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时期为10月8要18日,基本苗240万~255万株/hm2,播种深度3~4cm。播种时采用机械匀播,播后用镇压轮进行镇压,以保墒防冻。
  四、田间管理
  1.出苗期至分蘖期管理
  小麦从出苗至越冬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长叶、长根、分蘖,此时的管理重点是保证出苗整齐、查苗补苗、培育壮苗和促进小麦分蘖。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检查,查苗补缺、查肥补肥、查草化除日均气温不低于5度。对于小麦幼苗长势较弱的地块,在进行土壤追肥的同时配合喷施生命素等叶面肥,促进小麦生长健壮;对于旺苗,需要通过减少浇水等方法进行控旺。
  2.灌浆期至成熟期管理
  从灌浆期至成熟期是小麦全生育期中最为旺盛的生长阶段,此时小麦根、茎、叶、穗等器官生长迅速,是创造大穗、多粒的重要时期。此时要通过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及叶片生长,协调碳氮比例,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与转运,并延缓衰老,为后期高产创造条件。在孕穗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kg/hm2、磷酸二氢铵150kg/hm2,施肥后适时浇水。为延缓抽穗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施肥,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以增加粒重。
  五、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要坚持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冶的方针,坚持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黄淮地区;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黏虫和吸浆虫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野燕麦、硬草、罔草,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婆婆纳、大巢菜和牛繁缕等。
  1.物理与生物防治
  麦田土质肥沃、松散,有利于杂草的快速生长,与小麦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不仅限制了小麦的健壮生长,还会使杂草上产生的病虫害传播到小麦上,增大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此,可通过人工防治措施拔除麦田及周边杂草,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治,如可利用蚜虫的天敌草蛉等防治蚜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也可用黄板诱杀小麦白粉虱成虫,效果均十分显著。
  2.化学防治
  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675~825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防治阔叶杂草一般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可用48%百草敌300~330mL/hm2兑水675~750kg/hm2进行喷雾,效果明显。为减轻劳动强度,可用巨星15g/hm2+6.9%骠马1200~1350mL/hm2兑水675~750kg/hm2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蚜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从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易遭受其为害,且以在穗期为害小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当田间有蚜株率高于25%时,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5~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防治。黏虫具有远距离迁徙和暴食性的特点,发生时常吃光叶片甚至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其防治一般在3龄前进行,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田间喷雾,效果明显。吸浆虫的防治一般分为孕穗期和抽穗期2个阶段,吸浆虫的蛹期一般发生在小麦孕穗期,此时是防治吸浆虫的重要时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3300mL/hm2+水75kg/hm2+细沙土750kg/hm2,拌匀后均匀撒入田间;吸浆虫成虫出土时期一般发生在小麦抽穗期,这是防治吸浆虫的第2个重要时期,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1600~18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或40%辛硫磷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效果十分显著。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叶鞘和茎秆,在任一生长时期均可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进行田间喷雾。在暖冬易发生纹枯病,小麦感染纹枯病后会出现腐烂、枯穗现象,一般在小麦拔节期用15%三唑酮或5%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六、适期收获
  在蜡熟末期小麦全株呈黄色,籽粒颜色和形状也接近种植品种,含水量为20%~30%,此时籽粒品质最佳,且不易发生掉粒、落穗现象,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在进行机械收割时需要注意,降低机械收割速度和适当减少割麦量,以保证小麦获得高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