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专业化发展 助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使中重度特殊儿童可以在家中得到切实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原则。送教团队在送教工作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其工作质量也对送教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师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培训,以及全面的送教团队交流,推动送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保证送教工作的高效、有序。
   关键词: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工作是普及和发展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全纳教育与“零拒绝”的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化发展。送教上门将特殊儿童从相对封闭的环境引入到更为开放的环境中,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等安置形式的补充。
   美国最早提出“在家教育”的模式,20世纪中叶,美国就有部分州开始对无法到校的儿童开展“在家教育”,随着《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94-142公法)》中的实施“在家教育”更加体系化,在家接受巡回辅导服务逐渐展开,接受“在家教育”的群体日益扩大,所收获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台湾地区以此为模板于20世纪开展了“在家教育”的实验,政府部门直接出台相应文件,以引导在家教育模式的发展。从最初的“在家自行教育”到现在的“自行教育”,台湾地区不断吸取着在家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动“在家教育”的发展。
   随着“在家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我国京沪地区也开始探讨对中重度特殊儿童在家进行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及特殊监狱發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政策,这也成为了送教上门工作的雏形。
   我校是大连地区最早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从2013年至今,在“一个也不放弃,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指导下,已有数十名特殊儿童受益。
   国家在安排部署特殊教育发展时,尤其强调了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指出特教发展应遵循“师资先行”的原则。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其专业化程度对送教工作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从事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团队必须要向专业化的发展目标迈进,认真履行教育部颁布的《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加强对不同情况特殊学生问题的学习与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有利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其发展。
   2016年,我校申请立项了省规划办课题“对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的实践研究”,以此为契机,我们更加重视送教团队的组建、送教团队培训以及送教团队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送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其专业化的发展,使我们的送教工作更加关注特殊学生个体差异,以精准康复促进融合教育的转变,并以此作为实现融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送教教师团队的组建对送教工作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送教团队教师的构成具有多元性,其分工也各有不同。加强送教团队建设,既能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使其明确职责分工和送教内容实施的轻重缓急,又能方便送教工作的领导和评估,使送教上门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颁布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经验少,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我校为了确保送教工作有序开展,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送教领导小组,制定送教上门工作准则、制度及考核标准等内容,团队成员则是在“自愿与异质相结合”的原则下、从学校各教研组招募的骨干教师。整个送教团队以“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突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需求;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从康复、技能、知识等送教教学方面规划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专业发展需求,再由学校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学习平台,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实操练习。
   二、培训专业的教师团队
   送教上门工作具有送教对象障碍类型多样、分布面广泛、教学内容繁杂及教学评估困难等特征,这就迫切需要送教教师接受多元化的培训,以保障专业水平的提高,增强送教上门工作的效果。
   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CEC)提出了“四个领域、七条标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标准。其中,学生和学习环境领域包括学生发展和个体学习差异、学习环境创设标准;学科知识和专业领域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标准;教学技能领域包括评估技能、教学计划和策略标准;专业化发展与合作技能包括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合作能力标准。基于此,我校从如下方面对教师团队加以培训。
   (一)针对学情及学习环境创设的培训
   送教上门工作的对象是特殊儿童,而特殊儿童群体内部又具有特殊性,充分了解其学情对后续送教工作的展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加强对学生学情了解的培训,培训送教教师采用精准的观察、适宜的访谈及科学的评估量表等方式,使其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指导教师送教内容的选择和IEP的制定。
   特殊儿童对学习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好的环境能够推动特殊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互动活动。加强对送教教师学习环境创设的培训,培训送教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安全、包容,并能让学生得到满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主动性得以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走入融合校园奠定基础。
   (二)针对多样化学习内容及多元化评估标准的培训
   送教内容的选择对送教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方俊明教授指出,在送教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评估为基础,并结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送教内容多样化选择的培训,一方面,使教师了解所授内容的概念及体系,提高知识的组织能力、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使送教内容既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又能契合学生的实际,实现精准送教。此外,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使送教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促成学生的进步。    送教评估是送教效果的体现。加强教师对送教学生多元化评估的培训,使送教教师以培养学生个体发展的潜力为基础,以发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为原则,综合评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还应遵循补偿性、激励性等原则,使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成长。
   (三)针对送教教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培训
   整合送教社会资源,助力送教内容的丰富、送教效果的增强。加强送教教师整合家长资源能力的培训,家校联合推动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既有利于保证让学生在家中随时可以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又可以充分挖掘家长的能力、缓解家长的压力、重树家长的信心;加强送教教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培训,康教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康复医师不仅能为特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能参与到送教过程中,以专业的技术推动送教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康复医师还可以帮助特校教师制定送教学生的IEP,对下一阶段送教工作的展开具有借鉴意义。
   三、促进送教团队的交流
   送教团队的交流包括团队内部教师交流与跨团队教师交流,使送教教师在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
   (一)团队内部教师交流
   送教教师团队作为异质团队,以课题牵动开展教学研究,逐渐会形成小梯队。为使团队教师都可以借助送教团队得以成长,我们既要关注送教团队教师的全员发展,更要关注团队中每一名教师的特色发展,这就需要送教团队内部不断地交流与磨合。
   送教团队内部教师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新老教师的交流。一方面,依靠骨干力量,采用任务牵动以“压担子、搭梯子”的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利用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更富创造力的特征,为整个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整个团队向特色化道路发展。此外,通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相互交流,也能够带动团队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实现送教的目标。
   (二)跨团队教师交流
   跨团体的交流既可以使送教教师掌握国内外送教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动态,又可以在交流中学习他人之长处,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产生新的想法,达到自我的提升。跨团队的交流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使送教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我校尤其重视跨团队的教师交流,建立了两个维度的交流模式。一方面,建立了康教两个团队的交流,通过交流让我校教师了解一定的康复知识,在送教过程中兼顾教育与康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了普特两个团队的交流,通过与普通学校教师的交流,我校教师能够更准确把握当前的教育动态,在送教过程中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让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提升。
   此外,我校送教上门团队以课题牵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教師将送教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梳理总结,由团队集中讨论,研讨解决方案。在保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统筹管理,将每周四作为送教上门日,利用一天的时间集中送教,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专业的康复、每一个家庭都能接受精准的指导。五年多的送教上门工作,在为辖区内的重度脑瘫、重度自闭症和长期卧床的多种障碍等各类学生送去精准康复的同时,也促进了送教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
   如今,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依托团队建设、突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需求的研训一体活动,已成为日新学校送教工作的日常。我们还将引领教师不断进取、踏实前行,大力弘扬“尊重生命、弘扬人道、传播大爱”的理念,使每一位接受送教的学生都能成为有能力、有尊严、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7(12):7-12.
   [2]王雁,冯静雅.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价[J].教师教育研究,2014(5):107-112.
   [3]曹红卫.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70-72.
   [4]于发友.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4(5):60-61.
   [5]方俊明.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4):28-29.
   [6]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8-100.
  (责任编辑:赵昆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