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空谷幽兰,无人自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宜兴紫砂陶举世闻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品类越发丰富,除紫砂壶以外,更有紫砂雕塑、花盆、文房等各类艺术品。本文以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例,从紫砂花盆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着眼,浅谈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花盆;造型装饰;文人雅趣
  宜兴紫砂陶器品类众多,紫砂花盆可谓是其中十分耀眼的品种。由于紫砂特殊的材质,紫砂花盆具有透气性好、种花不易烂根等优点,又因其质朴古雅、稳重大方,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世人的喜爱。近年来,紫砂花盆在各大拍场表现不俗,屡屡拍出天价,大大提升了其收藏价值。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第三卷“盆玩”中写道:“盆以青绿古铜、白定、官哥等窑为第一,新制者五色内窑及供春粗料可用,余不人品。”其中的“供春粗料”便是紫砂,可见紫砂花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演进,清代紫砂工艺进一步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紫砂制作名家,玩赏盆栽也盛极一时。紫砂花盆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方形、三角、树桩等不同造型,从高身筒的签筒到浅薄的水底盆,从直径一米左右的巨型盆到手指大小的微型盆,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可以契合花木的不同特点设计而成,亦可单独观赏。
  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四方形制,身筒高挺,四条棱线自底足向上伸展,线条由直入曲,向外舒展,越接近盆口曲度越大;盆口与底足呼应,为周正的四方平面。盆口一圈设圈沿,彰显风雅不俗的气度。底部平贴盆身处,以四块假石状底足撑起盆身,假石底足表面凹凸不平,以描金技巧饰以若隐若现的金线,造型自然别致,高挺有度的假石将盆身腾空架起,稳定而轻盈,更显亭亭玉立的高雅之韵。“四方石足兰盆”,顾名思义,乃专门种植兰花的花盆。在造型上,此盆契合兰花根茎较长的形态特点,适宜兰花的种植,让兰花在盆内得到自由伸展,亦利于塑造兰花的整体造型;在装饰上,假石状底足显得清幽奇巧,融入中国传统赏石文化,锦上添花,提升了花盆的内涵底蕴。我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将赏石文化融入其中,无形中传承了赏石文化,让人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内涵。此盆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整体契合兰花高雅大方、清幽宁静的气质,可谓为兰花量身打造的佳品,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
  民国周瘦鹃痴迷紫砂花盆,曾在文章中写道,死后要把自己的骨灰葬在一件杨彭年制作的竹根形紫砂花盆里,“安放了骨灰之后,还得加以装饰,在盆面上插几枝云朵形的灵芝,再把一块灵壁石作为陪衬,就供在人马图案的大汉砖上,日常有鲜花作供、好鸟作伴,断然不会寂寞”。这段话透着中国文人的浪漫与风骨,紫砂花盆的人文性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紫砂花盆的重视,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乡土情结息息相关。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道:“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人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人们在土地上播撒种子,种粮食和蔬菜,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土地成为人们的生存之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們远离故土、在大城市拼搏,脱离了传统农耕生活,内心向往田园、返璞归真的心愿日益强烈。以紫砂盆种花木,对古人而言是厅堂书斋的清供,是文人们寄寓生活情趣的一种方式;对今人而言,是对乡土的一种怀念,让自己在喧嚣的城市得一喘息之地,守一方心灵的净土。“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且与“梅、竹、菊”并列,合称“花中四君子”。兰花之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美。世之君子贤能,多以兰德自律,以兰德明志,以兰德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香,种养兰花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品性的向往和追求。
  紫砂花盆作为花草的容体,好的造型可为其锦上添花。以紫砂花盆养花,让养花这种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更具仪式感,既提升了盆栽的观赏性和文化性,又让人在养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陶冶了情操,感悟花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人风骨。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紫砂花盆作为其中的重要门类,集花艺、陶艺于一体,制作紫砂花盆,陶艺功底是基础,也应了解各类花草的形态特点,使造型契合其生长习性,更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