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越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稻米产业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稻米产业是越南的基础性产业,对该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發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1986年革新开放前,越南稻米种植分散、经营规模有限、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稻米产业的发展。为此,越南政府在革新开放后,逐渐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与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利用政策、金融支持等手段,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强越南稻米的出口竞争力,以此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稻米;产业发展;越南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74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对于稻米生产具有先天性优势,稻米也因而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学者们普遍研究探讨了越南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越南农业改革也做了相应的评析,但对越南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研究较为欠缺。事实上,研究越南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稻米产业发展,对于以小农家庭为经营主体的中国农业来说,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基于此,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视角出发,探讨越南农业科技推广与稻米产业发展的内在互动,以此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革新开放前后越南稻米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1.1 自然灾害威胁和病虫害防治压力巨大
  从河流的自然条件来说,越南拥有纵横交错的河流系统,每年汛期和枯期分明,其中汛期占整年水量的70%~80%,经常导致水灾肆虐。另外,每年3—5月恰好是越南北部冬春季水稻成熟收获期,也是迁飞性害虫外迁的关键时期,导致水稻迁飞行害虫猖獗[1-2]。除了水灾和病虫害之外,干旱、海水入侵、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严重影响稻米的种植。
  1.2 小规模家庭经营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20世纪80年代末,农业承包制发展为到包产到户。1994年,越共七届五中全会曾提出允许农民交换转让、出租、继承及抵押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政策、法规等尚不健全,农民不按程序私自进行土地所有权的转让或租赁,使土地的使用变得更加分散并且难于管理。同时又因为小农户分散经营,效率较高的大机械难以投入使用,导致种植水稻的生产力低,产量主要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提升。
  1.3 稻米品质低劣导致出口受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稻米一直是越南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稻米出口创汇水平直接影响着革新开放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实行家庭承包分散经营模式,再加上过于追求产量而在稻米种植过程中施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稻米品质较为低劣,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4 稻米价格波动影响了农民增收
  在国内外粮食市场中,稻米本身经济价值较低,因而稻米的收购价格也很低。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越南政府曾试图提升稻米的收购价。然而,政府提价政策导致稻米市场非理性预期,稻米收购价一时间急剧攀升,反而极大地削弱了稻米的出口竞争力。
  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多元推广服务机制建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南稻米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极大的转变,实现了稻米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飞跃。
  2.1 构建系统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越南在1992年实行机构改革,在农业部首次设立了推广局(劝农局),同时在53个省的农业厅设立了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约有1/3的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也增设了科研推广与开发机构,通过奖励科研基金等手段,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
  2.2 重视农业科技合作和本土化推广服务
  加入东盟等国际组织进一步便利了越南对高新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尤其是凭借与中国接壤的地理位置优势,越南不断引进中国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品种、人才等。2000年,中国科技部和越南环境科技部共同建立了“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基地”,中越间的农业科技合作不断加深。另外,越南还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利用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推广抗虫和抗除草剂的两种复合性状的玉米种子,专注于田间培训,帮助农民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虫害和杂草的田间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满足人口对粮食和营养的需求。
  2.3 通过国家政策和金融支持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和金融支持是越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2000年6月,越南国民大会颁布的《科学和技术法》做了如下规定:政府必须实施培训政策促进人才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第三十四条);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鼓励技术转让走进农村,尤其是社会经济困难地区(第三十五条);建立技术创新国家(第三十八条)。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土地法》等覆盖全方面的法律体系。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支持,越南央行下调开展高科技农业贷款项目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利率,积极回应国家支持高科技农业的政策,对于农业农村贷款占未偿还贷款的40%~70%的信贷机构,该比率将是央行设定正常比率的20%;对于农业农村贷款占比超过70%的,该比率将下调到正常比率的5%。与此同时,越南中央政府还通过持续增加农业扶持资金的方式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展提供保障。
  2.4 通过农业展会加强农业科技的交流与推广
  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引进和农业发展,越南十分重视展会的窗口作用。目前,越南几乎每年每月都会举办农业领域的展会,比较著名的展会包括越南国际畜牧业展览交易会、越南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越南国际农产食品进出口贸易博览会等。其中,越南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是唯一由越南农业部直接主办的大型农业贸促活动,每年在河内举办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6届。
  3 农业科技支撑与稻米产业发展   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越南稻米产业逐渐实现了持续发展。
  3.1 稻米产量稳中有升
  从单位产量的角度看,越南稻米产业发展依然显著。2012—2016年,越南稻米的产量达到了平均5 660.48 kg·hm-2,而泰国稻米平均产量为3 030.58 kg·hm-2,印度稻米平均3 632.88 kg·hm-2,前者分别是后两者的1.87倍和1.56倍。
  3.2 优质米生产技术的采用与稻米品质的提升
  越南通过政府、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采用实地教学、亲自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推广方法,将先进的稻米生产技术推广给农民、基层技术人员,明显提高了稻米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3 稻米生产的现代科技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越南政府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和设备的生产制造,提高了稻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而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投入来体现。其中,农业科技进步投入方面,越南体现的较为明显的是农业科技资本的投入和人员的投入,例如2008年越南农业科研项目投入123.8亿美元,2009年农业科研项目投入134亿美元,2010年则为136亿美元;2008年越南农业科研人员人数达到3 513人,平均每十万个农民可以享受到12个科研人员的帮助,2009年科研人员人数达到3 703人,平均每十万个农民可以享受到13个科研人员的帮助。
  3.4 稻米出口量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強
  稻米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推动了越南稻米出口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例如,从2010年到2011年,大米出口量从688.6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出口金额从32.48亿美元增加到37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增长4.4%和14%[5]。2017年8月,越南全国大米出口量就已经超过了380万吨,同比增长17.7%,出口增长率达70%[2]。
  4 启示与借鉴
  越南稻米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相对发达的演变是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结果,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1)应该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高新农业科技的支撑,而切实有效的推广服务是二者能够实现良性互动的必要环节。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强化开放型的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联合创新与推广服务模式,联合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推广人才,扎根农村,切实解决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与我国广西农业科学院之间建立的农业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机制对杂交水稻的种植示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广西农业科学院实现了“以技术换市场、促贸易”和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去”[6],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实现了水稻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的引进。3)强化政府支持,大力推进外来农业科技的本土化适应。越南稻米产业的发展再次印证,农业科技服务的切实开展离不开政府自上而下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更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资金等支持。
  参考文献:
  [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越南经济社会概况[Z/OL].2005.[2019-02-07].http://cn.news.chinhphu.vn/StaticPages/kinhte.html.
  [2] 梁志明.越南农业改革的历史进程[J].国际政治研究,1996(2):93-99.
  [3] 曾娟,关瑞峰,吕荣华,等.越南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概况及其与中国相关性浅析[J].世界农业,2013(7):123-129.
  [4] 栗铁申.越南的农业与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1995(2):15-16.
  [5] 姜氏凤.越南主要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探索[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6] 陈启源,曹丽君.论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49-52.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