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扑空间下的古典园林看现代景观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拓扑形态,得出现代城市景观造景中的种种拓扑现象,简单分析了拓扑原理在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拓扑学;传统园林;景观设计
  拓扑学因其本身发展于空间几何,在景观设计、建筑空间中充当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了拓扑性质在传统园林空间中的体现,阐述园林景观要素的拓扑形态组合方式和表现手段,以期为创造更合理、多变的环境提供指导。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拓扑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难以概括阐释明白,但研究之后会发现其共同的特性,即在中国古典园林千姿百态、诡谲难辨的形态中绝对不是混乱无序的,它有着一种奇特的规律。这种规律无法用简单的欧式几何形态解释,必然是一种高层次的几何形态,不是单纯的非对称自由式布局。
  1.1同构
  拓扑同构是指城市、建筑的空间构成统一和谐,山水园林山石盆景的构成方式原则统一。在颐和园谐趣园中,洗秋与引镜留豁口,使得本来法线相对的函远堂与饮绿亭有东移之感。中国园林围绕水面的诸多建筑物轴线并不平行,而是扭转、相互顾盼。在一定程度内,法线指向的相互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在变换条件下没有变化的拓扑关系。若是画出谐趣园、网师园等的建筑轴线,发现这些相邻的轴线以看不到的形态接近垂直的改变方向,且这种相互否定的趋势在对建筑作平移时并不发生改变,所以这同样是拓扑关系的原理。
  进一步剖析,发现景观中皆包含相对因素。如颐和园中昆明湖与万寿山相对,昆明湖中有岛,万寿山东有水园,这种形态宛若太极,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北京北海公园南的团城与北部的五龙亭,虽都是琉璃瓦铺设,但一黄一绿,黄瓦绿剪边,绿瓦黄剪边,交错对应。再如网师园将庭院一分为二,一半为旱园,园中有冷泉;另一半为水园,园中布一黄石假山。这是一种互含关系。互含、互否、向心这三种关系表示了那些较为成功的典型中国式园林同太极一样,就是拓扑同构理论。
  1.2同态
  同态即拓扑变换过程中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连续性,拓扑关系不变,几个图形可以明显看出形态之间的传承关系。
  1.2.1克角空间。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常在一角设桥,有的是因引水于溪上架桥,有些却并不是。其对角总有相应的处理,一座桥,虚对虚;凸出建筑,或水池切去一角,实对虚。可推出其同态原型有一种平衡下的不平衡的旋转现象。这种关系,在各个园子中尽可能“扭曲”“拉伸”,但构成的旋转性质没有改变。网师园对角放桥,以虚对虚,强调了空间的扭转性;寄畅园单以北部水池是以虚对虚,但是若以全池来看又是以虚对实。
  1.2.2扑水空间。朱光亚先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称之为向心关系。这种环水面的临水建筑,也包括有些假山等在内的面水的法线,有些指向中心区域,或有些构成风车型,也有一些法线大体相对,但建筑的一侧以廊或桥等结合构成不对称的感觉偏移。这些因之也形成一个同态的不平衡的旋转趋势。
  2拓扑形态在现代景观领域探究
  现代都市中,环境景观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容和性质。设计政治、纪念性的景观要求庄严、大气,而商业、休闲的景观则最求自由、优雅。从拓扑角度来讲,体现了不同的拓扑变换。
  2.1纪念空间
  纪念空间的叙事空间常常与时间进程相关。纪念园设计旨在激发场所的纪念氛围,形成场所精神,所以参观游线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设计游线是一条无限循环的路线。合理的游线设计使游人跟随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起伏一生。
  2.2现代城市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一般以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为主要目的,在这类公园中,一条线路从头到尾游赏完并不重要,许多游客需要通过便捷的交通到达公园,选择自认为舒适的空间进行休闲活动。通过对紫竹院公园的游线分析可以看出,游览线路并非“一笔画”的设计方式,而是在每个出入口附近都有适合休息娱乐的空间,这样的公园设计更能满足忙碌的城市居民的节假日时间的游憩需。
  3拓撲形态的应用
  拓扑形态在构成构成景观实体因素的视觉形态上,是要为城市创造优美良好生活形态的目的之一。视觉流程通过人的心理变、文化等来表达和深化的;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区域划分又以入口跟围合为标志,是环境与景观空间的零距离界面,私密与公共共同存在,相互渗透;大环境上需要把握风格的统一一致,这不仅是人们在美学上的感受,更是文化特征。视觉上的平衡,需要各种元素的统一于协调,各要素自身保持良好的尺度和比例;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城市的景观设计才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形象、个性、魅力;拓扑变换是灵活多样的,它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是为了保持自然的风骨,使得造景与自然美学合为一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
  4结语
  拓扑学将中国古代的八卦哲学思想与中国山水园艺术思想结合起来,两者契合不仅肯定了拓扑学研究方法的巧妙,更引发对当代社会追求“山水城市”理念的解读和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