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及原因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尽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各方面提出了精细而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存在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再加上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还是存在难以避免的尴尬现状。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写作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一)学生写作“无我”
  1.体验“无我”。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性格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开始拥有自己最独特的情感体验。然而,他们对生活缺乏自己的独特体验,看到蜡烛必定会联想到老师,提到老师必然会写老师带病上课、冒雨为学生补课等。写《补 课》,大都是写思想道德的补课而不是补文化课,更不会提到自己因为讨厌补习各式各样的文化课而去批判补课这种不好的现象。殊不知,因为一味地唱赞歌,使自己原本率真的性格被掩藏,使自己的文章失真。
  2.内容“无我”。在批改作文时,我在学生的作文中就看到了两种极端:一是缺乏创意,反复运用陈旧的写作素材,看到好人好事就是雷锋,看到逆境、意志就是张海迪、史铁生等;二是胡编乱造、任意虚构。为了凑满字数,学生就会根据题意虚构相关事例。我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的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甚至是虚无的材料。贫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看起来毫无生命力,同时也让他们惧怕写作。
  3.语言“无我”。写作是作者以文字的形式将所见所感付诸纸笔的活动。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鲜活充实的内容外还需要用个性化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然而,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我看不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很多都是一些没有个性、想当然杜撰的语言。特别是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学生会杜撰一些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风格高尚的人,人物的语言也是随着主题的需求而随意编造,有时完全不符合所描写人物的年龄特征。
  (二)教师教学模式僵化
  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全面关注写作过程。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作文教学却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陷入了一种模式僵化的怪圈。下面是我在行知中学顶岗教育实习时遭遇的一个案例(案例一)。这是一堂游记作文课。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讲评上次作文情况——结合课文讲解游记的相关知识——朗读范文(《古街》《青藏高原上》)——布置作业(题目自拟,要求抓住景物特色、写出感悟,不少于500字)。可以看出,该案例实质是一种重“文本”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学生写作指导很单一,只关注了学生课堂写作这一环节,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全过程。
  (三)写作能力不强
  1.快速写作的能力不强。“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就对学生的写作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走访学生和相关指导老师发现,52%的学生觉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教师也反映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很多学生都不能在45分钟内将其完成。在写作课上看到的是学生“咬笔杆、挤牙膏”的痛苦状。每次考试下来,一个班总有十来个人的作文没有完成,这一切均说明学生快速写作的能力不强。
  2.文体把握能力不强。不同文体有各自的特征要求,并且运用不同文体,对作者所表达的主题也有不同的效果。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对文体把握不清楚,不能清晰明了地区分不同文体,自然在写作中也就出现了非驴非马的文体。我班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有学生这样行文:以一组排比句开头(尊重是一朵花,是一朵开在心中的花:尊重是一条路……尊重是……);中间花大笔墨叙述两个完整的故事(我听过一个故事……还有一个故事……);以马克·吐温的名言结束(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不是在自己喝汤的时候不把汤洒出来,而是……)。这样的作文论点不明确,大篇幅在记叙故事,文章详略不当,不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据统计,全班38%的同学写成了记叙式的议论文。这就是不了解文体特征所造成的后果。
  3.信息处理能力不强。《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然而我所调查的学校极少有这方面的练习。无实践便无提升的空间,自然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
  二、造成初中作文教学尴尬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积累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写作时存在不少抄袭现象,很多文章思路狭窄、材料枯燥。这是因为学生积累的不足,既有生活积累的不足,也有阅读积累的不足。学生的生活圈狭小,课外阅读也不丰富。写作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丰富的课外阅读也是一篇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师理念滞后
  1.片面追求思想健康,忽视写作个性化。我国目前仍是以考试为主,有考试就有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中有一条“思想健康”,教师片面强调“思想健康”,引导学生写“保险文”,忽视对学生写作的个性培养。在学生看来,思想健康就应该是高尚、负责任等。于是为了这一主题,他们不惜杜撰相关内容,瞎编语言,进而表达虚伪的思想,以求“思想健康”。久之,学生的作文也就成了思想缺乏、个性淹没、思维僵化、语言苦涩、技巧雷同的“无魂文”。
  2.单纯在文本上下功夫,忽视全过程指导。很多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只关注课堂中的文本教学,忽视对学生写作全过程的指导。这样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是一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写前积累和写后反馈。如案例一中,教师只关注了课堂写作这一个环节,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全过程。而游记是作者通过记叙某次游历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文体形式。要想写好一篇游记,首先得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历以及当时的感受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时教师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唤醒他们的意识,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情感体验均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然后教师辅之以相关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3.误解文体不限,忽视能力培养。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和特长,考试都标举“文体不限”的大旗,这在客观上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对文体的忽视。毋庸置疑,倡导“文体不限”是为了给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留有空间。由于对考核标准的误解,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体特征,“记叙文式的议论文”“小品文式的记叙文”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他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恰当的文体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有效地表述出来。
  (三)教师能力不足
  1.自身写作能力缺乏。教师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理论知识和实际写作能力。当前许多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导致作文教学的难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缺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就会浮于表面,不能切中要害,正如顾之川先生所说:“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所以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作文,引之能入,导之能出,切中肯綮。既可以示之以例,又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然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写作教学能力缺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当前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初中作文教学窘境的另一重要原因。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的组织、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取等方面的能力缺乏,导致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惧怕写作;另一方面,教师在综合教学中能力缺乏,懒于探讨、忽视研究,没有对自己的作文教学做一个系统化的规划,往往采取走一步算一步“放羊式”的作文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中学写作教学是教育界一个亟须解决但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教学难题。本文探求作文教学尴尬现状及原因。为顺应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写作教学能力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探索更加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年秀.新课程视界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