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汝南县暖棚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来,汝南县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番茄作为主栽作物其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连年重茬、气候变化和农事操作不当,造成番茄病害多有发生。该文总结了汝南县暖棚番茄发生的主要病害,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当地番茄設施栽培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设施栽培;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094-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facility vegetable industry in Runan County  has developed rapidly.The output of tomato as the main crop has been increasing.However,due to years of heavy stagnation,climate change and improper farming operations,tomato diseases have occurred.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main diseases of tomato ingreenhouse in Yinan County,and propo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ocal development of tomato facilities.
  Key words:Tomato;Facility cultivation;Disease prevention
  近年来,汝南县蔬菜种植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该县温棚蔬菜面积已达3666.67hm2,其中以番茄、辣椒、茄子为主要品种。自2018年立冬以来,汝南地区温度低、湿度大,导致蔬菜病害频频发生,尤以番茄为甚,给菜农们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走访调查汝南县蔬菜种植主要村镇,同时结合农技推广会上对种植户现场询问调查后发现,当地番茄生产中,灰霉病、细菌性溃疡病和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生普遍,同时随着气温回升晚疫病也陆续发生。其中,细菌性溃疡病给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为此,本文介绍了上述几种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细菌性溃疡病
  1.1 发生症状 细菌性溃疡病是番茄上的一种维管束病害。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多从叶片开始表现,由下部开始萎蔫逐渐向上部发展,在叶柄或胚轴上产生条状溃疡斑,导致幼苗生长变慢、出现矮化,严重时出现死苗。成株期染病,下部叶片开始出现凋萎并伴有纵卷的情况似缺水状,初期多为一侧或部分叶片表现。茎部发病后内部变褐伴有溃疡症状,从发病处向上下扩展,后期内部形成空腔或开裂,并且在茎基部生出不定根,严重茎部中空使全株枯死。湿度大时会有菌脓从病部溢出。果实染病,病果表面出现白色圆形斑点,病斑中央呈褐色,稍凸起,呈“鸟眼状”,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鸟眼斑”一般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同时发生于茎部染病植株[1]。
  1.2 发病条件 病菌可以在种子和病残体上存在并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病菌由植株伤口侵入。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病较快,尤其是气温在25℃左右,多雨多雨棚内湿度较大时有利于病菌侵染。结合汝南县当地种植模式,暖棚保温性稍差,夜间降温快容易结露,当地多采用大水漫灌而且平时进行打叉等农事操作不注意进行伤口消毒,造成病菌极易进行侵染。
  1.3 防治方法 育种前进行种子处理,55℃温汤浸种30min或采用硫酸链霉素200mg·kg-1浸种2h后进行催芽,苗床用40%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并尽量做到一次性浇足水,移栽前少浇或不浇水。移栽时尽量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口尤其是根部,防止病菌侵入。定植后3~5d采用中生菌素进行灌根。发病初期,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450~600g/hm2,也可使用72%硫酸链霉素、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根据植株生长期决定使用量[2]。
  2 番茄晚疫病
  2.1 发生症状 叶、茎、果实均可受害。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产生暗绿色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后扩大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背部产生白色霉层;茎部染病,病斑初期为稍凹陷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期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进步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死亡;果实染病多从青果开始,病部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凹陷褐色至棕褐色病斑,严重时果实变软腐烂,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
  2.2 发病条件 该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一般温度在22~25℃,湿度达到85%以上时容易发病,病菌对湿度的要求相对严格,最适宜的发病湿度为95%以上。低温、多雨、空气潮湿或连续阴雨天气,病害极有可能流行发病[3]。结合汝南当地气候与种植习惯,该病多发生在深秋或初春,尤其是初春降雨较多的年限,走访中还发现部分种植户将暖棚建在湖泊、水库附近,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造成棚内湿度较高引起病害发生。
  2.3 防治方法 番茄苗期在病害发生前,尤其是连续阴雨天前,注意应用保护性药剂,可用下列药剂进行预防: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400~7200g/hm2,稀释150~200倍喷雾施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根据植株生长期决定使用量,使用时根据天气情况每7~10d喷药1次[4]。在田间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需保护性药剂与治疗性药剂搭配使用,用53%烯酰·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425~1590g/hm2,也可使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根据植株生长期决定使用量,喷药时要均匀,注意叶片正背面都要均匀喷到。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需进行轮换用药。   3 灰霉病
  3.1 发生症状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茎、花和果实,其中以花和青果受害较为严重。花和果实发病往往先从花器开始,再逐步蔓延到果实上,果实受害以青果為主,多从蒂部开始发病。花和青果染病后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造成软腐,表面生有大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造成花和果实脱落。叶片染病一般先从叶尖开始,初期病斑为水渍状、浅褐色,呈“V”字型向内发展,边缘一般不明显,并且由深浅相间的轮纹,后期叶片干枯,潮湿时在叶背面出现灰色霉层[5]。
  3.2 发病条件 该病主要以病残体为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能感病,其中侵染的高峰期集中在花期,其主要原因是人工蘸花造成病菌侵染。该病适宜的发病条件为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作为一种高湿性病害,灰霉病在连阴天和弱光条件下容易发病[6]。结合汝南县气候条件,灰霉病多发生在春季4-5月份,尤其是在越冬茬的拱棚。另外,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偏施氮肥也会诱发灰霉病的发生。
  3.3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采用高垄栽培,加强棚室肥水管理,合理进行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一旦发现病叶、病果,应及时清理,带出棚室烧毁或掩埋。苗期或定植前可采用15%腐霉·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花期蘸花后可采用500g·L-1异菌脲进行喷洒,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病后每可采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80~225g/hm2、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25~375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75~450g/hm2喷雾进行治疗,根据植株生长期决定使用量。
  4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4.1 发生症状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果实和分支,一般在青果起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嫩叶褪绿,同时茎部长出不定根上无明显变化,后在长出不定根的上、下方,出现长约5~10cm的褐色至黑褐色板块,病斑表皮质硬。纵向剖开可见髓部发生病变,呈现褐色至黑褐色,茎外表发病处先出现坏死、中空,病逐渐上下蔓延,最终导致病株萎蔫至枯死[7]。湿度大时,从茎部病斑处溢出黄褐色菌脓。
  4.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由伤口侵入。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份随着棚室番茄进入青果起发病逐渐严重。该病在夜温低、湿度大的条件下发展较快,连作地、排水不良、偏施氮肥较易发病。汝南县番茄温棚种植多年,很多地块都是连作地,进入春季以来温度回升较慢雨量多,夜间暖棚保温性稍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在平时的打叉、除草等农事操作中不注意,造成伤口后极易发病。
  4.3 防治方法 一旦田间出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450~600g/hm2,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根据植株生长期决定使用量,需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10d左右。
  参考文献
  [1]罗来鑫,赵廷昌,李健强,等.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44-1150.
  [2]王宝石,王成云,张玉艳.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3(4):59-60.
  [3]薛敏菊,李宝聚,傅俊范.番茄晚疫病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6):456-460.
  [4]石延霞,李宝聚,薛敏菊.番茄晚疫病症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J].中国蔬菜,2007,1(2):57-58.
  [5]李保聚,朱国仁.番茄灰霉病发展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1998,24(6):18-20.
  [6]张玉勋,王翠花,陈发炜,等.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1995(6):42-43.
  [7]李金堂,默书霞,田磊,等.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识别及防治[J].长江蔬菜,2011(3):34-35.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