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北大豆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豆作为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东北特别是黑龙江一直有大面积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豆在其生育期内会发生多种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现今许多农民种植户缺乏对大豆病害的认知,导致病害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进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就东北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论述,旨在为生产上科学认识和防治大豆病害提供参考。
  一、 立枯病
  此类病害多发生在大豆的幼苗时期,主根与地面之间接近的根基部分病斑最多,呈现出红褐色状态,略微有些凹陷,表皮有开裂相似于溃疡的现象,如果幼苗的病害问题较为严重,整个根基部分均会萎缩,颜色为红褐色,植株折倒枯死。根据研究可以得知,该病害主要是植株受到了立枯丝核菌的侵害,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含有病菌,直接感染到根系或是次生根中,也可能通过伤口感染。在低洼区域植株生长期间感染此类病害的概率最高。
  在防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轮作处理,选择地势良好、排水性能高的区域种植,预防涝灾问题,严格控制土壤的湿度,以此形成预防作用。如果已经发生了病害,那么可以使用25%的恶毒灵、乙蒜素1000倍溶液进行治理,以此降低发病程度,预防经济损失。
  二、 根腐病
  在东北区域范围之内,大豆种植过程中根腐病的发生率很高,在发病之后会对植株的根部产生危害,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甚至直接枯死,产量降低。在成株感染此类病害之后,会导致根瘤的数量减少,出现矮化的現象,甚至对结荚的数量造成影响,生产质量降低。对于此类病害而言,属于蔓延类型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传统的防治方式的使用,只能短时间之内减轻危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应正确的进行预防与治理处理,首先,在预防的工作中,应做好轮作的工作,选择抗性较高的种子,并在播种之前使用种衣剂对其进行搅拌,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种子方面的消毒工作,例如:对治菌疫苗进行稀释处理,然后进行种子的浸泡。使用品萃对疫苗进行稀释,然后喷洒在土壤上面,实现病害治理以及消毒的作用。
  三、 大豆紫斑病
  这个病的病原菌不喜高温。这个病主要发生在北方大豆生产区,严重影响种子质量。侵染的种子萌发率低。是大豆扩种生产的主要病害,对豆荚和豆粒危害较为严重,其次是茎、叶。豆苗被感染紫斑病后,子叶上逐渐出现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随着病程发展呈云纹状。如果是真叶受到紫斑病侵染,则有散在的紫色圆形小点,随着苗龄增长,病害区逐渐变色、变形,由开始的紫色变成褐色或浅灰色斑,圆形小点变成多角形。如果病害控制不好,则茎秆上会形成红褐色斑并逐渐变成黑紫色,开始病害区呈长条状或梭形,进而漫延整株大豆茎秆,并覆有灰黑色霉层。尚未成熟的豆荚染病斑较大,形状多样,呈灰黑色,边缘不整齐。病斑由浅表发展至荚内,形状不规则,呈紫色,内浅外深。荚内未成熟的豆粒,染病形状不定,大小不一,主要因病症表现受品种和豆粒成熟度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从外观上看,受害豆粒多呈紫色,少量有呈青黑色,脐部四周有浅紫色斑块;轻者病灶仅限于豆粒种皮,重者整个豆粒龟裂变形,产量降低,豆种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止大豆紫斑病,在生产上可以挑选抗病品种。如黑龙江41号,铁丰19,楚秀,华春18,丰地黄,跃进2号、3号,徐州424,沛县大白角,京黄3号,小寒王,中黄4号,长农7号,科黄2号,文丰3号、5号,丰收15,九农5号、9号,牛尾黄,西农65(9)等。(2)豆种处理。对于抗病较强的豆种,在种植前先进行豆粒挑选,再用广谱低毒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控制一部分种源性病害,常用药物有50%福美双或40%大富丹等。(3)生长期用药防控。为防止大豆紫斑病,应在豆秧开花始期、蕾期、结荚期、嫩荚期各喷1次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霉威(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每亩喷施提前配好的药液55L左右。(4)秋耕整地。大豆成熟后要及时收割,趁天气晴朗尽快进行秋翻整地,对染病秸秆集中烧毁或深埋,正常的落叶也得以加快腐烂,即能增加土壤肥力,又可减少地源性及株源性病害。
  四、 菌核病
  此类病害又被称为白腐病,在幼苗时期到成株时期,发生率均很高,尤其在结痂以后的时间段,病情较为严重。在发生之后茎部区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叶片的颜色变成褐色,最后枯死。在此过程中,发病的植株茎部上面存在很多褐色的病斑组织,有白色棉絮状态的菌丝、颗粒等,之后颜色会变成黑色,属于菌核物质。对发病的植株进行纵向的解剖,可以发现其中含有黑色的老鼠屎状态菌核,相互之间有次序的排列。在整棵植株枯死以后,颜色多是灰白色,空皮层会逐渐腐烂,形成麻丝的状态,外部有菌核开始掉落。通常情况下荚上面的病斑颜色多属于褐色,枯死的速度很快,难以结痂,之后颜色变成白色。
  在实际预防的工作中,应使用41%的菌核清药物,每亩1千克,兑水300千克,喷洒在田地中,在七天之后再次喷洒一次,可以形成良好的预防作用。在治理的工作中,可以使用26%的咪鲜胺药物,每亩1500毫升,一次达到根治性的目的。
  五、 褐杆病
  在大豆生长阶段此类病害又被称作疫病,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病菌会对根部、茎叶产生影响,出现矮化与枯死的现象。在苗株出土之前,根系变软,真叶生长阶段会出现颜色变黄的现象,严重的会直接枯死。在成株的阶段,根基部分会发病,有褐色的斑点,向着上部分与下部分蔓延。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还会导致植株出现八字型的生长态势。
  此类病害预防的过程中,可以将克露药物与种子搅拌,剂量设定为种子重量的0.35%左右。在治理工作中,可以将每亩1.2千克的克露药物与460千克的水兑在一起,每周在叶面上喷洒两次,可以达到根治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应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药物。
  六、霜霉病
  霜霉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大豆产区。1921年首先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以东北和华北发生较普遍,大豆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病较重。但多数为害性不大,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减产达30%~50%。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可系统发病。由霜霉菌侵染大豆地上部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②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拌种, 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为拌种剂, 效果很好。③清除病苗: 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铲地时可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④喷洒药剂: 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 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作者单位:164322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7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