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得到了较大进步,人文关怀受社会重视程度也明显增强,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对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以期促进我国临床护理和高等护理教育完美衔接,进而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 护生人文关怀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8-01
  由于我国儿科患儿年龄较小,而且行为、语言、心理还不健全,患儿不能和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这就加大了儿科护理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护生人文关怀理念,使学生在投入护理工作之后可以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护理学的发展。
  1.目前我国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人文知识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人文知识基础较差,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医学护理经验,部分教师还是从临床医学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经验不足,这就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缺乏人文知识以及护理知识还会影响学生培养护生人文理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
  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护理专业学生主要为女性,其缺乏与他人的耐心交流,而且不愿意积极同他人沟通,这就使学生在投入护理工作之后会同患者家属存在沟通障碍,而且缺乏宽容、理解之心还会造成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矛盾。高职护理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其正处于青春期而且思想及行为方式还不稳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缺乏学习主动性,这就使护士职业道德水平缺失。
  1.3学生缺乏实际感受以及体验机会
  由于教學条件有限,学校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儿科护理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儿科护理知识,缺乏实践机会。学生无法设身处地地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学生的沟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儿童,但是学生年龄较小,无法理解家长的心理,因此其也无法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
  1.4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实验卫生,经常将各种实验模型、样本乱涂乱画或者随意丢弃,这就使学习环境较为混乱。学生在工作之后将不良习惯带到医院中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学生对患儿动作粗暴或者态度不温和也会使患儿缺乏关爱,使护理人员和家属关系不和谐。
  2.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融入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策略
  2.1 提高学生的关心以及呵护意识
  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形成关心幼小的心理,使其可以在投入护理工作之后充分关心患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短片,让学生写观后感,培养学生关心、呵护他人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2教师应当将人文观念渗透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亲自展示如何为婴儿沐浴,同时教导学生要用婴儿香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婴儿的皮肤受到损伤。教师也应当教育学生要缓慢、轻柔地对待患儿,这样才能让患儿家长放心。由于专业课程可以和人文素养互相融合,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可以将人文观念贯彻到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3增加学生感受和体验机会
  学校应当增加学生同婴幼儿接触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良好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特征,加强学生和婴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家长的要求照顾婴幼儿。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分别扮演家属、患儿、护士以及值班医生,使学生可以切身了解家属以及患儿的心理,增强学生的感受以及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2.4进行疾病心理干预护理
  由于儿科患儿疾病种类比较多,而且患儿抵抗能力较差,照顾方式不合理就会造成疾病蔓延,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疾病带来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长的安全感。学生应当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及时稳定家长及患儿的不良情绪,详细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敏锐观察患儿的身体情况变化,促使患儿尽快康复。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关爱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护理能力。
  3.总结
  儿科护士只有具备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才能满足家属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师应当将临床护理和高等教育良好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儿科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理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合护理工作,进而为我国护理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艺,刘颖.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8,(9):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596.htm